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黄帝内经》谈中医儿科特色疗法应用*

2023-04-05王丛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刮痧黄帝内经艾灸

王丛礼 殷 明

(1.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儿科/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2.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江苏 南京 210029)

《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砭石、针刺、灸焫、导引、按摩、热熨、药渍、药浴、热蒸、外涂、取嚏等外治方法。《素问·血气形志》:“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王冰[1]注:“熨,谓药熨。引,谓导引”。导引就是气功中一种动功,通过肢体的运动协调呼吸吐纳,注入意念引导,相当于现代医疗保健体操、体育疗法。熨法治疗就是一种药物热敷外治疗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张志聪集注[2]:“摩者,上古多用膏摩而取汗。浴者,用汤液浸渍也”。膏摩即根据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制作成膏剂,作为按摩介质在皮肤穴位上进行按摩;药浴即根据疾病的辨证论治选取方剂,进行加热熬制成汤剂,将纱布或干净敷料置于中药药液中浸泡后敷于病患处。《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按跷即按摩。痿证厥证可见于寒热客于脉络,脉络拘急,甚至闭塞不通,脉络瘀阻,气血不通,则四肢厥冷,或四肢痿软不用,通过导引、按摩治疗,起到疏通经络、通利关节、调和营卫、活血化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防病祛病的功用。《灵枢·经脉》:“陷下则灸之”。灸即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发展至今已经种类丰富、治法技能增多,有普通艾灸、艾炷灸、温针灸、平衡灸、热敏灸、雷火灸、天灸、督灸等,分别具有独特的治疗特点。《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刺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艾灸治疗,加强疗效,针刺治疗效果不佳时,艾灸治疗可能取得更好效果。中医学博大精深,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指导下,中医学拥有许多独特而有效的疗法,因其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儿科也应用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家庭育儿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接受中医药治疗,尤其是中医外治疗法。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做好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临床中多应用,发挥中医经典指导作用,体现中医经典魅力。我们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包括中药泡洗、小儿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揿针、小儿膏方等治疗。现将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简要介绍如下。

1 小儿针刺

针刺是我国中医最主要的治疗手法之一,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运用中医来治疗疾病。小儿也不例外,有很多小儿急性、慢性疾病均可以用针刺治疗,避免打针吃药,不良作用少,惟一的缺点就是小儿恐惧针刺疼痛,配合度差。所以我们选择针具上要求短而细,减轻疼痛感,一般选择浅刺,尽量回避血管部位,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也可以采用针刺不留针的方法。针刺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腹痛、便秘、疳证、积滞、尿频、遗尿、头痛、抽动症、多动症等。特别是在治疗小儿慢性顽固性疾病时,应用药物治疗见效慢时,中药配合针刺同时治疗往往效果明显。如江苏省中医院韩新民教授在治疗小儿风痰内扰型抽动症,就同步运用中药和针刺,基础方为熄风涤痰汤,在临证时根据病情证候加减用药[3]。

2 小儿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刮痧器具和手法,在体表穴位进行反复刮动,使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的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邪排毒等功效,但小儿皮肤娇嫩,刮痧时要注意力度、程度、频率以及手法的运用,一般一周1~2 次为宜。刮痧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如小儿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头痛、消化不良等证。如刮痧治疗小儿肺炎,症见发热、咳嗽、咳痰、喘促,有风热、痰热、郁热等,通过刮痧可以清热泻肺、通络活血、化痰止咳、透邪外出等,缓解患儿热、咳、痰、喘、扇等急性肺炎症状。王立新教授研发的新型刮痧方法即负压吸痧法是拔罐与刮痧的有机结合[4]。

3 小儿拔罐

根据患儿不同病情,证候分型,选取合适的部位和穴位,在患儿皮肤上应用普通火罐或竹罐进行拔罐治疗,拔罐可以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畅气机、调理脏腑等作用。临床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病症。如罐疗联合贴敷肺俞穴治疗咳嗽,拔罐联合贴敷神阙穴治疗发热,背部拔罐治疗肺炎喘嗽病恢复期痰鸣等。

