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分析
——以X 市民办A 高校为例

2023-04-01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因子职业

张 倩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6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家庭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2020 年4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就业”排在首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旨在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1]。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社会共性问题。因此,加强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对于大学生今后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

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国内外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讨论。

国外学者霍兰德[2]认为工作兴趣类型即人格类型,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舒伯[3]主要理论观点是:“自我概念”,并提出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克朗伯兹[4]提出影响职业决策的四种因素分别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经验、处理任务的技能。以上学者通过人格类型、职业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其能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现状分析方面,王明香、高昂等[5]指出当代大学生普遍呈现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专业知识等现状。在路径分析方面,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董兰国、宁利红提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苟颖探索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评估路径。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袭开国、文芳通过各自视角从[6-8]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等检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差异和影响。

既有的研究理论为我们研究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问题提供了启发,但绝大部分纯属理论阐释,其次有些理论的存在具有限制条件,且大部分是从宏观上进行剖析[9-11],微观上相关研究比较少。

二、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结果展示

(一)研究设计

通过前期调研,在参考袭开国的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基础上,我们将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分为五个维度,问卷分为三个部分:1.调查大学生的背景特征;2.调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包含五个因子,每个量表里用的是李克特5 级量表,在选项里面分为“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得分越高说明职业规划能力越强;3.调查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

此次调查利用问卷星发放600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37 份。学生情况如表1 所示。大一学生164人(30.54%);大二学生139 人(25.89%);大三学生184 人(34.26%);大四学生50 人(9.31%)。商科173 人(32.22%);文科160 人(29.80%);工科107 人(19.93%);理科48 人(8.94%);其他学科49 人(9.13%)。

表1 基本特征信息表

本研究采用Excel2003 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26 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信度、效度分析。

(二)实证分析结果展示

1.民办高校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信度效度分析

通过表2 可以看出参与信度分析计算的变量数为6,维度为5,其中五个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值分别为:0.904;0.944;0.964;0.961;0.967,分值较高能反映评价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五个维度标准化Cronbach’s α 系数值分别为:0.905;0.944;0.964;0.962;0.967,说明该问卷的信度非常好。

表2 信度分析表

通过表3 展示了KMO 的值为0.98,说明了题项变量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符合因子分析要求;同时,Bartlett 球形检验的结果P 值为0.000***(P<0.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拒绝原假设,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且因子分析有效。

表3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表

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量表进行测试,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表4 中GFI=0.934;RMSEA=0.066;RMR=0.024;CFI=0.953;NNFI 和CFI 分别为0.934 和0.948,综合查看该模型得到了很好的拟合,支持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结果。

表4 生涯规划能力量表模型拟合度指数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由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五个能力构成,“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测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2.民办高校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该校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总体水平及其在五个因子的具体体现,每个因子水平用各自所含题项的均值来反映,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所得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如表5 所示。

表5 生涯规划能力及5 个因子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N=537)

根据表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总体得分3.85 分,整体水平中等偏高,总的来说,A 学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基本达标但有很大提升空间。各因子得分最高的是“认识环境的能力”,达到4.08 分;“反馈修正能力”和“确定目标能力”两项因子的得分较其他因子偏高,均达到3.80分。得分最低的是“认识自我能力”因子,仅3.75分;其次是“制定计划能力”,仅3.78 分。

调查结果表明,得分最高的是“认识环境的能力”。这说明A 学校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经过学校的高等教育,学生对就业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探索和认知,其中包括大学生能深刻领会把握当前的就业政策、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环境等,能清楚意识到社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很好地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以及意向职业薪酬。

另外,大学生“确定目标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得分较其他两个因子偏高,这说明随着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自己的生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划意识,学生开始主动对自己的将来进行规划,并有能力依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确定与自己总体目标相联系、与生活中其他目标相协调的目标。同时学生的反馈修正能力增强,学生能够不断审视环境、反省自己,从而不断改变对环境和对自己的认识。

数据显示在五个因子中“认识自我能力”因子得分最低,表明A 学校的学生缺乏对自我的关注和认知,无法对自己的需要、兴趣、价值观、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学校老师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对学生探索自我这一模块知识讲授不足,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制定计划能力”得分较低,这表明学生从自己的目标出发,制定详细、具体、全面、变通的可行性计划的能力较差,学生无法从与职业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制定计划,也不能在各个阶段布置详细的实施步骤。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尤其是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可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等方式举办讲座、团辅、职规大赛、职场适应性工作坊、生涯体验周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生涯辅导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增强师生团队建设

学校可以成立职业规划项目组扩大成员招募,注重加强职业规划项目组老师们的专业技能培训,督促其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再联动就业部门和专业教师,将专业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知识辐射到社区和分院,切实提高所有辅导员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打造学生团队,建立“职业规划小助手”,对所有职业规划学生团队骨干每月进行培训,有效指导学生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协助学生按时完成社团活动。

(三)建立职规课程体系

开设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规划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例如社区辅导员可以根据所带学生年级、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团辅活动。在班会上植入职业规划理念,辅助学生更早认知自我,使得学生自我定位清晰;学校DCC 项目组和职业规划项目组可以整合资源,利用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双重途径开展智慧课堂、模拟面试、简历门诊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全程全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提高生涯抉择能力和制定计划能力,提升求职技巧。

(四)开展生涯规划咨询

学校可以通过海报、推文、线上线下咨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职业咨询系统的活跃度,根据对咨询系统的数据分析完善咨询系统,不断优化咨询流程。同时学校需要定期对咨询师的专业度、职业素养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学习和内部经验分享提升咨询师咨询能力和咨询质量,从而为学生了解自我、调整自我和规划自我提供极大的便利和有益的咨询参考。

四、结语

本研究以民办A 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可分为五个维度,总结出民办A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相关研究热度攀升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希望本研究能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探索和提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因子职业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