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朽的树,不朽的人
——《山前该有一棵树》荐读

2023-04-05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甜水巴哈胡杨树

【荐读语】

这是一个艰苦环境下的故事。“山上该有一棵树”,“该有”,可是没有。这是在祖国边陲新疆的一片大山里,山是光秃秃的裸山。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了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来到了距离家乡千万里的地方,连同他们的孩子也一起上了山,来到这个甜水(淡水)十分珍贵,许多时候只能喝苦水的地方。孩子们希望学校窗前能有一棵树,于是,树成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是讲述故事的线索。写树——移树——栽树——浇树——树死了——长出新的树,就是这个故事的骨骼。这棵树自然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它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树,因为领着孩子们种树的胡老师,最后就倒在了这戈壁深处的大山里;他生前就说过,“胡杨树即便死了,也会在我们山前耸立千年”。这树,不仅代表着倔强不屈的人,也代表着一种不朽的精神。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还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那么,其中必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小说也是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使我们联想起许多熟悉的往事。不仅有“两弹一星”英雄们在边陲荒漠里为国为民付出的默默奉献与牺牲,还有像胡老师这样在历史的风浪与波折中虽历尽坎坷仍初心不改的人。“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惩罚,对我们来说却是最大的福分。”胡老师有一片赤子情怀,他热爱自己的学生,也让他的学生们懂得了爱生活、爱文学、爱边疆、爱祖国。这也许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一定有现实的人物原型。几十年前,我们曾有许多前辈经历过这一切,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曾不止一次留下过他们的形象。

自然,作为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玩味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它所采取的“孩子们”的叙事视角;比如,它所描绘的那些妙趣横生的人物(其中之一,是补鞋匠巴哈提)和细节;比如,它的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以及那些幽默诙谐的句子。所有这些,大家都可以在赏读中慢慢品悟。(荐读语撰稿:方仁)

【原作】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嫩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补鞋匠巴哈提说,这个地方连石头都不穿裤子嘛,巴郎(男孩)也不需要穿裤子,汉族的小子也不需要穿裤子嘛。他说着还向我们裤裆里张望,然后哈哈大笑,这弄得我们十分难堪。“巴哈提”是幸福的意思,他每次逗你玩都会找到幸福的感觉。他一会说哈萨克语,一会说维吾尔语,还会说汉语,我们都搞不清楚他是什么民族。新疆少数民族多,我们统称他们为“老乡”。

这时,上课铃声突然响了,同学们“轰”地一下从他的补鞋摊撒丫子跑了,就像一群被惊飞的麻雀。巴哈提老乡在我们身后嘿嘿笑,说,跑快点嘛,快点跑嘛,鞋子坏了,我来补嘛。我们跑着,完全能想象到他那八字胡诙谐地左右抖动的样子。巴哈提老乡的补鞋摊就在我们的小学校墙边的阴凉处,那叮叮当当的钉鞋声,让我们经常误认为是下课的铃声。

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天山南坡和北坡完全不同,北坡降水丰沛,风景如画,而南坡干旱少雨,就如一幅画的背面。南坡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那些石头在西部烈日的灼烤下,散发出铁锈的气味。这儿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人们也懒得给它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编号,叫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说是铀矿。他还知道,“铀矿是造原子弹的”。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属于家属,跟随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因为胡老师有满肚子的故事。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这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种惩罚,对我们来说却是最大的福分。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他在命题作文前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然后望着窗外随意给我们出作文题目。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矿山人物之一》《矿山人物之二》等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黄桷树的父亲是四川人,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而我爹,是河南人。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胡老师望着我们,然后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

我们是从山下的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婀娜多姿的沙枣树,还有高高的白杨树。

果园里的树就更不用说了,不但有花香还有甜蜜。老师所说的胡杨树也有,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我们夏季上游泳课,就把胜利渠当游泳池,那棵胡杨树下巨大的阴凉就成了我们的集合地。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成了我们的课堂;到了秋天,它会很隆重地展示自己,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应该是春天,虽然大家见不到春暖花开,棉袄却已经穿不住了,凭借着身体的感受,知道春天来了。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

星期三是体育课,也由胡老师代课。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虽然春季不能游泳,但是我们觉得移一棵树比游泳重要。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消息树,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

搭乘水罐车下山是有风险的,只能站在水罐车的边上,抓住水罐车上焊接的钢筋。胡老师本来不想让女生去,可是女生提出了抗议,说胡老师不能重男轻女。在女生的强烈要求下,胡老师只能同意。为了保证女生的安全,胡老师让女生钻进水罐内,男生站在水罐外。站在外面的男生就笑,说女生都变成水了,还是甜水。

