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追随儿童亲自然创想的课程活动

2023-04-03丁梦梅

好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果子小溪羽毛

文 丁梦梅

一、故事背景

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有琳琅满目的玩具。但是,我们有时会依感觉现在的孩子不会玩,不快乐或者玩了一种玩具后又想更换。因此,我们让幼儿回归自然与生活,从最纯粹的生活中出发,发现幼儿的发现,研究自然的材料,让幼儿在另一种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与生长。

二、故事描述

进入深秋,幼儿在园所果园里散步时,看到枯叶从树上纷纷落下。有的落在户外玩具上,有的落在花盆里,有的还落在了头顶上。沄沄对身边的嘟嘟说:“哇,树叶被我抓住了,你要不要啊?”嘟嘟立马低头捡起一片落叶,哈哈大笑:“快看,我也有,是红色的,上面还有黑色的小斑点。”后面的瑞宝凑了过来:“你看我的。我捡了一根开衩的树枝,是Y 型的。”说着,他用手比画了起来。沄沄在地上捡了几片落叶,在小小的手心里摆成了花型,随即大喊起来:“你看,我摆成了一朵花。哇,这花好美!”看到这一幕,我走了过去,对幼儿说:“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想不想来一场一场‘拾荒大冒险’?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在这里收集石子、树枝、果子和树叶,并装进小篓子带到班级。”幼儿听完,欢呼雀跃,开启了“拾荒之旅”。

小优走到一棵大树下,发现了好多红果果,快速地捡起来。他一边捡,一边嘟囔着:“看,小果果真可爱,红红的像小纽扣。不知道能不能吃?”在大型玩具旁,小溪捡到了一片不知从哪儿飘来的羽毛。他自言自语:“这里怎么会有羽毛呢?别的小朋友肯定没有捡到。”他很快将羽毛揣进了裤子口袋里,并轻轻拍了拍。接着,他又跑到水渠旁,问正在拾石子的幼儿:“你们在捡什么?”兮兮答道:“我在捡各种各样的小鹅卵石,每一块颜色都不一样。有的上面有花纹,有的上面有波浪。你看,这块一点都不光滑,不像鹅卵石。”不久,幼儿“拾荒”结束了,陆陆续续拿着自己的成果进了教室。

来到教室,我给每个幼儿一张底板,对他们说:“老师给你们每一个小朋友一个底板,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捡到的宝贝放在底板上拼拼看,看能拼成一幅什么样的作品?你们也可以用笔进行添画,如果材料不够,可以到百宝箱里找找,或者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换。”

“小碎件,大创新”自然课程,在幼儿的兴趣中开始了。小溪拿出刚捡到的羽毛小心翼翼地放在纸上,上下左右摆弄着。他用胶带将羽毛贴在纸板中间,用勾线笔勾勒出一个蛋糕的外形,嘴里嘟囔着:“这根蜡烛已经点燃了,嘻嘻。”接着,他看到一旁的小优有好多红果子,便对她说:“小优,那个红红的果子可以给我一点吗?我想给我蛋糕做些装饰。”小优说:“可以!不过,我只能给你三颗,其他的我还有用呢。”说完,她将三颗小果子递给了小溪。小溪将三颗小果子放在“蛋糕”上,又将树枝做成看似叉子的东西。一旁的小优将红红的果子平铺在底板上,再用各种小树叶拼拼、剪剪、贴贴,做成了水滴的模样。贴好之后,她用黑色勾线笔,沿着画的外形勾了一下,再将小黑豆往上粘。我走过去问他:“你这是什么啊?老师觉得有点像小刺猬。”“对呀,老师,这就是小刺猬。这些红果是从大树上掉下来的,小刺猬正在捡红果子。”我接着问:“你的想法真特别,小刺猬也很可爱。但是,你觉得红果子只能做成红果子。其实,还可以通过它外形和颜色让它发生神奇的变化。”小优抿着嘴巴,眼珠子转动着,突然开口:“我觉得它还像项链,像公主的红宝石项链。”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说:“是啊。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发挥想象,红果子就能出现很多神奇的变化。”我又在班级看其他幼儿的作品,有用小纸盒插上树枝变成机器人的,有用鹅卵石做成饼干的……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三、故事反思

幼儿喜爱探究大自然,以上就是在一场随机的追随儿童兴趣引发的亲自然课程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接近、探究自然的机会,放大这不期而遇的惊喜,从室内回归大自然,朝着好奇的方向生长。

(一)大自然,活场地

童年的记忆里,我们在田野里随意捡稻穗当发夹,在泥土里挖坑灌水当作游泳池,用石头堆砌成堡垒……这些记忆成为生命中最独特的经历。一次户外散步,幼儿发现掉落的树叶而引发了此次活动。在上述案例中,嘟嘟捡起了树叶,并观察树叶的花纹;沄沄将捡到的树叶进行拼凑,在手心里摆成一朵花的造型。看到幼儿对这些深秋掉落的“小碎件”兴趣正浓,教师随机开启了“拾荒之旅”,给予幼儿充足接触自然的机会,当幼儿遇见“小碎件”时,他们的行为看似无序却是有序,看似无趣摆弄却是有趣的价值体验。大自然这个活场地给予幼儿内在的体验,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感受大自然的种种神奇。

(二)百宝箱,活教材

生活里,幼儿所接触到的玩具大部分都是高结构的。幼儿对那些用不同材质制作成的玩具往往会玩一阵子便不玩了。教师应该深思:什么材料适合幼儿?幼儿从中获得了什么?在案例中,幼儿将自己捡来的“小碎件”当成了玩具。幼儿将这些“小碎件”视若珍宝,正是因为“小”才适合幼儿玩,因为“碎”才能够变得丰富。案例中,小溪看到大型玩具旁边的一片羽毛,小心地将它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这就是幼儿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是成人,就可能将它丢弃。但是,这些“小碎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可触摸,可把玩,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幼儿将普通的“小碎件”,变成了惊喜。

(三)亲自然,新视角

在创意作品时,小溪将羽毛做成了生日蛋糕上正在燃烧的蜡烛,这就是“活教材”。大自然是个“百宝箱”,让幼儿可以随心把玩自己的“小碎件”,摸、闻、转、捏、拍、抛等,任意的方式都能让幼儿玩得过瘾。但是,有的幼儿思维有些固化。案例中的小优捡来红果子,在她眼中红果子就是红果子,缺乏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我的适当介入、引导下,她用红果子“串”成一串项链,用银杏叶变成公主手中的扇子。

四、案例启发

顺应童年期待,我们会发现,只要给予机会和自由空间,幼儿就会给我们惊喜。教师需要的是一种敏锐的观察能力、先进的课程理念以及准确的辨析能力,真正打通幼儿学习的通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适宜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小碎件”游戏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碎件”游戏让我重新定义了师幼之间的关系。幼儿是有思想的,那些玩法触及了教师心底的童年时光,唤起了教师那份曾经的美好。那一刻,教师与幼儿互为“伙伴”,相互依存,彼此进步。亲自然课程刚刚起步,今后我们会和幼儿一起进入意趣横生的游戏天地,感悟“小碎件”带来的成长价值。

猜你喜欢

果子小溪羽毛
果子出嫁
春天的小溪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羽毛项链
吹羽毛
小溪上有桥了
摘果子
果子粥
果子和她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