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剖析

2023-04-05甘肃康县云台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应用题生活化

◇葸 星(甘肃:康县云台镇中心小学)

新课标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将应用题与学生现实生活串联在一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会数学魅力。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讲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应用题特征

(一)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内容设计上,要带有一定的生活化特征,不仅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还要具有生活化气息与时代特征。为提升教学质量,在处理教材时,教师既要尊重教材主旨,又要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减轻数学问题的枯燥感。

(二)表述多样化

传统的数学应用题表述方式多是纯文字的形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应用题的学习与解题兴趣。新课改后,数学应用题的表述形式发生了变化,呈现多样化特征。虽然亦有文字,但为帮助学生理解,也增加了表格、漫画或情境图等,这样不仅让应用题更加丰富,还创新了表述形式。

(三)教学开放化

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多以完整题型为主,即从题干到问题的提出,均表述完整,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作答即可。而新课改后,应用题教学逐渐呈现开放趋势,或是给出题干,让学生根据题意自行设计问题,或是给出问题和大部分题干,让学生根据理解补充完整题干。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其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应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入手,使生活化教学理念牢牢印刻在教师脑海中。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正确认识引导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落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上。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思维,又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如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产生了错误想法,教师应避免直接纠正,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如在解答“一种毛线每千克售价为20 元,买2000 克需要支付多少钱?买0.5 千克需要支付多少钱?”时,在求解第一步时,一名学生直接给出:20×2000=40000(元)的答案。得出这样的结果,他也很疑惑:为什么需要支付这么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直接点出单位换算问题。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再阅读一遍题目,在读到“千克”与“克”时重点强调,学生便可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在纠正了答案以后,再进入下一问题的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型,还需要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将社会素材引入数学课堂。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目标过于重视思维训练,而忽视了应用意识的培养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没有认识到情感态度与能力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很多虽具有高超解题能力,却缺乏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均衡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一改传统教学目标的设定,而要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根本。

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的知识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数学思想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将其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学生会发现,所拼接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由于学生已经熟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长×宽,那么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然后教师再给出公式S=ah。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以后,教师再创设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以此强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与长方体表面积相关的应用题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改编应用题教学内容。例如“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烟囱,长2.5dm,宽1.6dm,高2m,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经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体表面积,但题干脱离实际,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烟囱。这虽不影响解题,却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基于此,教师可将题干改编为制作一个用于收纳废品的长方体箱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问题真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会积极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设计生活化

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数学中难度最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加减乘除运算,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阅读题干,分析已知条件,然后再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很容易增加学生的解题压力,一些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通过研究发现,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这种感觉,主要与问题设计脱离现实生活有关。为改变这一现实,教师应设计一些生活化题目,且注重灵活多变。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理解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在求解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看清题目,也可借助信息技术让应用题以直观立体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让数学应用题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求解“学校买来100 千克白菜,吃了,还剩多少千克?”时,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将该题目通过Flash 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动画中,将100千克白菜平均划分成5 份,然后再将其中的4 份去除,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的含义,最后再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由于题干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出现,他们的学习意愿更强。

(五)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优质的教学应结合对应的教学情境,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去除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感。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经常出现“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15 米,全长是多少米?”的问题。尽管此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但与小学生较远,小学生很少接触修路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题目进行改编,使其更具生活化特征,即可以改编成:“一次大型聚会过后小明主动要求洗碗,但由于其他事情,导致小明分两次才洗完,第一次洗了总碗数的,第二次洗了总碗数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洗了15 个,请问小明共洗了多少个碗?”这样的改编让问题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另外,为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型对话情境。如解答:“某养殖场有360 只鸡,鹅的数量是鸡的,是鸭的,问鸭有多少只?”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扮演养殖场员工,一名扮演养殖场老板。“老板”:“现在我们场里有多少只鹅?”“员工”说:“我算一下。现在知道鹅的数量是鸡的,而鸡有360 只。那么鹅的数量是360×=300 只。”“老板”:“那又有多少只鸭呢?”“员工”回答:“鹅的数量是鸭的,那么鸭的数量是300×=225(只)。”这样通过对话的方式便将问题解决,学生也能通过对话情境知晓,要求出鸭的数量,应先知晓鹅的数量,并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求解,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应用题又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考查的知识点也很多,因此成为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学习的部分。为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应用题的特征及新课改要求,并以此为基础,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如何做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逐步让小学生喜欢上解应用题,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应用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