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它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没有夏天的雄壮和秋天的美丽。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大人们挖树的时候,同学们就到胜利渠边喝水。大家成群结队地趴在渠边,尻子撅到了天上,就像一群羊,而牧羊人是胡老师。春季的胜利渠的水冰冷刺骨,肯定是不能游泳的;但是,喝水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胜利渠冬天是枯水期,各家各户储存的冰没有了,我们已经喝了很长时间的苦泉水了。

我们在渠边喝饱了肚子,装满了随身带的水壶,胡老师就吹响了哨子把整个班集合起来上课。上课的内容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跑步。同学们围绕着正在挖树的大人跑步,大家围着那已经躺倒的胡杨树一圈又一圈地跑,就像给大人们加油。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不一会我们就满头大汗了。胡老师让我们休息,然后,喝壶里的水,灌满水壶后又开始跑步。胡老师对挖树的大人说,这叫新陈代谢,这些苦孩子整个冬天喝的都是苦水,要好好洗洗肠子。

当大伙喝了三次水后,那棵大树已经老老实实地躺在爬犁上了。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大人们在地下走,跟随着五花大绑的胡杨树。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那是个好地方,如果你上山,无论是步行还是坐拉石头的拖拉机,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它给我们带来希望。树栽在操场中央,既不耽误我们围绕着大树跑步,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休息的阴凉。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为了那棵树,大家觉得少喝一口甜水也值了。大树栽好的时候,我们欢快地一个拉着一个的后衣襟,围绕着大树哼哼唧唧唱了不少儿歌。那些儿歌都是很古老的好歌,是从内心突然冒出来的,现在依稀还记得几句:扯虎皮,做花衣,姥姥门前唱大戏;唱大戏,搭戏台,谁家孩子还没来……虽然栽树的那天晚上没有唱大戏,却围绕着胡杨树放了露天电影。为了纪念胡杨树的到来,矿长专门选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胡杨树不就是矿山上的来客吗?看电影的时候,有孩子爬上了胡杨树,被矿长用树枝狠狠地抽了下来。矿长说,新栽的树要扎根,三年内谁敢爬树,抽他一百下。挨抽的孩子是我们的同学,大家都向他投去鄙视的目光。

在放露天电影的那天晚上,补鞋匠巴哈提改行了。他破天荒地在树下摆起了一个烤羊肉摊。他用一把扇子让烟雾弥漫开来,把烤肉的香味送进我们的鼻子。他的喊声更是诱人:“羊白哩,羊白哩(烤羊肉),不香不要钱,不甜不要钱,一毛钱一串,几百年前就有的好味道嘛,世界上最干净最老实的味道嘛!”

我们只能望望巴哈提老乡那油汪汪的胡子,贪婪地用鼻子嗅着肉香。这就够了,因为我们没钱买。吃烤羊肉的都是单干户,以上海知青居多。他们有工资却没结婚,没有人管,一人吃了全家饱。让人意外的是,在看电影时有人递给了我一串烤羊肉,是那个爬树挨抽的同学。他爬树挨了矿长的抽并不觉得可怕,可怕的是他迎来了同学们的白眼。他觉得今后不好做人了,就偷了自己家的大米,用大米换了羊肉串,送给每一个男生吃。为此,他爸爸发现后又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我们虽然吃了他的羊肉串,第二天上学时,每人还没忘记给他一脚。他都苦笑着接受了,因为这算大家原谅了他。他因为爬了一次树挨了三次打,代价沉重。

从此,我们开始每天关注着胡杨树的消息,我们盼望着它能发出嫩芽,长叶,然后一树绿荫,到了秋天一树金黄。我们担心那么壮观的金色,小操场会装不下的。

可是,都万物生长了,它那原本似是而非的萌芽还没一点变化,更不用说生叶了。一直到胡老师带领我们去胜利渠边上游泳课,胡杨树还不见绿荫。胡老师的游泳课,那简直就是我们的节日,其实那就是玩水。山上当然是没有水,也没有游泳池。胡老师就让我们搭车,坐那些拉石头的拖拉机下山,到胜利渠里游泳。

在山上经常喝苦泉水,游泳课居然能跳进甜水中洗澡,这实在是太奢侈了。所谓甜水就是淡水,喝多了苦泉水才有了这种对水的区分。我们来到胜利渠边,胡老师一声令下,大伙扑进了渠水中。“轰”的一声,整个身体被水包围了,就像一群快干死的鱼,还魂了,活泛了。一下就找到了感觉。同学们长时间沉在水中,先尽情地喝饱肚子,然后抬起头来喘气。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去游泳池游泳总习惯先痛痛快快地喝几口水,这种习惯经常让我拉肚子。几十年前的渠水却是好水,那是天山雪水融化下来的,是千年的矿泉水,我们即便尽情地喝饱也不会拉肚子。