4 耳穴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耳朵上有相应的穴位,即耳穴。用王不留行或揿针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厌食、夜惊、抽动症、消化不良、腹痛、遗尿等病症。如耳穴压豆治疗小儿近视、抽动症等。

5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以中药敷贴于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发挥药物及穴位的双重功效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疗法。小儿患病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中药通过穴位透皮吸收发挥作用,运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防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好,不良作用小,易为小儿所接受,具有简、验、便、廉的优势。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反复呼感、呕吐、腹痛、腹泻、腹胀、便秘、食积、淋巴结肿大、鼻炎、惊吓、遗尿、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儿科常用穴位敷贴:如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治三九贴:温阳散寒、扶正祛邪、调补阴阳,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感冒、慢性咳嗽、体虚易感、过敏性咳嗽、免疫功能低下、脾胃虚弱、厌食、消化不良;止咳平喘贴:止咳平喘化痰,用于肺炎、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消炎散贴: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用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致咽痛、腹痛、淋巴结肿大疼痛者;通便散贴:润肠通便,用于小儿便秘、排便困难;健脾散贴:补气健脾助运,用于小儿脾虚证见厌食、乏力、积滞、慢性泄泻、呕吐、消化不良等;止吐消胀散贴:降逆止呕、理气消胀,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食积导致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止泻散:健脾利湿、升阳止泻,用于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等;暖脐贴:健脾散寒、温中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腹痛、腹泻、腹胀等;鼻炎散:散寒通窍,用于鼻炎、鼻窦炎;消积散:健脾消积,用于食积、消化不良、厌食、腹胀等。以上中药穴位敷贴,临床根据具体辨证,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临床最常用神阙穴,即脐中,能健脾和胃、调理胃肠,脐部皮薄,有利于药物透过,可不受肝脏和胃肠道“首过效应”的影响[5]。

6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显著。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小儿按摩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法在患儿皮肤不同部位和穴位上进行治疗,通过手法而发挥穴位治疗作用,可以通经活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调和阴阳,调理脏腑功能,能够起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通过按摩,使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达到不得病、少得病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感冒、咳嗽、发热、夜啼、先天性斜颈等疾病。如小儿便秘在临床上可以选用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退六腑、运内八卦、顺时针摩腹、揉脐、按揉天枢、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位。如小儿哮喘病推拿治疗,国家级名中医徐荣谦教授(臣字门第六代传人),在总结臣字门刘弼臣教授按摩手法的基础上,根据小儿体质不同,运用五行调理膏中清肺膏治疗哮喘实证,补肺膏治疗哮喘虚证,研制出“徐氏平喘摩按法”治疗小儿哮喘,手法按摩和五行膏同时应用[6]。

7 针刺四缝

用针点刺四缝穴,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滞、通调百脉的作用。根据不同年龄选用粗细不同的针具。操作时,先令患儿家长将患儿手腕固定,医者用左手持住患儿四指,将四缝穴消毒,右手持针具对准穴位,自食指向小指逐穴浅刺疾出。针尖退出后,一般可见黄白色透明黏液从针孔溢出,未见溢出者可在四缝穴上下轻轻挤压,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擦去黏液即可。每周刺1 次,待病情好转后减为10~15 d 一次,1 个月为1 个疗程。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疳积等。

8 中药泡洗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将中草药熬成汤剂,过滤,以浸泡或沐浴的方式进行全身、半身或局部(坐浴、足浴等)擦洗。中药泡洗同时发挥热能物理作用,又能发挥药物本身治疗作用,中药通过煎煮热力作用直接透过皮肤黏膜进入脏腑经络,起到祛风温经散寒、疏通除湿止痛、通经活血祛瘀等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7],特别是小儿肌肤柔嫩,含水量高、皮肤角质层薄,有着较强的渗透作用[8]。临床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湿疹、荨麻疹、腹痛腹泻、黄疸、遗尿、便秘等疾病,小儿口服药物困难者,用于日常防病治病,调理肺脾功能。如使用解表药疏风解表退热;祛风除湿药物治疗湿疹;清热利湿退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中药治疗小儿热痱子、病毒性皮疹等。

