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多元化协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模式探究

2023-04-05敏,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高四新湖南跨境

■ 李 敏,朱 洁

(1.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当前,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行“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湖南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跨境电商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给众多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然而,与之相匹配的跨境电商人才供小于求,尤其是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本文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短缺问题,在多元化协调育人的理念下,研究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专家相结合培才、留才、用才的方法,为地方经济发展留住人才提供借鉴。

一、湖南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新趋势

(一)跨境电商企业建立自有品牌

品牌承载的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未来跨境电商发展,将表现为品质商品、优质品牌的全球化拓展。

跨境电商企业不断尝试建立全面的消费者画像以及全动态路径指标体系,利用用户数据驱动产品研发、营销推广以及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和复购率,围绕产品应用场景、人群以及产品功能价值构建品牌故事,通过“社交+品牌”“直播+品牌”等组合营销方式拓展品牌国际传播途径[1]。湖南企业更可依托湖南新建的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整合政、校、行、企、专的优势资源,帮助湖南老字号、新兴湖湘品牌产品等拓展海外线上市场,促进湘品“出境出海”,服务湖南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

(二)中小微企业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重要力量

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让中小微企业能够和大企业一起站在国际竞争市场的起跑线,融入全球价值链。

湖南的跨境电商还是一片蓝海。作为湖南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应持续积极开拓跨境销售平台,借力政府的政策扶持,吸引行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保持活跃力度持续上升,实力助力湖南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湖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给湖南经济发展增添新亮点。

(三)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化发展

跨境电商正迈入全流程数字化变革期,国际贸易订单从大批量、少频次、标准化商品交易向小批量、多频次、个性化商品交易转变。

以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为目标,以培植中小微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为突破口,目前,湖南建立了全省重点跨境电商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完善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助力跨境电商业务保持稳步增长。未来,湖南省政府将在支持跨境电商主体做大做强、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园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优化跨境电商通关服务、落实跨境电商税收政策方面重点发力,为“产业促进”“湘商回归”工程打下基础。

(四)仓储物流建设

物流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小微企业能够实现跨境电商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跨境物流。

湖南中小微企业因地理位置的因素,想要提高竞争实力,需要创新物流模式,缩短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通过逐渐在目标市场搭建完善的海外仓储体系,实现仓储物流端的高效管理,从而提高库存周转能力,提高销售效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系的建立和推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事业不断推进,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地政府开始投入进出口贸易的投资建设,扩大贸易发展,推出新策略以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这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跨境电商市场面临着高端人才短缺的现状,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经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且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欠缺,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增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人力培养成本。

最初的高职教育忽略了对跨境电商零售方面的重视,课程开设缺乏对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电商发展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院校的类似课程都趋向形式化。在2010年以后,大多数开展此类课程的高职院校,更是由于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质量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将完整的跨境体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对于人才培养是很大的问题。

根据对目前就业市场的观察分析,跨境电商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行业工作缺乏经验指导,只有理论基础,实训技能只限于一些不同类型的模拟软件。而目前跨境电商需要的是复合型、高质量、全方位知识与技能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实践课程。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跨境电商行业实践经历,相关的教材和学术研究系统化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思路

(一)学校方面

1.构建“优势互补”的双师教学团队

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平台不断涌现。专业教师必须时刻更新知识体系,学习并掌握最前沿信息,才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跨境电商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积极参与相关讲座,安排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校校、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引入企业经验丰富的电商专家作为企业导师,在院校组织讲座,引导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跨境电商的学习与从业中。同时,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沟通互动,建立合作教学机制,助力专业教师增强实操技能,优化知识结构。

2.开发“实训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高校应开通网络平台,为学生建立动态电子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到跟踪性记录,便于教师与企业随时了解并记录学生情况,对学生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评价,灵活变通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法。

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的“学训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施行三级进阶式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级,基础技能培训阶段,结合跨境电商岗位需求,承接企业真实基础项目,分组(30~35人/组)全部进行实战学习与演练。

第二级,技能提升演练阶段,选送优秀学生进入实训基地,使用企业真实账号,真实操作,实时交易。

第三级,评价选择阶段,结合学生实训效果和企业评价,企业和学生深度互选,最终实现互选择业或个人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理论学习、行业实践、职场驰骋,让企业案例走进教材,企业文化走进教室,企业专家走进课程。通过阶段考核,也让部分优秀的学生了解企业、学习企业、走入企业,利于企业摆脱用人难、留人难的困境。

