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操课程中的应用

2023-04-05周景慧

湖北体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操课体操教学活动

周景慧

(武汉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王晓云学者曾在 《运动教育模式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探析》研究中指出:运动教育模式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运动方式、学生体验、评价系统、课程效果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1]。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运动教育模式开始被高校体育教师所关注,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固定分组、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以竞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且丰富的运动情境。在此过程中,极大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感。

1 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借助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使学生们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同时,教师也需要将比赛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按照既定教学模板设计每一阶段的比赛,以比赛为引领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背景之下,每名学生都会更好参与其中,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实效。

体操被称为运动之父,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体操运动的完成需要运动员徒手或者借助各种专用体育器械的配合,来完成各种难度技术动作。根据运动性质可以划分为竞技类和普通类,竞技类体操运动主要侧重于体现运动项目的竞技性特征。我国对于发展竞技性体操运动项目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普通类提高运动项目主要以强身健体为目标。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融合,在使得学生强化团结精神的同时可以激发个人的竞争意识,促使个人综合素养的强化,达到既定理想教学成效[2]。

2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体操课的价值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操运动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运动,在具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运动技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没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运动意识,导致学生的运动技能很难得到充分激发。在运动教育模式之下,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参与体操运动而开展,教师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而借助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以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会更乐于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

2.2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操课中的有效应用,还能改变传统高校体操课教学形式,由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全程,都是围绕比赛而开展的,每一名学生都隶属于不同的比赛团队,学生在感受到运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个人的运动自信,产生良好的运动体验感,进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充分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系列教学活动中,助推运动教育模式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和影响价值[3]。

3 高校体操课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高校体操课教学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体操课教学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尽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涉及竞技型项目和非竞技型项目,但高校体操课程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被边缘化的特点,与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相比,发展严重滞后,这是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认真反思的问题。

3.2 目前高校体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高校体操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这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组织方面不断努力。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极度关注,而体操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学生操作不规范和缺乏有效防护,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开展体操课教学期间不愿在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上进行不断探索,常规化的训练项目并不会给予学生过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对体操课程的热情很难得到充分激发[4]。

3.2.2 教师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体操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专用的器械,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在高校体操课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对体操专业技术缺乏全面了解的问题,这导致教师所示范的动作并不规范,且部分教师并非体操专业,很难对学生展开专业指导。同时,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理念所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习惯围绕自身对体操运动的认识来设计教学活动,没能及时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术基础和个体发展特点来做好教学设计。在此背景之下,教学活动就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考虑到体操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学校自身并不具备开展竞技体操运动项目的能力,且学校现有的体操运动设施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3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高校体操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设计,尽管体操课与其他运动项目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高校所设计的教学评价都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5]。由于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忽略正确区分竞技体操与普通体操的区别,导致相关标准无法适应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要想在教学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学生在平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练习枯燥无味的动作,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也严重制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3.4 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体操课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学校建设专用的体操运动场地,同时在场地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设施建设。尽管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体操教学重视力度的不断加深,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体操类课程,但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运动场地,致使教师在开展体操课教学的过程中只能在室外借助简单的体操运动设施来开展,尽管部分学校体育馆中专门配备有体操运动所使用的教学设施,但此类教学设施仅仅供体操对学生训练使用,导致教师在开展体操课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开展专业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

3.5 缺乏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

高校体操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来带领学生参与到体操运动中。目前大多数高校不能专门针对体操运动而开展课外活动,且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业余时间多倾向于上网和玩游戏,对高校体操课教学活动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4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操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4.1 认真做好体操课各环节的教学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与普通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运动季而开展,一个运动季往往覆盖整个教学周期,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之前,需要认真做好体操课各环节的教学设计[6]。为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融入到高校体操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运动计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侧重于引领学生练习基本动作,强化学生的体操基础;第2阶段主要侧重于开展季前赛,使学生逐渐适应赛事,并充分融入其中;第3阶段为正式比赛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循序渐进的开展不同团队的比赛;第4阶段为季后赛阶段,主要围绕提升学生的体操专业技能可选拔竞技体育人才来开展。高校体操课教师在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借助认真做好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为运动教育模式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赛事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

