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课堂

2023-04-05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科学信息技术

◇张 志(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

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教学时,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更为全面的认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推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第一,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应用智能终端,可以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学习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可以极大地丰富课本知识内容。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搜寻相关教学素材,在利用教材实验的同时,可以科学应用其他趣味实验,从而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更为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引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强化资源共享。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科学教师合理应用网络资源,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实验素材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优化科学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相关平台进行学习资源的下载和应用。

第三,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互动。在现代教育发展中,云课堂、录播教室、未来教室等现代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切。例如,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设置分组实验和科学讨论问题,为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迅速形成答案。

第四,教师要逐一批阅学生提交的问题答案,及时解决学生交互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更为高效地进行互动学习、团队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为教师有序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巧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科学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而在以往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通常是向学生直接讲解教材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对科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探究课堂知识,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云的观察》一课教学时,为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更大的活力,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卷云、积云、层云等图片,根据相关图片讲解概念知识,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大的专注力,使教材文本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突破,保障学生学习状态,为构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书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想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要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虽然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中获取广泛的知识,但是知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接受更为丰富的知识,实现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动物》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就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搜集和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具体参与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提出相关问题,通过登录各种网站或利用搜索网站搜集各种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对其进行科学整理制作小报。在学生活动后,教师可将学生制作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内,引导其他同学观赏交流。发布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个人水平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三)突破教学难点

在科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科学实验,而部分科学知识无法用语言描述。例如,光合作用、地球自转、地形变化等知识,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讲述清楚,使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缺乏充分认知。对此,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延时、再现、组合、分解等多种方式展示事物发展过程,向学生直观展示较为复杂的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我们的身体》一课教学时,在进行身体内部结构的讲解时,学生对研究自己身体的结构具有较高兴趣,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理解相关知识中感觉到枯燥乏味。而教师利用相关课件开展教学工作,进行身体内部结构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胃的蠕动和心脏的跳动,同时,教师进行科学的讲解,学生就可以看到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情形,迅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改变教学方法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使网络信息读取的方便性、传播的及时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助力教学形式更生动。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模拟动态演示,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相关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宇宙》的教学时,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全面搜集整理宇宙探索的相关知识,而后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宇宙知识探索。为了避免学生在探索宇宙知识的过程中偏离主题,教师要根据资料包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

(五)强化因材施教

通常情况下,在编写小学科学教材时,普遍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进行的。如果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缺乏正确认知,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围绕学生组织开展所有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教学时,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观察岩石标本,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岩石的硬度、颜色、形状、名称等各项信息,并能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等各项资料,并对其各项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整合。虽然一堂课时间较短,但是学生能搜集到不同的信息资料,学到更多知识。在课程教学中,科学应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可以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应用网络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六)改进教学评价

以往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普遍将教学活动设计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课程教学无法实现以评促学,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鉴于此,科学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强化自身的评价意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日夜交替现象》一课的教学时,要合理应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自学情况,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科学评价。教师在要求学生绘制日夜更替图时,部分学生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如没有根据地球倾斜角度进行示意图的绘制,没有利用弧形箭头进行地球自转方向的标示,不够认真是导致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就应及时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强化教学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再次播放,引导学生对昼夜更替图进行优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评价的语气和态度,明确评价和批评之间的区别,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强化学生学习信心,确保学生能够直观表达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塑造奋进谦虚等品质。进行赏识教育的合理渗透,能优化师生共创体系,确保高效应用信息技术。

(七)提升教师能力

在现代科技发展推动下,小学教师要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要掌握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天文科学、生物科学的相关知识,确保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时,实验误差可能会使不同种子在光照环境中发芽过慢或过快。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网络平台查找相关知识,了解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掌握不同类型种子的具体特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结语

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实现因材施教;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得到充分运用,实现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科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