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创新

2023-04-05◎张

传播力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

◎张 旭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江苏 扬州 225000)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要不断创新,以更专业、更新颖、更高质量的方式来满足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融媒体致力打造新型和谐互补互信的媒体关系,融合新老媒体的优势资源,解锁流量密码,汇聚正能量,守正创新,赋能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必须要创新,以实现提高新闻质量的目标。

一、融媒体的概念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一)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互补优势,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通过合理整合新老媒体的资源,实现资源通融;将不同媒体的内容进行兼容,借此丰富新闻内容,提供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新老媒体公平竞争,建立和谐互补的媒体关系,实现兼收并容,为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实现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时代建设的关键就是“打通”,打通各个媒体之间的壁垒,逐渐模糊各媒体间的边界,借以解除不同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例如部分媒体面临的资源匮乏、覆盖面小等问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拓宽发展平台、扩大受众群体,新媒体则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化”来实现自我提升,双方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实现双赢[1]。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闻传播的特征也日趋显著。一方面,新闻传播趋于简短快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关注的新闻热点类别增加、接触新闻的途径增多,传统的长篇新闻不再受受众的追捧,他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接收更多的信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以简短新颖的短视频形式在各个平台播放,并且根据大数据筛选推送各人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这样的形式抓住了受众的消费心理,让受众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快速了解发生的新鲜事,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随着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闻被爆料和转载的速度加快,很多新闻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转发,经评价或者转载事件往往会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酵,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今自媒体的出现产生了海量新闻,大量的新闻占据了受众的阅读时间,受众往往根据标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较为“稀奇”的新闻。因此,融媒体时代很多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流量,往往对新闻进行挖掘和加工,以更加新奇独特的形式调动受众的“胃口”[2]。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闻工作者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有所欠缺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渠道激增,在丰富新闻传播形式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受众对于新闻的专业度、辨识度、新颖性、真实性和实效性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掌握更多的新媒体技能,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一是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坚守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坚守新闻理想,坚持客观真实地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但是目前很多媒体人员为了所谓的流量选择扭曲事实来博取眼球,失去了新闻真实价值。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很多新媒体人是半路出家,不具备专业沟通技巧和对新闻的处理能力,在对新闻处理的专业性和敏锐性上存在不足,影响了对新闻的判断,随意评价和转发,导致新闻失实。三是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追踪报道的能力。新闻的一大价值在于还原真相,但目前很多新闻都是“昙花一现”,很多发布者不求真相,只想获得短期的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受众的知情权,降低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信任度。

(二)传统采访与写作形式存在局限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是新闻呈现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与受众交流的桥梁,只有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完美表达新闻的要点和亮点,才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中,面对面采访、书面采访、电话采访、记者通过观察进行视觉采访,以及记者体验式采访是比较常用的几种采访形式,这些方式往往过分依赖记者的采访能力,需要新闻记者有深度挖掘新闻的敏锐度和较高的沟通能力,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尽可能地为新闻写作挖掘更多新颖独特的素材。一旦新闻工作者的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沟通技巧欠缺,就很容易使采访落入官方化、书面化的刻板套路中,采访的素材缺乏深度、广度和亮点,后期写作没有可借鉴的素材,使得新闻枯燥、乏味、脱离生活。传统新闻发布需要较长的审核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错过了新闻的最佳时效,而时效性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故此,在融媒体时代,一定要将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新媒体的快速相结合,组建高效的“新闻采编团队”,简化不必要的审核流程,让新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形式予以发布[3]。

(三)缺乏创新,阻滞新闻采访与写作发展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必要因素,在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形式和采访语境都更加多样,受众更倾向于图文并茂、视频解说、简短呈现等形式来浏览,以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受众的需求无疑是推动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动力。但是就目前新闻报道的呈现来看,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传统新闻工作者还是沿用传统的采访形式,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认为新媒体不专业,这样故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无疑会阻滞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阻滞融媒体理念的推广和落实;部分新闻工作者一味追求流量,对新闻不加甄别,扭曲事实,导致很多新闻当事人因不实的报道而受到误解和攻击,这样的做法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虽然短期获得了利益,但是长此以往必然失去人心;部分新媒体人借助手机随意传播新闻,虽然新闻素材和时效性能够得以保证,但是欠缺新闻必备的排版、编辑、审核等正规流程,使得新闻质量参差不齐,无形中压缩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空间。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创新策略

(一)坚持客观真实原则

新闻以记述为主,讲究真实性,应该具备基本的六大要素,将事件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受众。新闻媒体应该牢记初心和使命,即为受众服务,新闻稿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客观真实,在此基础上,追求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新颖和充实,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事件,通过受众的关注来弘扬正能量、改变不良的社会现状,引导受众积极健康地生活。不能为了突出热点,获得利益就杜撰子虚乌有的新闻来博取眼球、获取阅读量,这有悖于新闻的发展规律,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甚至损害他人利益、损害媒体公信力,产生错误引导。在融媒体时代,如果一类新闻引起关注,就会紧跟着产生大量类似的新闻,并引起大量的转发,一旦人们对某类新闻关注多了,平台会根据人们的点击数据推送大量相似的新闻,在这些新闻中,很多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新闻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加入个人感情,或断章取义或片面根据语气动作曲解、恶意编撰,导致新闻失真。因此,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一定要客观,保持中立,不能主观臆想或者掺杂个人感情,要用专业的采访技巧引导受访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原事件真相;要具备必要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能够通过受访者的表达判断事件的真伪,以新闻媒体的专业度、公信力、权威性、创新性和高度责任感坚守新闻的客观真实,夯实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受众获取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信息[4]。

