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文旅 平昌念好富民强县“融字诀”

2023-04-03罗梓毓彭志萍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罗中立平昌县平昌

□本刊记者 罗梓毓 彭志萍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县”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旅、农旅、产旅、城旅、工旅等全产业深度融合,并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激发文旅产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活力,深度推进三产融合,聚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化IP 用艺术唤醒乡土记忆

文化和旅游部等6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指出: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并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初春,记者来到双城村,这个坐落在平昌县驷马镇的小村落,在短短几年里,通过产业提升及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平昌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和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村民脸上朴实温暖的笑容,如同几十年前诞生在这里的那幅名画一般,烙印在人们心底。20 世纪80 年代“当代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在此诞生,画家罗中立以一幅油画《父亲》震撼画坛,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国家教材。双城村邓开选老人便是《父亲》的原型人物,双城村也因此被誉为“父亲的村庄”。

“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苕,白米饭都是打牙祭。有回难得煮了肉,爷爷怕罗二叔不肯吃,直接给他埋到了碗底下。”说话的人叫邓友仁,邓友仁口中的“罗二叔”就是罗中立。邓友仁是邓开选老人的孙子,几十年过去,连邓友仁都当了爷爷,村里留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小娃娃也到镇上读书了,老屋和村小渐渐空置。

1965 年,罗中立第一次来到双城村,就住在邓家。如今,罗中立先生曾居住、写生、创作的邓家大院,经过加固和修整,显现出十足的文艺范,但依然保持着土砖土墙青瓦的原貌。由邓家大院改造的记忆馆陈列着罗中立先生的创作手稿、年代久远的电视机、锅碗瓢盆、农家腊肉酒水、妈妈的厨房等。这些记忆中的物件和场景承载了无数乡愁;大院里还建起了罗中立美术馆,展出着复刻的油画《父亲》。邓家大院旁,是一个集乡村手工艺体验、美术写生、乡村美食咖啡、艺术家进行乡土艺术化创意于一体的聚众空间——乡土技艺农创馆,游客可以通过动手体验、细细品味和艺术创新,沉浸式感受乡土风情。

“今年春节的时候,村里的5 个停车场汽车停得满满当当,每天要接待游客2000 多人。”驷马镇人大副主席张铀告诉记者。在张铀的印象里,这是历年来最热闹但也是最堵的一个春节。

由农房改造的巴山美村度假区会客大厅 皮桂鑫 摄

在文化IP 的加持下,传统村落摇身一变为现代艺术气息与古朴风貌相融合的乡村文化体验区,农村的生态优势、风土人情与城市要素进行创造性杂糅,迸发出奇妙的火花。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是平昌打造文旅品牌的一个缩影,还有驷马镇元峰村培育现代农业观光文化、得胜古镇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重在培育山地运动文化、灵山镇巴灵台挖掘古巴人文化、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白衣古镇的忠孝勤廉传统文化、国家AAAA 级风景区佛头山的红色民俗……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平昌130 多公里乡村文化旅游环线形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长廊。

巴山美村 平昌县发改局供图

在“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要求下,着眼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新村中挖掘、培育不同的文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旅游+”工程 推动多元产业循环发展

在三产融合实践中,平昌大力实施“旅游+”工程,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扶贫,构建多元循环绿色发展闭环,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全域旅游支撑力。

“我们和朋友家人一起到度假村来,看到全是土砖墙房子,心凉了半截,但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颇有时下流行的侘寂风格,装修、审美都非常令人惊喜。”前来度假的巴中市民王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融合东方美学和乡村生活方式。2022年,平昌县通过组建资产运营公司打造出巴山美村私汤度假区,以春风小学为核心阵地,改造农房打造成具有巴山特色的乡村院落式酒店旅游度假区。作为驷马三产融合示范片区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把农民的土地入股,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以多种投资方式实现农民的收入多样化,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集体经济有分红,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根据测算,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10 万余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旅游+商业”运营模式初见雏形。

除此之外,平昌以“旅游+现代农业”为抓手,开发了一大批农业旅游商品,实现“游平昌、买平昌”。其中,驷马镇通过整治撂荒地,目前已建成蚕桑产业园600余亩,发展粮经复合产业园1000 余亩,配套完善田间路网和水网,辅助庭院经济发展。平昌县还建成白衣渔滩、华山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田园观光、乡村度假、康体养生等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延链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深入实施游客后备箱行动计划,深挖农业的非传统功能。

由驷马镇春风小学改造成的乡村振兴馆 罗梓毓 摄

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是三产融合的本质。加快自然资源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使得文旅融合下的新型农业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型支柱,繁荣乡村文明。

“软”文旅离不开“硬”工业的支撑。平昌县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优渥,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文旅+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四川省巴中市东向开放的桥头堡,也是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平昌县招大引强、扶优培强,在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清洁能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培育出了不少“平昌造”产品品牌,江口醇白酒产业园、雅迪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劲贝油脂生产线迁建、华油中蓝清洁能源二期等重点项目备受关注,其中华油中蓝年产值突破20 亿元,税收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第一纳税大户。工业经济撑起产业振兴的脊梁,在经济复苏的2023 年,工业IP 和文旅IP 共同发力,平昌这张特色名片必将擦得更亮,蜚声海内外。

背靠绿水青山,脚踏田园风光,眺望诗和远方。平昌县根植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的目标引领下,“旅游+”工程成效显著,优势独特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罗中立平昌县平昌
平昌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罗中立面面观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罗中立
安利助力平昌冬奥会
走进平昌
景观照明设计——罗中立美术馆
对平昌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