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辽宁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探讨

2023-04-05丁尹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财税政策疫情

□文/丁尹昊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院 辽宁·大连)

[提要] 中小企业一直是市场经济中极为活跃的一份子。中小企业以其绝对的数量优势给社会带来稳定和经济市场的发展,称得上是经济上的主打力量。但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虽然各地方政府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特殊情况出台诸多适用于当地的政策,不断推出财税政策以及税收优惠,但还是有诸多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损失严重。这些政策不断改进细化将会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下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定就业、资源配置方面以及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国家提出了各项大方针后,各个地区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在复工复产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从前期实施的减税降费财税政策来看,还是极为全面的。也正是如此,很多企业在这场疫情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这些针对中小企业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引导和刺激了企业生产活动,促进了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因此,我们更当深入研究,让其社会效益最大化,帮助更多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一、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面临的重重困难

(一)复工复产企业困难重重。在疫情下,大部分地方政府在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降低双重困难时,多会先选择控制疫情,从而采取限制人员流动以及推迟企业复工。虽说这对于社会安全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但是对于企业和当地经济,则是十分大的打击,停工停产期间对任何企业都是煎熬。企业的营业收入在此期间会出现断崖式的降低,并且企业的人工成本以及融资成本会大幅提高。企业在经营上会出现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甚至没有收入的情况。没有营业收入,还要面对员工工资、房屋租金及其他各项成本费用,长期的入不敷出必然会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抵抗,最终倒闭。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从2020年2月开始多数地区开始了复工浪潮,但多数中小企业使用农民工的群体比重较大,能够及时回归岗位的人却有限,最终很多企业出现了开工延期及开工困难的情况。

(二)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在疫情影响下,各个中小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外贸企业以及餐饮企业两大行业遭受的打击极为严重。在南方,受疫情影响,南方多地外企面临严峻考验,更有深圳外贸企业因无订单而导致停产6~9个月的情况。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5.2%,浙江省2020年1~2月的进出口总值下跌超过10%。

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也因人们行动的降低,人员防聚集的影响,客流量也是大幅降低,不少餐饮店在冲击下也陆续关门倒闭。2020年疫情的突袭,使得2020年全国餐饮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6.6%。2021年春节与2020年春节相比较,在疫情阶段,有78%的餐饮企业营业损失超100%,有9%的企业营业收入达90%以上,有7%的营业损失达70%~90%,损失能控制在70%的企业则仅有5%。

二、辽宁省财税政策概述

辽宁省在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扮演着经济领军者的角色,早在2009年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15,065亿元。在辽宁省主要的产业有装备制造业,钢铁、石化、农产品,以及旅游业作为支持。但是在疫情到来时,各个领域无论大小企业都遭到了不同的冲击。

辽宁省位于我国的辽东半岛,拥有六大水系,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沈阳、辽阳、大连、鞍山、丹东等都是极具旅游价值的城市。但自疫情爆发以来,辽宁在严格防控的情况下,2021年清明假日辽宁全省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3.3%。在旅游业的快速恢复下,旅游业所享受到的财税优惠,也是带动旅游业从业者积极性的重要工具。

辽宁省还是一个具有强大制造业的省份,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等都是重点及强项,但在疫情下还是出现了低迷的情况。就造船业来说,2020年受疫情影响船舶工业发展开始面临新局势,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船舶工业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适应,从而推动船舶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高峰论坛(2020)”中讨论研究中得出了一项结论,那就是“自主科技创行”。我国船舶工业还需要强化战略引领技术产业,加强科技和自主创新发展。船舶制造是装备制造以其他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技术创新是疫情期间帮助企业恢复活力的重要突破点。

(一)国家财税政策及帮扶政策。其实早在2015年时,《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的第三、第四大点中就提到了要“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以及“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再后来“十三五”计划的提出,都对制造业创新起到了不小的帮助。在“十四五”规划材料《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及中长期(2021-2035年)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指南》的发布中也提到了财税相关问题,在往后阶段的发展势必会有更好的政策来扶持推动制造业创新研发及生产。

服务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中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对此,国家也针对服务业企业在疫情期间面对的困难给予许多财税政策上的帮扶。2020年,为使餐饮企业能安全度过困难期,政府给予了多项税收减收,如免征城建税以及多种附加税的财税优惠、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社保可申请最长6个月的缓缴并且不收取滞纳金等优惠政策。

在餐饮业困难缓和了以后,国家为使企业轻松渡过后续挑战,在所得税和增值税上继续给予优惠,在2021年更是有1%的低税率增值税优惠。国家为支持所有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7号文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包括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号中明确,自2021年4月到12月,月销售15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免征增值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企业,于2020年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其中,困难行业包括有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行业。

在总体政策帮助下,企业在成本和费用支出上的压力得到了减轻,使企业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另外,国家为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方便取得执照和证件,减少各种程序的时间,进而加强了网上服务,推行登记许可事项网上办理,以“最多跑一次”为网上办理理念,压减办理事项的时间与成本。

(二)辽宁省财税政策及帮扶政策。在疫情爆发到疫情防控期,辽宁省出台了25项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共归类为:“开工复工管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减负”“运营成本减缩”“综合保障加强”五大项。其中,财税优惠项目有15项,医疗财税优惠3项。为中小企业持续运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疫情期间,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会有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支持,对国家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020年新增的企业贷款,中央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省财政再给予25%的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对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省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75%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贴息资金从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这为企业融资做到了实打实的减负,也为企业在资金流转上极大地减轻了压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型企业和“三农”企业进行了担保费降费鼓励,全省再担保合作机构合作有效期延期,风险补偿升至40%。提升对个人和企业创业的贴息力度,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的人员贷款缓期偿还,财政部门对其相关企业加以支持。针对有发展前景但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这类受资金流通控制严重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断压贷来给予企业更大的压力。并提出了下调贷款利率的建议,通过金融机构来减轻企业融资压力。

