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23-04-05王志兰甘肃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思维能力科学

◇王志兰(甘肃: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

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素养开始被广泛关注。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纷纷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总结,从而确保能够通过相关研究为小学科学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纷纷探索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从而确保能够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好地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使优化措施的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得不到重视

虽然目前已经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多次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小学教育仍然有主科与副科之分。小学科学由于没有考试压力,被划分为副科,这也导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在小学一直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科学课一周往往只有两次,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新课程改革给予了小学科学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要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显然存在不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的科学教师甚至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足够的科学专业知识素养,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科学问题往往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受到严重阻碍。

(三)作业布置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完课后,往往给学生布置科学作业,但是科学作业的布置与具体作业内容的设计却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学生在完成科学作业之后,仍然无法对科学知识的具体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创新思维能力无法通过科学作业的完成得到切实提高。因此,不科学、不合理的科学作业设计形式,显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为了“省事”,往往会选择向学生布置简单的抄写作业,要求学生将教材当中某一章节的内容重复抄写。这种死板单一的作业设计形式,会使学生丧失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式地完成作业,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导致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概念性科学知识,却缺少有效的思维能力锻炼机会,无法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上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就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现存问题,以小学科学教学为途径,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摆脱以往僵化的科学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科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切实提高,就需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全新思考,探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笔者认为,可通过创设科学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沉浸在科学活动的氛围中,促使其在科学教学情境下,不断提升科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让他们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之间是如何变化的,然后通过做小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室内亲自动手观察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开展海水淡化工作,以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提出疑问,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有疑问才会有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向教材提出疑问、向教师提出疑问,只有不断地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应当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始。教材中涉及大量的科学知识,但许多学生很难发现教材当中知识的奥秘,因此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向其他同学或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以这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云的观测”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同形状的云代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不同季节会有什么样的云?云朵的变化会不会与气候变化产生直接的联系?在提出这些疑问之后,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对天空中云朵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这种实际观察和动手记录的方式,让学生探究云朵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气象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创设和谐课堂,搭建创新思维平台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的、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深入交流,从而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中,小学科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应予以充分尊重。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当有意识地给予帮助,让其有更多的课堂发言机会,使其能够树立良好的自信,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科学知识学习,为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要用温和的语言向学生提问,避免以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让师生之间能够形成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搭建良好的活动平台。

(四)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小学科学中的众多知识都需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够确保其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使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足够的科学实验,则其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将会浮于表面,无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缺乏动手操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会被削弱,无法在实际动手操作实验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时,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前5 分钟向学生提问:一块铁放入水中是会浮起来还是会沉下去?一个皮球放入水中是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那么,一个西瓜放入水中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迅速将思绪投入课程学习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试验的方式,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就需对现阶段科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思维能力科学
蜗牛看牙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