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军工之责传扬文化之心

2023-04-05毛远建

军工文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科军工工人

正值《军工文化》杂志创刊十五周年之际,作为杂志的忠实阅读者和老朋友,借此机会,祝贺她能够坚持走过十五年不平凡的历程。此时的她,历经十五年栉风沐雨,逐渐成长蜕变为今天迎风独立、卓尔不群的模样。我脑海中如过电影一般,重新回望了杂志一路走来的艰难、坚持与坚定,不禁感慨万千……

我想,军工文化的重点首先是在于“姓军”,其定义是多元的。第一,军工文化是民族工业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因为在整个民族工业体系形成、发展与壮大过程中,军事工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滋养了军工文化。第二,军工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红色基因。自官田兵工厂成立始,人民兵工始终伴随着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星火燎原到走向胜利的全部革命历程。铸就了官田精神,树立了以吴运铎为典型的一批优秀军工人的榜样。因此,军工文化始终蕴含着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优秀文化传统,承袭着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第三,军工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军工人为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军工战线又在全国唱响了“两弹一星”精神,并涌现出一批军工领域的不同时代的英模人物,这些都极大地彰显和丰富了军工文化的内涵。第四,军工文化的传承性决定它在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如何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保证国家安全。军工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军工文化传统和精神,继承军工人独特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理念,以各个时期的时代楷模为榜样,把军工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用以凝心聚力铸魂。使军工人以不怕吃苦、敢于创新、勇于承担的精神去面对世界的新变化,迎接新的挑战,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军工单位都十分重视企业军工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弘扬军工文化。对内,利用好前人奠定的良好基础。以我所工作的电科领域来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军兴军、科技创新、网络强国等重要论述,我们传承了中国电科历史上以“两弹一星”精神、预警机精神、集成电路精神、853 精神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基因,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标准,胸怀“两个大局”和“军工报国”的理念,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外,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层面努力发挥军工文化示范作用,去普及、去宣传。结合国防教育,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军工。把已有的成果集结起来,面向大众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让军工文化切实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针对这个层面,《军工文化》杂志起了带头作用。迄今为止,《军工文化》杂志评估出了全国127 家军工文化典型、标杆和样板,其中包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第五十四所、第十四研究所、第三十八所在内的近十家电科单位,宣传了电科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筑建了电科稳固的企业精神大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军工文化》杂志融入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后,他的站位更高、影响力更强,弘扬军工文化的任务更重,面向了更广阔的军工领域,杂志可发挥的舞台自然变得更加宽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军工文化》杂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她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在接受度和受欢迎程度上都是非常高的。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结合国家总方针政策,对自己有“欲穷千里”的要求,让自己站位更上一层楼,紧跟时事热点,摘得璀璨文化银河中的点点星辰,不落于时代洪流。“军工”与“文化”不可分割,要突出军工“文化”高地。平面媒体、纸质媒体是《军工文化》杂志的起点,但绝对不是她前进的终点。社会在发展,科技也在更新迭代飞速变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军工文化》杂志要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衔接,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东风,巧妙运用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手段,搭建新时代属于军工人自己学习输出的融媒体运营模式,多角度,丰富、新颖地表现军工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军工报国,是《军工文化》杂志要一直秉承的办刊宗旨;军民融合,是《军工文化》杂志要永久坚持的生存道路。《军工文化》杂志肩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工文化的大旗,是多维、多边的良好对话平台。时代与国家赋予了她新的责任,就要敢于担当,永远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更要不辱使命!

猜你喜欢

电科军工工人
砥砺奋进 中国电科开创特种通用航空新局面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电科 深空之眼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文化电科薪传致远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薪传致远,中国电科发布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
调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