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探究

2023-04-05刘新华甘肃民乐县三堡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小科学素养阶段

◇刘新华(甘肃:民乐县三堡幼儿园)

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在新时代教育革新的背景之下,幼小衔接问题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者、教师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小学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在教学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提高幼儿的适应性,就成为幼儿园的重要课题。在幼小衔接中,科学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视角下,幼儿园和家庭都要积极探索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幼儿爱上动物和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科学素养进行引导与促进,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挖掘幼儿科学潜力,培养其科学素养,最终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幼儿顺利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一、幼小衔接的相关概念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阶段,也就是幼儿即将结束幼儿园阶段的生活进入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能否对小学阶段有正确的认识,都影响着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性。而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并不仅在于环境的变化,更在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幼小衔接工作至关重要。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以规范有序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与小学学习接轨,并逐渐使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向小学靠拢,让幼儿慢慢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不可急功近利,而应当逐步引导、慢慢推进,让幼儿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美好,萌生进入小学的愿望。

(二)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意义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出生开始,幼儿就借助观察、触碰、思考等方式来感知、理解身边的事物和环境。良好的科学知识教育能够促使幼儿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尝试、认真专注、善于反思的良好品质,科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对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和中小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当从幼小衔接角度出发,认真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面分析幼儿和一年级小学生应当实现的科学素养标准,并将两个阶段的要求相联系,把幼小衔接阶段的科学教育重点放在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上。通过科学课程教学、科技创新比赛、科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原则

(一)双向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一些研究者也明确提出,应当发挥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双主体地位,不仅要做到幼小衔接,还要做到小幼衔接。因此,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过程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幼儿园要主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小学也要主动了解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积极吸收幼儿园的相关教育方法。在幼小衔接阶段,一定要重视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关系,做好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以提升科学素养培养衔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生活性原则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中落实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出发,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在生活化的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例如,可以结合季节变化,让幼儿观察花卉、果树、蔬菜、庄稼的生长过程,开展“植物的叶子”“光照与生长”“植物的种子”等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的探究主题,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科学原理和奥秘,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三、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引领幼儿通过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究兴趣。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和家庭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以幼儿认知能力和兴趣点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在生活的教学场景、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使幼儿能够习得科学知识和经验,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一)以幼儿认知能力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要从幼儿认知能力和兴趣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教学要求,建构涵盖种植科学、养殖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环境科学等内容的科学教育课程框架。积极开展区域科学探究活动、种养殖实践活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主题科学探究活动、科技馆观摩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幼儿在科学教学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在趣味性、生活化、多样化性、创造性的活动中,予以深化和落实。在幼儿认知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教师和家长要着力帮助幼儿在生活中、问题中开展科学现象观察、问题线索发现、问题解决等学习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科学探究经验,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多方面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支持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且动手动脑来探索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

(二)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现象、科学原理都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研究与日常学习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让他们体会科学在社会、环境之中的实际应用,对幼儿开展扎实有效的科学教学,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幼儿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科学活动元素,通过生活化、多样化的科学教学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如手工制作、小动物饲养、绿植种植等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形成勤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通过大量有价值的提问来引导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思考和连续的观察。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如,在“水的浮力”探究中,教师可以先提出“浮力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然后给幼儿提供小盆、水、纸片、铁块、木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体验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师再提问:“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于水底?”“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会出现不同的沉浮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思维也会变得活跃,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一些深奥的科学原理很快就能被幼儿理解和掌握。

(三)鼓励家长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在幼儿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来,引导幼儿共同观察生活,一起搜集资料进行探究,把学习情境延伸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幼儿参观本地及周边的科技馆、少年宫等场馆,实地观摩学习,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抓住一些启发幼儿观察和思考的契机,鼓励其积极思考和探索。例如,在秋冬季节,穿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静电产生时还会伴有电火花和声音。家长可以让幼儿穿脱不同材质的衣物,观察和比较哪几类衣物最容易产生静电,让幼儿自己表述和总结。当幼儿的回答不太正确时,家长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要鼓励其多操作、多比较,直至明白静电的原理。这样一来,幼儿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体验到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提供丰富的探究实践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科学来源于实践,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幼儿在科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其思维有着非常显著的具体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所以只有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操作才能完成自主探究,才会形成自己的体验。因此,足量、合适的实践材料能让幼儿产生探索兴趣,保证幼儿顺利完成科学探索过程,促进理解和思考。

如,教室中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小镊子、反光板等有关光学实验的材料,准备一些各种形状的量筒、温度计、铁块、木块、海绵、纸板、塑料等有关水的浮力的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和比较探究。家庭中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一些花盆、花卉种子、蔬菜种子、复合肥、培养基质、洒水壶等,引导幼儿开展小种植活动,从而使其对身边常见植物的生长特点产生观察兴趣,懂得一些基础科学知识和原理。

探究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对其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阶段,加强科学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更快速投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同时能够初步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因此,无论在小学还是在幼儿园阶段,教师都需要重视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园方和教师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在家园合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专门的科学教学中、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打牢幼儿科学素养基础,确保幼儿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相关学习。

猜你喜欢

幼小科学素养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