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焦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

2023-04-03杨嘉妮

好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验探究幼儿

文 杨嘉妮

自然角是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让自然角成为幼儿的学习场域,是班级自然角创建的关键。创设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应该符合幼儿发展需要,支持幼儿观察,引导幼儿与自然角、同伴、教师互动,不断积累探究经验,激发探究兴趣,对自然生命形成全新认知,推动幼儿个体生命的成长。

一、合理规划,环境激“趣”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力。自然角不仅能让幼儿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提升幼儿审美能力,还能够引导幼儿根据不同功能区要求,开展相应的探索活动。教师将自然角分为观赏区、种植区、饲养区和探索区,幼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区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主参与性和科学感知力。

除了整体性规划,自然角中各区域使用的素材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不必追求丰富多样的品种,而是要满足幼儿就近欣赏、观察的需要,摆放的高度也要方便幼儿触摸、取放。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教师将装饰、美化自然角的权利交给幼儿,鼓励他们借助石头、栅栏、瓶子等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对各区域进行分割、装饰、美化,让植物容器变得更精美、富有童趣。幼儿每天置身于自己创设的自然角空间中,能够感受到作为自然角小主人的成就感,体会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同时,同伴协作规划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增强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二、自主交往,互动生“趣”

(一)联系实际,制定公约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为了真正发挥自然角的作用,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则,让幼儿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是参与到自然角的管理工作中,还能在管理中结合自己的经验,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行为的可行性、适宜性,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在与自然角互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梳理在观察、种植、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在问题的驱动下,一起制定自然角管理规则,为后期解决问题提供了行动依据。

(二)专属名片,便于管理

为了加强物品管理,让幼儿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经验,鼓励幼儿认领管理对象(动植物),制作并张贴“专属名片”来明确自己的管理内容,并展开“一对一的”照顾和探究。例如,小班用自己的熟悉喜爱的物品标记,增加亲切感;中班可以自己设计喜欢的图案体现独特性;大班可以基于对管理对象的认知,表征其特性,给管理对象取别具一格的名字。通过做动植物名片、明确服务对象,幼儿像对待自己的小宝贝一样悉心照顾动植物,在持续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功感。

(三)分工合作,互助探究

分工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团队意识,提升幼儿的管理能力。在自然角管理中,幼儿往往不能独当一面,合作式管理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在分工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作伙伴。第一种合作关系是针对管理自然角的职责类型自主寻找搭档,形成“蚕豆宝宝家族”“金鱼宝宝家族”等面向不同动植物的小团体;另一种是针对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形成的合作联盟。例如,为了让植物避免过多阳光照射,幼儿有不同看法,有的想制作遮阳棚,有的认为可以每天中午把植物搬到阴凉的教室。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在分工合作中探究方法,体验学习共同体带来的快乐。

(四)群体求助,分享经验

《指南》中指出:“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支持和接纳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教师利用晨间活动、餐后活动时间,让幼儿说说自己在管理过程中的疑难点和好方法,并在交流分享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例如,小管理员分管两盆豌豆苗,其中一盆苗烂了。管理员提出疑问:“为什么我管理的这盆豌豆苗会烂掉?而另外一盆没有呢?”问题抛出引发了群体的讨论。在同伴协助下,幼儿通过查资料、询问家长等形式,寻找到豆苗腐烂的缘由。求助话题生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互助交流让经验得到了共享提升。又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喂养金鱼,避免金鱼“饿肚子”或“吃多了”,有喂养经验的幼儿提供了自己的好办法:有的建议在金鱼缸上贴小贴士,用图示的方法标注喂多少。幼儿将自己习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既是对原有经验的梳理和提升,又获得了展示交流机会,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三、有效跟进,探究增“趣”

在自然角创设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整合周围环境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其纳入幼儿探究学习的范畴。为了促进幼儿自主探究,教师借助多种媒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体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素养。

(一)多样化操作工具

自然角是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媒体。要让幼儿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多样化的操作工具必不可少。工具书和探究性器具是在自然角中普遍使用的工具类型,可以帮助幼儿以更直观的方式获得信息,助推幼儿在操作中实践、感知、体验、获取新的经验。

工具书为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惑提供经验支持,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例如,当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种子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借助《种子王国的奇遇》《咕咚咕咚,种子喝水》等绘本,让幼儿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生长的秘密。

当准备种植蔬菜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带来绘本《我的蔬菜宝宝》,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蔬菜的特性;幼儿观察乌龟、金鱼后,对动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提供绘本《地底下的动物》,让幼儿全面了解不同的物种生活方式,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态的探索热情。

探索工具是助力幼儿实际操作、直接体验的媒介。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自然角设置了小小观测台和迷你标本制作工坊,投放放大镜、尺子、镊子、温度计等一系列观察工具和辅助材料。同时,教师还根据探究过程中突发情况,丰富、调整和优化操作工具。例如,在测量蚕豆生长过程时,幼儿一开始使用的纸尺出现了潮湿、弯曲等现象。随着蚕豆不断长高,纸尺叠加测量也给精准测量带来了挑战。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将身边的自然物(吸管、木棍、竹竿)以及标准测量工具(米尺)引进自然角。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材料进行测量,进一步丰富了测量体验。

(二)多元化记录方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建议:“教师要重视幼儿在观察基础上的表达表征,从中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支持幼儿持续探究。”记录能展现幼儿稚嫩的探究历程,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把习得的知识用有趣的方法总结出来。因此,教师鼓励幼儿在自然角中,采取多样化的记录方式表达表现,如表格打卡每日管理情况、海报记录动植物生长故事、观察日志提出问题求助话题等。这些记录源于幼儿在真实探究中的真实感受和具体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梳理经验,并在分享、回顾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发新的探究兴趣,在求知中享受童年快乐,在玩乐中培养科学素养,最终养成并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猜你喜欢

经验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