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痛经教学中成药的运用

2023-04-05孙大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期中医学白芍

孙大志 叶 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03)

中医学基础是军医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实际存在的教学侧重面不同,中医课程所占学时少、授课内容多,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又对教学内容理解困难,往往使学生以应付考试为学中医的目的,学期结束考核合格后就抛之脑后,可谓现学现忘,不能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实践提供任何指导。为了让中医知识变得生动又实用,使西医学生不仅学之能懂,而且学之能用,笔者自从2010 年在海军军医大学任教以来,通过不断地摸索思考,总结出中成药在西医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笔者在西医院校讲授“痛经”时运用中成药的实际体会为例,让西医学生真正喜爱中医课程,学到一些临床有用的中医知识。

痛经是一种女性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女大学生的患病率也为数不少[1],在现代医学诊病的流程,首先要按生殖器官有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如果是原发性痛经,就选用止痛药或者一些中成药;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借助现代诊疗手段,妇科检查、超声、盆腔CT 等进行诊断,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等,然后进行对症治疗。中医学产生于2000 多年前,那时缺乏现代化的诊疗手段,只能通过疾病出现的症状体征、产生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不同的证型配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西医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现代医学的惯性思维是辨病,辨证对其确实难度大,不易理解。同时针对痛经这一中医内科疾病,现代医学并没有太多的治疗手段,而中医学确是极有优势[2],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成药的选择,让西医学生在临床中更准确地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学对痛经的定义是: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的一组症状群。中医学治疗疾病首先辨证分型,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群表现,通常对痛经分为5 个常见证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中成药,才能取得最佳临床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教授西医学生如何正确地对痛经进行辨证分型,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

1 痛经的辨证分型

由于教授的对象是西医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取舍,选择各个分型中最典型的证候群,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并且理解。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色黯,有瘀血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基础方用温经止痛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1~2 d 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湿热瘀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疼痛,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延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带下量多,色黄质黏,有臭味,或伴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1~2 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八珍汤加减。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柔肝,养血止痛。基础方用《傅青主女科》之调肝汤。

2 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以上虽然罗列4 类痛经证型的常用基础方,但是西医学生想要在临床上熟练运用这些中医专业知识,实属不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将每个证型对应合适的中成药一一列举,让西医学生有直观认识,同时加深对辨证分型的理解。

寒凝血瘀型,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临床中成药可选择温经颗粒或温经丸[3],主要成分:党参、黄芪、茯苓、麸炒白术、附子、肉桂、干姜、制吴茱萸、沉香、郁金、姜厚朴。艾附暖宫丸,主要成分:醋艾炭、醋香附、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酒白芍、生地黄、炙黄芪、续断。气滞血瘀型,治法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临床中成药可选择血府逐瘀丸或颗粒或口服液,主要成分: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生地黄、牛膝、麸炒枳壳、桔梗、柴胡、甘草。逍遥丸,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以上2 种血瘀型痛经,都可以使用益母草颗粒[4],主要成分是益母草,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湿热瘀阻型,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临床中并无药证完全相符之中成药,可适当选择妇科千金片,主要成分:功劳木、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当归、单面针、鸡血藤、党参等。

气血虚弱型,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临床中成药可选择八珍颗粒,主要成分:熟地黄、当归、党参、炒白术、炒白芍、茯苓、川芎、炙甘草。乌鸡白凤丸,主要成分:乌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天冬、甘草、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鹿角霜等。

肝肾亏损型,治法补肾柔肝、养血止痛。临床中成药可选择妇科调经片,主要成分: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赤芍、醋香附、麸炒白术、大枣、甘草。辅料为白糊精。坤宝丸,主要成分:酒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黑豆酒炙)、龟甲、地骨皮、南沙参、麦冬、炒酸枣仁、生地黄、白芍、赤芍、当归、鸡血藤、珍珠母、石斛、菊花、墨旱莲、桑叶、白薇、知母、黄芩。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3 药证相符 事半功倍

笔者通过在军校为西医学生授课的实际教学课堂效果看,引入各类中成药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能与单纯讲授痛经辨证分型及方剂使用相较,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更多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医药的诊疗特点——辨证论治。当这些学生以后踏上临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选用中成药时能运用到中医学治病的精髓,养成辨证论治选药的思维,以做到病、证、药相符,以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作为一个学习过中医学基础的临床西医,遇到痛经的患者再不会只能想到益母草颗粒,若是血瘀型患者可能恰巧有效,如果是气血虚弱型患者,不仅没有效果,可能还会导致血虚更甚,雪上加霜。

4 验案举隅

验案1患者李某,女,25 岁,2018 年11 月23日初诊。经来腹痛3 年,每次经前腰痛,经后少腹坠胀,经色黑,有少量血块,量时多时少,喜温,得热痛减。手足发凉,平时白带多质稀,面色黄,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诊断:寒凝血瘀型痛经。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中成药:温经颗粒。服用28 d,复诊时诉诸证好转。嘱患者少食生冷食物,注意衣物保暖。

验案2张某,女,45 岁,2019 年7 月8 日初诊。患者经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尤其经期少腹疼痛明显,多次服用西药,效果不甚理想,近日带下增多,时有色黄,会阴部潮湿,心烦急躁,胸中烦热,舌略红、苔薄,脉数。中医诊断:湿热瘀阻型痛经。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中成药:妇科千金片。复诊时患者诉诸好转。嘱患者调畅情志,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少熬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在西医院校中开展中医教学,让西医学生真正理解中医学诊病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将接受度更高、实用性更强的中成药揉入本科生教学方法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学知识,在未来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善用中成药,用好中成药。

猜你喜欢

经期中医学白芍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