游泳后,我们望着树坑问老师,我们的胡杨树怎么就不生叶呢?胡老师说,人挪活,树挪死呀,可能挪死了。我们当然不敢相信,那么一棵粗壮的树怎么会挪死呢?胡老师说越是大的树越不容易挪活。大伙就闹着让胡老师想想办法,救活那棵树吧,同学们认为胡老师无所不能。

胡老师想了一下,然后眉毛舒展了。说今天晚上所有的男同学到胡杨树下集合。女生就叫唤,咋又重男轻女呢?胡老师这次十分坚定,说女生绝对不能来,这关系到能不能救活胡杨树。胡老师从来没有这么严肃过,还上纲上线。这关系到胡杨树的生死,把女生吓坏了。

那是一个月夜,有一轮很好的月亮挂在胡杨树枝上,所有的男生都悄悄地来了,在胡杨树下静静等待胡老师的出现。大家有些神秘,还庄重着,觉得肩上有天大的重任。胡杨树静静地立在那里,不生叶,不呼吸,不睁眼,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

胡老师来了,手里拿了坎土曼,围绕胡杨树刨沟。胡老师把那树沟刨完美了,然后站在不远处喊道,所有同学围绕胡杨树集合。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时候到了,大家围绕胡杨树站成了一个圆。胡老师就像在给我们上体育课,非常严肃,压着嗓子喊:“都有了,立正,稍息,向前看,脱裤子。”我们十分惶惑,但既然胡老师让大家脱裤子,我们还是要执行口令的。反正是晚上,也没有女生在。我们恍然大悟了,胡老师不让女生来,就是为了让大家脱裤子方便。

胡老师又喊:“掏。”

啊,掏什么?大家都愣住了。胡老师又喊,听口令,掏出你们的小东西。大家“哈”的一下就笑了,胡老师让我们掏小鸡鸡。大伙虽然有些懵懵懂懂,但是,站着掏出小鸡鸡的条件反射就是撒尿。

“尿。”

几乎和胡老师的口令同步进行,大家开始对着树沟撒尿。

这时,胡老师吹起了悦耳的口哨声,那是电影《追捕》的插曲:“来呀来啊来呀来,来呀来啊来呀来,来呀来来呀来,来呀来呀来……”

所有的“水管”都对着胡杨树,形成了一个反向的圆弧喷泉。那喷泉渐渐弱了,水多的还在喷,水少的就有些内疚了,眼看人家还在来呀来,自己却来不了啦。有人怕贡献小,就挺起肚子狠命使力,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也来不了啦,强弩之末嘛。

当最后一个同学来完后,胡老师喊,解散。然后从家里提出了一桶甜水,对着树沟倒去。胡老师把分配给他的甜水都节省下来了,自己不喝,留给了树,这让我们很感动。那水“哗啦”一声欢快地倒进了树沟,甜水混合了我们的童子尿,一下就把树沟灌满了。胡老师说,今晚的事一定保密,不能告诉女同学。我们“哈”的一下都笑了,这事怎么能告诉女生呢,这是男人的秘密嘛。

第二天晚自习后,我们都以为胡老师还会在胡杨树下集合,都拼命喝甜水,憋住尿,想着为拯救胡杨树多做贡献。大伙都不喝苦泉水,怕尿出来的也是苦水,胡杨树不喜欢。

晚自习后,胡老师并没有再集合男同学,这憋得我们够呛。有好几个男生尿裤子了,还被女生嘲笑。男生尿裤子被女生嘲笑居然没觉得丢脸,因为心中有了崇高的使命。男生还在心里骂:“男人的事,你女人懂个球。”

后来,胡老师又让我们写作文,有同学就写为了拯救胡杨树,半夜三更悄悄到胡杨树边“来一下”,还说,自己尽力了。老师当天夜里就把男生集合起来了,这次没让大家“来一下”。老师宣布了纪律,严禁私下再给胡杨树“来一下”,经常“来一下”会适得其反,会把胡杨树烧死。

胡老师让我们围绕胡杨树站好,他教会了我们一首诗,是当时课本上没有的,说是给胡杨树精神鼓励。在他的引领下,我们面对胡杨树诵咏: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我们会背了,却不懂含义。胡老师解释说,“东门之杨”就是指“胡杨”。胡杨呀,你曾经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约好黄昏相见,都满天星斗了,还不见你发芽长叶。

长大后,我们知道这是《诗经·国风》中的《东门之杨》,先秦“佚名”著。朱熹认为这是一首男女约会而久候不至的诗。“东门之杨”不一定是指“胡杨”,当然也不一定指的不是胡杨,无法考证。当年,我们还不懂男女之事。胡老师把诗的含义改了,变成了我们和树的约会。现在看来,胡老师对诗的解释有些牵强,可愿望却是那么美好。

