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教学使用思维导图

2023-04-05瓦云艳贵州普安县新店镇新店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瓦云艳(贵州:普安县新店镇新店小学)

数学教学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领会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这些积极思想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是其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将学生头脑中的点状化知识系统化、逻辑化,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将思维导图运用在5~6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导图,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十分有利于思维的开展,是一个高效实用的思维性工具。中小学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复杂性问题,再正确引导学生解题。数学学科属于理科中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如果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原本复杂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组合和重新构建,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全局观念,以大局的思想看待抽象性的问题,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每一个数学单元中的内容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合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对于如何搞好总结复习课的教学,教师除了布置单元性总结作业外,还可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注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思维导图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乘法和除法”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方程进行分类理解和记忆。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可以让他们一起动手画一画数学题。另外,思维导图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思维导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把一些复杂的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知识串联起来,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将其梳理清楚。人的大脑左右分工不同,对数字图案的敏感度不一样,思维导图可以非常好地将其弥合,帮助理解和吸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确定连贯性的知识体系,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把碎片化的知识制作成一个大网,将彼此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明,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有的内容。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小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常用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课堂管理上没有做出改变的话,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如何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科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而不管学生是否听懂、能否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很多数学教师在授课中没有将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于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思维导图的使用刻不容缓。

要带领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首先就应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也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度有关系吗?”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并让他们自己去解答。如果他们真的不知道答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探寻,最终找到答案。当学生自己寻找到答案后,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这些解题方法和步骤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任何知识都具有其内在规律,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其整合。因此,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首要之举,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实际。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后习题之中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进而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在实践中具体该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呢?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后习题之中。对于一些较难、较复杂的题目,教师的讲解和演绎可让大部分学生得到启示,但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却没办法理解吃透,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作业中,是一个捷径。

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并思考问题;再比如,将两个相似图形结合起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解题方法以及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新课教学之中

除了总结性的课程之外,在新课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每一个单元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预先知道本单元之所学,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关于“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圆形?”“圆形的周长是什么?”“圆形的直径又是什么?”“什么叫圆周率?”从提问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将本单元的课程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再利用思维导图反映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思维导图让不同章节之间形成有机衔接,甚至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小学数学高学段的复习总结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思维导图的运用。同时,还应考虑到高学段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因此,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就需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整。而且,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重课堂管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思维导图所应起到的作用。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在使用数学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建立的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思维导图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让所教授内容更加丰富,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在实际考察中发现,部分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是混乱不清的,根本不知道正确的、标准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什么样的。这表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教师本身也要在教学中注意这个问题。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它为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相关知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的需要程度对思维导图加以运用。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第6章 一次函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