APP下载

整体观照下的习作任务设计
——以“记一次游戏”教学为例

2023-04-05文|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沙包陀螺心情

文|曹 晨

教材非常重视习作教学,在每个单元首页都会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所要达成的习作目标,在单元即将结束时安排一次习作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习作教学贯穿于整个单元学习的始终,因而需要统筹安排,整合单元中的各个内容,进行整体观照的习作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习作方法,在习作中运用所学方法,学以致用,逐步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整体观照的习作任务设计要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各个篇目联系起来,落实习作要求,分步骤完成准备工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前布置任务

2022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习作要求,这也就要求学生要有生活积累,要有习作的素材。在教学精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境,设计真实情境下的“习作任务”,让学生认识到习作就是描述生活中的真实事例。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与童年生活有关的精读课文,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仔细研读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应将习作任务的设计与课文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牛和鹅》讲述的是“我”在回家路上被鹅追赶、袭击后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描写了“我”在童年时一次印象深刻的演出经历;《陀螺》分享了“我”童年时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战斗”场面,充满乐趣。这三篇精读课文描述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最真实的事例,肯定能让学生产生许多同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就可以设计以“我们的游戏真快乐”为主题的习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星期的时间去留心观察平时小伙伴们会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然后选择一个精彩的镜头画一幅简笔图。有了任务驱动,学生就有了观察的目标,课间10分钟,由于时间比较短,学生会在操场上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花样跳绳、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在体育课上,游戏的项目就比较丰富了,如跳长绳、两人三足跑、钻山洞、贴烧饼、网大鱼、切西瓜、单脚跳等。在游艺活动中,游戏的项目也有很多,如正话反说、竹筷夹弹珠、套圈、托乒乓球赛跑、抢椅子等等。在学生完成搜集游戏的活动项目以后,将自己画的简笔画作品张贴在教室后墙,在课间对这些游戏的开展进行交流。由于这些游戏是在学习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学生看到墙上贴了许许多多玩过的游戏项目图,就会勾起许多回忆,产生各种各样的话题,学习课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玩游戏的过程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产生许多共鸣,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在后面完成习作时就会感到有很多话要说,很多内容要写,写作文的时候就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内容而犯愁了。

陶行知先生大力主张学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习作教学也应积极响应“生活教育”理论。学生的习作内容只有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笔端流露的才会是最真实的情感,也才会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交流的话题。

二、关联课文,迁移写作技巧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这也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引。语文素养的设立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成为教师使用教材的指南。在一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的词句时赏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开展试写片段活动进行巧妙迁移和运用。

玩“丢沙包”游戏以后,很多学生就对游戏过程中“你扔我躲”“你攻我防”“你智我勇”等场景津津乐道,纷纷讲述自己玩时的经历和真实感受,但是讲得比较简单、直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将课文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场景表达清楚的方法与学生的游戏经历的表述结合起来。比如教学《牛和鹅》时,出示“我们”害怕鹅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找一找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表达的。通过分析,学生就很容易感知“马上都不说话了”描写了“我们”见到鹅以后的瞬间反应就是害怕;“贴着墙壁”“悄悄地走”描写了“我们”的内心恐惧;“怕它们追过来”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我”参加演出前后心情变化极为丰富的词语:“殷切期待的目光”的渴望、“就怕她改变主意”的担心、“我连忙答应”的自信、“笑得我脸上一阵热”的紧张、“满头满脸都是汗珠”的狼狈。教学《陀螺》一课,让学生圈一圈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介绍自己心情的词语,如削制陀螺的苦闷、得到“鸭蛋”陀螺的开心、遭受同伴嘲笑的尴尬、斗陀螺获得成功的自豪,体会作者通过心情的变化把玩陀螺的乐趣写得淋漓尽致的技巧。教师再以“丢沙包”游戏为例,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参加这项游戏时的心情是激动的,还是担忧的,动作会是怎样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有位学生这样描述游戏场面:“我和五个队友站在场地中间,两边的同学密切合作向我们发动猛烈的进攻。我们左躲右闪,蹦来跳去,躲沙包的动作是那样敏捷,沙包扔过来射过去,就是打不中我们。为了吸引进攻的同学,我故意装作反应慢一拍的样子,哈哈,果然他们上当了,把沙包稳稳当当地扔向我的后背,我猛地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一把就把沙包抓住了。我赢了一分!”

将课文的学习与本次习作任务关联起来,通过借鉴课文中的习作方法进行仿说,学生就会想到要想把自己当时参加游戏的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就应当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这就为怎样把作文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试写片段,树立习作信心

在习作课上,常常会发现刚才还口若悬河的学生却咬着笔杆冥思苦想,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主要是不知道如何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个集体参与的游戏进行片段试写,然后一起点评、修改,让他们建立起习作的信心。