3.打造“全真”的实训基地

构建跨境电商专业校内高度仿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除现有的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维护外,更要充分结合自身所在区域的特征与优势,积极联系优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引进跨境电商企业真实项目和设备等资源。学校为学生实训提供场地,企业则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项目和专业技术指导,助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参与实训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操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融合的根本目标。

在具体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要设立联系员,专门负责沟通和联系,及时反馈学校课程设置和企业实训演练的差异及改进空间,协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探究适合当前跨境电商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让实训基地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功用。

(二)企业方面:构建“企业主体、动态调整”的合作运行机制

筛选和选拔合适的人才是企业参与教育的主要意图,改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企业形象,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于市场的感知度更为敏感,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对于人才的综合性素质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应以企业为主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为主线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校为主导培养人才,构建动态调整的合作运行机制,有序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以分享和互助的理念,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发教材、创新教学教法、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等,并面向全社会开放,开展跨境电商各级各类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除了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与培训师资费用外,引入真实的跨境电商项目,根据学生创造的价值,给学生发放一定工资,提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积极性,改变教育部门为产业部门无偿服务的不和谐局面;在课程考核方面,企业绩效考核与高校学分考核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引导学生服务于企业的同时,完成课程的考核任务,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政府方面:树立“政治领导,制度保障”的主体

政府适宜的宏观调控、制定的政策法规、完善的服务,可以有效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履行。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欠缺,校企合作的规范有效性发展依然有很大的局限。

政府作为一国的行政机关,应不断完善并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义务与责任,规范双方行为,并对双方利益进行协调和监督。同时,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定期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实地调研、监督。项目完成时对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并对完成度高的校企合作项目予以奖励,从而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四)行业协会:确定“核心态势,行业动态”的发展风向标

行业协会独立于政府又承接政府部分职能,在行业内具有公众信服力。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其专业性、技术性及行业资源,搭建学校与企业、政府共同培养人才的桥梁。

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政府提出精准建议,积极支持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弥补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缺陷,搭建各种合作平台;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或各类标准;有效与企业沟通,实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基于整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前提,与高校深入沟通与合作,保障各育人主体之间的对话话语权,促进各育人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五)高校专家:提供“理论体系,专业技术”的科学研究保障

高校专家在擅长的专业知识领域能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洞察力,在更短的时间内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高校专家将推动产学研合作迈向政府搭台、协会连线、企业出题、专家指导、高校攻关的“组织化”“常态化”阶段。

高校专家团队进校指导,主要方式为参与教研组磨课,随堂听、评课,开展专题讲座,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进行指导。同时,还助力校内培优与参赛工作指导,促进高职院校的不断进步;高校专家团队进企指导,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整合优质人才资源和科技力量,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难题。

四、服务湖南,培才、留才、用才的方法

方向决定道路,战略引领未来。地方高校的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才、留才、用才[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聚集地,应从育人的过程入手,将留人、用人的理念蕴藏其中。

(一)企业文化、项目魅力吸引

在校企合作建设过程中,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培育学生严谨敬业和专业的优良品质、铸造学生工匠精神另辟蹊径。企业携真实项目入校,让学生将理论学习用于实践,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经验的获取过程,校企形成产教融合的双向互动。

(二)人文关怀

感情投资是留住人才的基础,真情实感最易触动人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感情投资,对学生进行精心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量挖掘人文精神的素材,在课程中撒播人文精神的“种子”,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揣着人文关怀的情愫,关注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激活和传播城市人文关怀的正能量,通过进一步分析人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提炼出城市和人才之间的共鸣要素。

(三)创新创业指导

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可以有效强化与延伸人才培养链条,助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与学业、就业的紧密融合。参照“校企联动、专家指引、政府跟进”合作模式,在高校专家指导的前提下,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加快对创业创新项目的孵化,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与企业共同成长。同时,政府跟进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效果,保障并提升高校实践教育与湖南企业的协同力,着力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青年创新创业者,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四)城市风貌引领

人往高处走,城市发展本身就是最大吸引力。城市做大做强,可以有效集聚人气、汇聚商机、擦亮品牌,将对区域形成更加有力的带动发展。湖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并依托“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向西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推动湖南“左右逢源”的枢纽优势、人口众多的市场优势转化为联结国内外大市场的发展优势[3]。

高校是教育的主体,但唯有在政府、行业、企业、高校专家协助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保障育人的成效[4]。因此,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构建“校政行企专”多元协调育人机制,打造共生共荣的校地命运共同体,才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城市互利、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三高四新湖南跨境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推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三线建设在湖南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湖南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