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布置课后作业

2023-04-05张亚妮甘肃正宁县西关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布置知识点

◇张亚妮(甘肃:正宁县西关小学)

当前,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作业,这是重点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手段。以往传统类型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数字化教育需求,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需求,从核心素养角度布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功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解答数学题时,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误差,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分析和严谨答题的良好习惯。因为学生做作业不仔细将会产生误差,所以,为他们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其认真完成,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巩固课堂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比较能反映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课后作业属于一项基本延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课后作业还可以为学生构建独立思考的空间,拓展和延伸学生知识点,确保知识点的丰富性以及完善性,为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学科来自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后作业大多数素材同样来自生活。比如,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让学生回忆父母买菜的情景,结合相关题目让学生解答数学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让他们在放学后主动陪妈妈买菜,了解菜场各种蔬菜的价格,自己设计数学计算题并解答,获取答案。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布置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了解到教学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教学课后作业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单调无趣

作业布置内容不具备创新性,同时呈现单调和乏味等一系列现象。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数学基本问题和拓展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但这种方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完全忽视了创新性作业布置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布置时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课后作业效率的提升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作业形式单一

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教学课后作业布置面临的基本难点为课后作业布置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缺少实用性。比如教师在布置作业内容时,过于依赖教材、试卷、参考书籍等设计书面统一作业,完全忽视了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不注重知识的生活性以及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导致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真正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作业布置不具备开放性

数学教材内容有着多样性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全面掌握课本中的各项内容,才可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般是以教材为主要内容设计作业,这就导致作业不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让学生难以根据解答数学作业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开放性思维。

(四)作业布置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需加强数学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及层次性。然而从目前作业布置现象来看,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乐趣的激发,设计布置的课后作业有着明显的强制性特征。比如有教师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的课后作业设计中,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觉得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多花点时间练习,他们就可以全面掌握知识点,完全忽略了知识的实践作用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导致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保持作业的层次化

数学教师应当综合性地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事物快慢和深浅层次的不同,分层次、分阶段地布置数学课后作业。除了满足学优生对所布置作业提出的质量要求外,还必须统筹考虑作业的数量要求。全班学生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着独立性,他们在基础知识掌握、接受事物程度、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因而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具备差异性。因此,在布置数学课后作业时应力避统一性和规范性,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才能让各类学生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结合日常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开放性课堂,明确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都必须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活知识和数学知识点的充分结合,能够开启学生的数学学习之窗,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生活化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利用生活素材优化和改善传统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高水准、高质量地完成数学课后作业,还能防止学生之间出现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体现多样性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不在于数量多,关键是要看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逻辑性,能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手抄报,由学生自己确定手抄报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记写数学日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每天把自身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数学知识点都写入数学日记,详细加以记录,并提出自身的见解或质疑,抒发情感,通过数学日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

(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内容中涉及了许多要点,既有抽象数学知识点,也有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而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正确的了解,应通过设置个性化课后作业的方式降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教师在设计布置数学课后作业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数学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通过数学课后作业规范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让课后作业和情境教学全面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其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健康全面发展。

(五)强化探究性和趣味性

探究性的数学课后作业主要是指一种通过自我调查、动手操作以及数据分析等完成数学作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印象,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然而,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只是将数学课后作业当成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工具,并未将其当作带领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探究的一种方式。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必须引入探究性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独立性强的思考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认知数学公式及数学理论的含义,并在各种类型的数学应用题目中灵活性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布置探究性和趣味性数学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认真思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理念及数学思维能力。

(六)将参考资料当作参考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布置数学课后作业,其内容不能完全依赖数学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而需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自己出题。比如,教师可以了解并分析学生哪一方面存在着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这一类题型的课后作业强化训练。来源于参考资料中的题型虽然比较多,可是其普遍性较强,并不适合应用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将更具思维性和趣味性的知识点融入数学课后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或者,布置动手性作业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整体而言,数学课后作业应当具备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应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七)全面巩固课堂内容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伊始就应引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内容,数学教师可通过下课以后展开问题引导或者布置习题的方式,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设定问题并将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预习。比如在教学“倍数之间关系”这一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倍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课外作业预习,从而为下一节课上课时的课前引入环节提前做好准备,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课布置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网红”数学课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