如学生都玩过木头人的游戏,由于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动作不同、想法不同,获得的体验也就不同,教师就结合这个事例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如在刚刚说完“大家都是木头人,不许动来不许笑”的顺口溜以后,同学是如何表现的呢?在学生试写完毕以后,教师选择两个片段描写放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比较。“A:大家刚唱完,我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B:一唱完顺口溜,我就摆了个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姿势,这样既能够逗笑别人,又能够方便自己观察别人的变化。”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肯定都认为B句比A句好,因为B句加入了动作描写,显得具体、形象,让人有想象空间。之后,教师再选择两个片段让学生进行比较。“C:游戏开始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双眼死死盯着黑板。”“D:游戏开始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似乎成了一座石雕,除了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以外,其他都失去了知觉。再用眼睛的余光瞄向别处,看到有的同学像僵尸,翻着白眼、吐着舌头;有的同学像一只爬墙的壁虎;有的同学双手合十,像个和尚;还有的像面瘫的残疾人,表情千奇百怪,看得我直想笑出声来。”不用说,肯定是D句比C句描写得更好,那么描写同一个场面,怎么写更能吸引人呢?通过比较这些习作片段,学生就会明白,习作不能平铺直叙,而应该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把场面写具体,并加入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效果就更好了。

片段试写让每个学生“牛刀小试”,受到表扬的学生欢欣鼓舞,增添了习作的动力,而需要改进的学生也打开了习作思维,找到了进步的方向,习作就会由“负担”转变为“乐趣”,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四、拟定提纲,独立完成习作

有了习作题材以后,就可以开始构思作文了。很多学生写作文时比较随意,“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是哪里,各部分内容之间、主次安排缺乏内在逻辑。如果在习作之前能够拟定一个习作提纲,对习作内容进行适当的谋篇布局,就能给作文搭建出一个严谨的框架,习作思路也会变得非常清晰。

本单元习作主要是描写一次游戏的过程,教材给学生列举了习作参考:写之前可以想一想游戏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先给习作拟定一个题目,如《有趣的两人三足跑》《超级搞笑的“木头人”游戏》,接着可以按“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叙事顺序展开描写。基于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的写作特点,把第二部分的游戏过程具体细化为“总写游戏的过程——印象最深的场景”这个部分。如何把这个部分写清楚、写具体,这也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难点,在教完三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思考《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在描写活动中有哪些共同点,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让学生体会作家巧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心情变化的方法。接着再提出疑问: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那我们描写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不是完全一样?然后播放一段游戏活动的场景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游戏中每个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想象各个同学在玩游戏时的心情,学生就明白虽然大家都是在玩相同的游戏,但是每个人经历的活动过程不同,或兴奋,或激动,或紧张、或难过……习作时应抓住自己参与游戏时的情景写,把自己的活动、语言、心情变化写出来,并把习作提纲的第二部分细化,如《丢沙包》的游戏过程可以分成:参与游戏的角色、怎么玩的,攻击队员如何想方设法把沙包丢中目标,被丢中的同学是怎么躲闪的,说了什么,表情是怎样的,没有丢中目标时同学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来丢中目标以后同学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场地中间的活动队员,是如何沉着应对两边同学的进攻,没有射中的队员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的样子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射中队员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懊恼的样子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通过拟定并细化习作提纲以后,学生就能迅速聚焦游戏过程中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潜心会文,把习作草稿一气呵成。

有了习作提纲以后,学生就会对“写什么”“怎样写”“哪一部分花费笔墨多”有了明确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这个框架进行材料填充。很多学生不仅写了自己的表现,还写了同伴的表现,利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将游戏中的精彩内容“一挥而就”。

五、关注质量,设置评价任务

学生的习作草稿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如作文立意、句子组织、字词标点的运用方面还需要修改完善,因此整体观照的习作任务设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还应包括评价,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同伴的习作优点,取长补短,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收获。

结合本次习作要求,教师事先设置评价要求:是否把游戏过程写清楚;是否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否做到文从句顺。课堂上待学生完成习作草稿以后,出示这些评价要求,让学生自我对照进行自评,然后将学生的一篇习作片段投屏到电脑上,参照习作评价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如找一找游戏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圈出“喜悦”“期待”“失 落”“沮 丧”“兴奋”“激 动”等词,找出具体刻画这些心情变化的句子,评一评这样写是否能表达小作者当时的心情,好在什么地方,怎样修改可以写得更好一些。由于评价的目标非常清晰,习作中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所以大家都会有很多共同语言,针对某一个方面的修改就会提出很多中肯的参考意见。比如在“两人三足跑”时,因为两个人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摔跤时,在语言表达时可以加上合适的提示语来准确反映人物说话时的神态,两个人因为想法不同,表情也会不同,动作也会不同,描述时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在游戏结束以后也可以说出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体会:“我从游戏中吸取了教训,以后做事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有些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谈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同伴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在集体点评以后,开展小组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并完善,实现二次进阶。

通过完成评价任务,给学生创设了审视习作的契机,学生在审视作品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推敲词句,这样就逐渐学会了修改的方法,提高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自我反思中增强了习作能力。

整体观照下的习作任务设计需要对习作目标、习作过程、习作结果进行整体思考,因而教师要勾连单元语文要素、单元教学内容、习作内容,结合学情制订具体的教学程序,融通教学思维,建构完整的习作教学方案,既要让学生完成本次的习作任务,更要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

猜你喜欢

沙包陀螺心情
丢沙包
做个纸陀螺
扔沙包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缤纷沙包
天天有个好心情
自抛击掌
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