9 中药灌肠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将中药熬成药液,温度38~40 ℃,用灌肠管从肛门缓慢注入肠道,药物有效成分经肠壁吸收,进入体循环,发挥治疗作用。适合于口服药物困难,食入即吐,又惧怕打针输液的患儿,中药灌肠治疗是很合适的选择,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肺炎喘嗽、腹泻、便秘等疾病,如疏风解表中药煎汤灌肠治疗感冒鼻塞流涕等症;清热解毒中药煎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发热、咽痛等症;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中药煎汤治疗腹泻湿热证;宣肺止咳化痰中药煎汤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等症;应用润肠通便中药煎汤灌肠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等。

10 小儿艾灸

艾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外治方法,利用艾绒的燃烧,产生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病患处,起到疏通经络、散寒止痛、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法常用的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3 种,在儿科常用艾条灸法。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寒或痰湿咳嗽、厌食、寒性胃痛、寒性腹痛、风寒或寒湿泄泻、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常见儿科疾病。如用临床上艾灸眼周攒竹、阳白、四白、太阳、睛明、丝竹空等穴位治疗青少年近视;艾灸百会、神庭、迎香、鼻通穴治疗过敏性鼻炎;艾灸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等。

11 小儿膏方

小儿膏方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结合小儿特殊体质,一人一方,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脏腑功能强弱不同,选择不同方剂,综合运用补泻中药,煎熬成半流体膏状药物,主要发挥调理气血、调理阴阳、调理脏腑、防病治病等作用,根据病情,一年四季均可应用。我们临床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包括经常感冒咳嗽,反复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平时经常打喷嚏、流清涕)、过敏性咳嗽、湿疹、皮肤瘙痒或伴有其他过敏的症状;脾胃虚弱,生长发育迟缓,包括形体消瘦矮小、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积滞、自汗盗汗等;小儿功能性便秘、经常腹泻、慢性功能性腹痛、小儿遗尿、多发性抽动障碍、脑功能障碍症等疾病。如马融教授应用中药膏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炒党参30 g,陈皮20 g,茯苓30 g,炒白术20 g,桑白皮20 g,补骨脂20 g,生黄芪60 g,防风20 g,黄芩30 g,连翘30 g,生牡蛎60 g,鸡内金30 g,焦山楂25 g,桃仁20 g,栀子20 g,瓜蒌20 g。每次10 g,每日2 次,2 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2 个疗程[9]。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俞景茂教授应用经验方固本克喘膏防治小儿哮喘:太子参150 g,天冬120 g,熟地黄150 g,炙款冬花90 g,生黄芪120 g,补骨脂90 g,丹参90 g,椒目45 g,炙甘草50 g,大枣150 g,川贝粉30 g(冲),冰糖250 g(烊入),阿胶250 g(烊入),黄酒125 mL,依法制成膏剂,一次1~2 匙,每日2 次[10]。

12 负压吸痧

负压吸痧法是指通过捏、挤、按压硅胶罐,负压移动促使皮肤出痧。负压吸痧法具有平衡阴阳、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的功效,操作简单、痛苦较小、安全,易于被儿童接受。负压吸痧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11]。

《黄帝内经》中运用砭石、灸法、熨法、导引、按跷等多种外治法,既能治疗人体外部皮肤疾病,又能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尤其是中医外治法,很受欢迎,特别是小儿,应用甚广。小儿吃药打针困难,而中医外治法操作方便、简便易行、痛苦少、小儿容易接受,受到广大家长欢迎,特别需要中医特色疗法,所以中医的外治法和中医药特殊制剂如小儿膏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更进一步传承和继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刮痧黄帝内经艾灸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