那段时间,补鞋匠巴哈提老乡就受苦了。自从移栽了胡杨树,他就把补鞋摊挪到胡杨树下。胡杨树即便没有树叶,树枝也能形成荫凉,那一地阴凉也让人快乐,能吸引顾客。那几天他会时常把人家的鞋子修坏,把鞋钉钉透了鞋底,让人一瘸一拐地来找他算账。巴哈提老乡觉得有什么气味影响了他的补鞋技术。他经常嗅着鼻子在胡杨树下转圈,就像正寻找着什么。同学们见状也不明说,都偷偷地笑。

大家后来再也不敢在夜晚到胡杨树下“来一下”了,可巴哈提老乡还会围绕着胡杨树转圈。我们问他,在胡杨树下寻找什么?他说寻找树芽,看看胡杨树的消息。我问他,找到了吗?他说,找到了。

这可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们都去胡杨树下张望。他指给我们看,在树上,更高的树上,有绿芽。我们昂着头,踮着脚尖,使劲地看,当眼花缭乱时,仿佛看到树杈上有了绿芽,似是而非的。难道我们的童子尿起作用了?

太阳落山时,我们还会看到他在胡杨树下祈祷,不知道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他自己。有时候我们也会站在胡杨树下念念有词:“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巴哈提老乡问:“你们念什么?”

我们回答:“念经。”

“汉人的经?”

“是的,《诗经》。”

“管用吗?”

“当然管用,能鼓励胡杨树早点生叶。”

“教教我,我们一起鼓励、鼓励的。”

后来,巴哈提先念一段自己的经,然后,仰天望着树上他看到的树芽,吟诵那段《诗经》。

胡老师再一次给我们上作文课时,他让我们写一写眼前的胡杨树。他启发我们,不要再纠结胡杨树是否发芽、长叶的问题,因为胡杨树是一种伟大的树,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胡老师还说,胡杨树即便死了,也会在我们山前耸立千年。

胡老师的这段话让我们震撼。特别是关于胡杨树的伟大让我们振奋,有一种激情在心中激荡,这让我们无所畏惧。这时候,开山的炮声又响了,有石头落在了我们的屋顶,犹如战鼓。听到房顶的咚咚声,大家都会心一笑,齐声背诵我们学过的课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在大家认为“三而竭”时,只听“轰”的一声,第四下来了,声音巨大而又沉闷。我们眼前的讲台灰尘四起,有女生吓得尖叫。灰尘散去,我们发现胡老师躺在地上,鲜血从讲台上流了下来……

一块碗口大的飞石击穿教室的屋顶,直击胡老师的头部,老师死在了讲台上。

胡老师后来被埋在胜利渠边那个巨大的胡杨树坑里。下葬那天我们围着那个树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们没有哭,感觉胡老师也没有死,他变成了一枚巨大的胡杨树种子。那种子会发芽、长叶,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胡老师死后,我们发现那些似是而非的树芽完全枯萎了,胡杨树也死了。关于胡老师用童子尿拯救胡杨树的故事,同学们一直都守口如瓶,再也没人提起。其实,刚移植的树木是不能施肥的,这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

多年以后,当我回到新疆时,我和同学们再次去了那个已经废弃的矿山。我们知道了当年那些神秘的石头根本不是铀矿,它们只是普通的石灰石。可以烧石灰,还可以生产水泥,这从后来建成的水泥厂和石灰窑可以证明。更多的是一般的石头。拖拉机把石头运下山,运到各个连队,成了盖房子的基石。

我们没有忘记那棵死去的胡杨树,我们坚信它死后一千年不倒。那是我们的故乡树,也留下了乡愁。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了它的身影。它已死去几十年,细枝已经被风掳去,只剩下粗壮的枝干,像一尊神秘的树雕。

有人说它像一个女人,正张开双臂拥抱远方的云影。

有人说它像一匹天马,正带着我们向远方奔驰。

我则说它很像胡老师,他正在给我们上课,背景是那些被取走了一层石头的平滑如砥的山坡。它像一块巨大的黑板。胡老师正指着黑板给我们讲解那段《诗经》。

因开山的飞石击穿小学校的教室,砸死了老师,这是一个巨大的事故。矿长因此受到了处分。矿长后来从机务排让人滚来了十几个废旧的油桶,破开了,打造成硕大的铁皮瓦,盖在我们教室的屋顶上。我们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一直到我们下山上中学。后来,我们通过高考飞向四面八方。

我们当然没忘记去胜利渠边看望胡老师。让我们惊喜的是,胡老师的孤坟边真的长出了一棵胡杨树。我们围成一圈坐在树下,回忆胡老师,背诵那段《诗经》: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猜你喜欢

甜水巴哈胡杨树
一种新型巴哈赛车车架的设计及优化
巴哈赛车的悬架优化设计及操稳性分析
补月亮
Z11巴哈赛车前差速器的轻量化研究
原始的能量——莱尔·卡尔巴哈
胡杨赞
胡杨赞
少女病的他算了
少女病的他
甜水桥
———金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