(二)提高采访专业技巧和采访深度

新闻记者采访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首先是要提升新闻的敏锐度。记者在工作之余积极考察和走访,发现有意义的线索,为采访积累经验;多浏览新闻,了解受众关心的新闻方向;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建立自己的采访数据库,为后期采访打好基础。其次是要善于观察。新闻的价值并不流于表面,往往是新闻背后引人深思的内涵,这就需要记者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抓住事物的本真,把握多维度的分析方式,挖掘独特的新闻视角。再次是要做好充足的采访准备工作。采访前,一定要以新闻思维模式来发现和分析事件或受访者,提前列好准备提问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敏感度判断新闻的价值和所需的支持素材;采访中根据受访者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采访状态和提问技巧,以清晰的思路、缜密的逻辑、有序的层次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围绕报道主题提升采访深度。最后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融媒体时代讲求的是合作竞争,记者要具备新媒体操作技能,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提问效率,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沟通转换思路,站在受众的角度采访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以此提高采访的效率以及与受众的贴合度[5]。

(三)延长新闻报道链,做好追踪采访

很多新闻并不是一次报道就能够还原清晰的,对于价值高、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可以通过追踪报道,挖掘更多的新闻价值,满足受众对寻求事件真相的需求。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刨根问底,剖析受访者的心理变化,耐心挖掘蛛丝马迹,弄清楚事件的发展脉络,还原事件的真相。延长新闻报道链是要将眼光放长远,以点带面,不拘泥于事件本身,对于新闻事件引发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分析和追踪,让受众了解更多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引发深思,做出客观的判断,避免断章取义、随意解读;追踪采访的特点就是给受众留下悬念,采访记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加,同时也加大新闻采访的难度,在追踪采访的过程中,无法预期的变故会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此外,采访中往往会遇到不可控因素,例如,中途被打断等,更需要记者进行跟踪采访,借助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最大化拓宽采访平台,开发采访路径,让受众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聚焦事件背后的故事。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要坚守还原事件的初心,戒骄戒躁,善用追踪采访,用行动验证新闻的真实。

四、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方式创新策略

(一)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大家借助手机就能成为媒体的参与者,拥有发布、评论、转发的权利,提高了新闻的发布量,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新闻传播范围,带来的舆论效应也更显著。在此背景下,新闻的发布时效性得到保障,新闻的线索也会增加,对于新闻工作者,这是一个有更多机会的时代,可以借助自己的新闻敏锐度和专业度,发现和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一定要找准新闻定位,明确报道的受众范围、写作人站的角度等,只有明确了这些内容,才能清晰明确主题,才能确定新闻的大纲和落脚点,才能根据要写的内容搜集更多的新闻素材。新闻写作是对素材和采访内容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编辑者手中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这就非常考验记者的写作能力。新闻内容既要有理有据,又要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写作人员要养成随时记录新闻要素的习惯,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在培养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意识的同时,做好素材收集工作。

(二)提高新闻报道写作的专业度

在融媒体时代,过于冗长的文字已经很难吸引受众,他们更喜欢简明扼要、图文并茂的新闻。因此,对新闻记者来说,一是以精练的文字将新闻概括报道,实现快速及时报道新闻,让受众以最快的速度接收一手资料,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采写能力和合作能力。二是要通过文字准确生动表达采访者的内心,让受众在阅读的时候透过文字仿佛在与采访者沟通,抑或是感同身受成为采访者本身,通过共情共鸣的文字来启迪人心,引发深思,达到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三是要根据新闻特点,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新闻稿的前面,按照事件的重要程度让受众有层次地阅读。四是要注重新闻导语的质量,导语是新闻的灵魂,是对整个新闻简明扼要的概述,要通过导语吸引受众,留住读者。

(三)依托团队力量,灵活写作

融媒体传递的就是合作的理念,发挥团队的优势,新闻写作亦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且风格比较单一固定。在当下,要凝聚团队的力量,互相借鉴,互相督促,不断提升,依托团队的力量,汇集大家的智慧,呈现多元素、多风格的新闻报道,打破受众对新闻刻板的印象,提高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和参与评论的兴趣,进而积极影响新闻写作方式的创新和提升。面对大众阅读风格发生的变化,新闻写作要与时俱进,可以合理选用受众更易接受和喜欢的风格,在接地气的同时不失新闻的严谨,创新独特的写作风格。如今各类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受众获得资讯的平台可选性较强,新闻写作方式要根据受众需求及时调整。因此,新闻报道可以针对各个平台的群体发布更有针对性的作品,相同的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视野、多个角度、以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呈现,一是丰富受众的选择,二是可以依据阅读量进行调研,筛选风格鲜明的写作方式,为后期新闻写作方式创新提供依据。

五、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体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加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此时代背景下,受众对新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长久生存和发展,媒体必须要改革创新,以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并不断巩固发展基础,更好地服务受众。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采访与写作方式,报道更多客观真实、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和能量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