企业在长期收小于支的情况下,长期需要支出的费用以及折旧将成为企业的另一项困难。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需要工人将企业生产再扛起,人工成本的困扰,也是企业的头疼项。对此,辽宁省提出了缓缴社会保险费以及实施援岗政策,受损严重的企业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纳社会保险费延至6月底交付,对符合条件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返还保险费50%。人工成本上放缓后,对于企业能源使用成本也有降低,疫情下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不能按期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的中小企业,申请后可缓缴费用。对中小企业使用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实行头月免租、次月半租的优惠。鼓励业主对其他经营用房企业减免租金。在税收上,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对正常经营活动影响大的企业可申请部分税金减半征收。在疫情期间,部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实行零收费。

为防止企业停产倒闭给社会带来的更大压力,帮助企业恢复活力渡过难关,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2020年,辽宁省推出优惠政策就高达34项,总体概括为:减免中小企业税收、减轻用人成本、减轻租金压力、增强金融扶持、强化企业质量技术服务帮扶、优化网上服务系统六个方面。

三、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加快企业运营资金周转。在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出台,充分发挥税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已出台的政策主要聚焦在减轻企业经营成本、支持稳定,增强企业复工复产的意愿和能力。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响应了中小企业的复工需求,对其尽快有序恢复生产经营、加快运营资金周转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按政策目的主要可分为阶段性救助措施和战略性调整措施。阶段性救助措施主要围绕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两个方面,通过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和政府采购等方式实施。战略性调整措施以增强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韧性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的撬动杠杆作用,帮助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得以增强。有了政府出台的政策后,中小企业的融资补助、阶段性免征的政策得以落实,中小企业受到了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激励,继续经营发展的信心得以增强。

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1、税收政策不足。增值税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明显不足。增值税对于很多创新创业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税负还是过于繁重。个人所得税激励与优惠政策上,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未能配套。个人所得税将会切实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的热情。企业所得税在中小企业生产研究学习上存在不足。财税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出现了诸多政策已出台,但是企业不了解情况,使得企业没能切实享受到优惠。

2、财政政策不足。现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偏低,缺乏与之相配套政策来进行协调。其具体的表现就是着力点分散不明确,以及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作用未能发挥。

(二)政策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1、政策不断变动。当前背景下,推出的减费降税政策推动了理论和实际上的经济发展。但是,大多的财税政策都具有临时性和补充性,比较具有针对性,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政策,不能应对需要长期对抗的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不少现行的优惠财税政策所针对的都是疫情爆发当期,现阶段对企业的帮助还存在不足之处。减费减税从疫情爆发至今,也有着不断的更替,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也会积极响应颁布新财税政策,但疫情在防控期反复,导致政策不断变化。因此,政策的更新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在政策上拥有敏感的感知能力,还对他们的业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尽快掌握新的政策申报流程及条件。这就给企业财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给政府的征管部门带了更多的挑战。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规模较小,人员岗位分配存在模糊现象。频繁出台新的政策,使得那些财务团队单薄的企业在政策理解上会存在不充分,使得税收工作效率低下。更是存在不敏感的企业,会错失很多优惠政策。

2、不同领域企业对政策理解存有误差。减税降税政策的推出缺少足够的官方解读,这会造成纳税人的理解不一致,使单位财务人员的理解不一致,对税务系统算法理解不足。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取决于政策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执行。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离不开执行政策的企业和个人对政策的正确解读。

五、对策建议

(一)完善优惠财税政策。财税政策的实施应当具有针对性,以提高政策的实施性。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所制定实施的优惠政策大多具有阶段性、暂时性,在财税政策的实施下,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财税政策的帮扶下受益匪浅。为将这些中央政策全面实施和成效更为显著,应当将实施取得的成效做一个总结,针对出现问题与制度相结合,完善财税政策。将财税政策由阶段性、暂时性向阶段性、可长期性实施转变,降低政策的不断变动,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政策助力中小企业转型。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代5G、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仅靠传统或过时技术难以获得高效的经济效益,对此,财税政策上可向技术创新上靠拢,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传统的经济模式、推动企业向技术化、信息化靠拢。在转型上,企业自身认识是关键,各级政府应运用信息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和政策引导,中小企业积极把握住转型升级的契机,融入到新产业、新模式发展中。政府财税政策则是引导企业转型积极性的良剂,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加强财税人员培养及政策解读宣传。针对疫情不同阶段,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推行不一样的财税政策,在实施时不同企业的解读也会存在不一样,政策的宣传也需要不断跟上。税收制度的调整变动,在推出时需要税收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宣传到位,防止感知力差但又极为需要此方面政策的企业错过,导致财税政策的效率不高。同时,也需要专业财税人员按照政策执行规定进行具有权威性的解读,避免解读口径不一导致企业在税务征收时平添麻烦。财税政策变动对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也有要求,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财务团队薄弱,相关财税业务理解使用能力存在不足。对此,在每个不同阶段可以针对政策变化对企业财务人员组织相关业务知识讲授,使企业财务人员在相关政策使用上更为灵活,降低税款缴纳带来的麻烦,让政策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财税政策疫情
政策
政策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助企政策
政策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