4.2 对教学结构安排进行规范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开展大周期教学,在此背景之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体育运动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对体操运动项目的认识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对教学结构安排进行规范设计,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特点。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才能使教学结构满足开展体操课程教学的需要。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将高校体操课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项任务分解到每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将基本动作训练和日常的模拟比赛密切结合起来,同时,在实践中向学生讲解运动的基本要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标准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之下,学生就能充分掌握体操运动的技术要领并借助参与每一阶段的赛事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由于借助赛事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只要教师不断加大应用力度,就能充分引领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4.3 认真做好教学活动的常规设计

在高校体操课程教学活动中,为充分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做好对学生的引领,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常规设计。此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前准备、正式教学以及收尾工作3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准备阶段,要侧重于引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并讲解本节课的训练任务和技术要领,使学生未参与教学训练做好充分准备。在正式教学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对体操运动动作要领的观察和观摩之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赛,借助比赛的形式来强化学生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认识。在最后一个阶段,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充分结合自己对学生的观察,指出学生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学生安排业余训练的任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群向学生推送与体操运动有关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强化自己的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教学活动常规设计发挥出对学生的正面引领作用[7]。

4.4 认真做好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

由于体操课程对动作要领有着极高的要求,学生想要熟练掌握,难度很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运动季中学生需要完成的训练任务以及达到的目标。将体操运动的理论、裁判规则、学生参与赛事的角色以及该阶段比赛季的主要比赛项目充分融入其中。由此就能循序渐进地开展好每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将单元目标任务融入到每一节课上。

4.5 全面实施教学设计

4.5.1 科学引领学生组建团队

运动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组建团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活动,这项活动开展的重点是借助组建不同的团队,学生成为体操课程教学的主体,并以此来引领学生完成团队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此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划分小组,借助合理分组为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在引领学生组建团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个团队水平的均衡性。

4.5.2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

为使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操课教学中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各个角色的职能,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队长、教练员、裁判员、记录员4种角色,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团队的领导。在此背景之下,学生们就能结合体操比赛的实际需要和相关运动规则充分融入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每一季的比赛任务。在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对体操运动的专业性和运动要领都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4.5.3 认真做好赛事准备

运动教育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是围绕比赛而开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赛事准备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为使赛事准备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训练的情况设计个人、团体、随堂等多种赛事,为学生参与比赛创造有利条件,这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比赛的情感体验。同时,在赛事准备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设计裁判方案,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参与其中,向学生讲解裁判过程中的技术要领,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借助参与对比赛规则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参与到运动教育模式中,强化每一名学生的规则意识。

4.5.4 开展模拟赛和正式比赛

为使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在正式比赛开始之前要开展模拟赛,使学生们能将不同阶段参与体操教学的成果借助比赛来进行展示。为使比赛更加专业性,教师可邀请专业的裁判员参与其中,以此来保证赛事的公平性,营造出专业化的比赛氛围。通过模拟赛的有效开展,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学生在正式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应用,教师就能循序渐进的开展优化运动教育模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5 对高校提出的建议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高校在改善体操课教学设施上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围绕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配备必要的体育器材在此基础上才能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同时,也要充分结合目前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现状,采取措施做好对教师的培养,使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能掌握体操课教学的要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应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每一阶段的教学,围绕4个阶段的赛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体操运动的魅力,并以饱满的态度融入其中。

6 结语

体操课程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提升此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加大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学习和应用力度,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围绕赛事的开展进行深入探索,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操课运动教育模式的魅力,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其中,成为有运动热情的人。

猜你喜欢

体操课体操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法库县中学体操课操类内容实施的思考
体操
思维体操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思维体操
初中体育体操课准备活动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头脑体操
影响学生体操课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