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思想下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3-03-31葛建建

当代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活教育民间小朋友

葛建建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幼儿体质,提升体育综合能力,增强幼儿智力,培养道德意识,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实施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如一束光照亮了幼儿园教育前进的方向。“活教育”思想内涵是指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朵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如今,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是指通过改变后适合幼儿开展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在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渗透“活教育”思想,彰显出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1 明确课程开发作用,遵循课程开发原则

1.1 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增强幼儿体质,提升体育综合能力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心理以及积极心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主要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能使幼儿肌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此同时,体育游戏还能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提升动手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感受劳动之美等等。比如,在民间体育游戏“摔泥巴”中,通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摔泥巴,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幼儿开始摔泥后,教师巡回指导,渗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通过这一游戏活动,幼儿掌握了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

(2)增强幼儿智力,培养道德意识

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不仅是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之一,也具有增强幼儿智力,培养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比如,“编花篮”游戏,使幼儿儿学习了三人合作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脚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并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花篮,游戏还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成功的喜悦。

(3)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有很多以本地歌舞为表现形式,能够通过歌舞表演让幼儿感受韵律美、节奏美等。与此同时,一些游戏较为直观地表现了本地民俗。比如,“舞龙灯”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游戏,为了让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组织幼儿开展“舞龙”主题表演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龙文化,理解其中的创新精神、包容精神,龙是正义的化身等。

1.2 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园本性原则。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游戏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也不同。有的游戏适合幼儿阶段,有的游戏不适合。有的需要重新创编之后才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园本文化理解、办园特色、师资力量、运动场地、游戏材料等情况来设计,体现出园本化的特点。

(2)趣味性原则。任何游戏如果缺少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幼儿参与。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是要关注趣味性,要思考游戏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受快乐,同时又能在战胜挑战后树立自信。

(3)教育性原则。民间体育游戏就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不仅能够使幼儿的肌体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还能从心理上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时,要有意识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融合起来,重视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个人项目,既能彰显集体的力量,又能使个人魅力得以绽放。

2 渗透“活教育”思想,优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认真落实一课多研的教学策略,在每一次民间体育游戏开展之后,教师应对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作出反思。围绕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等,进行研讨,扬长避短,创新教学策略,不断达成新的游戏活动目标。

2.1 联系生活选择游戏,丰富课程开发内容

在教师与家长就民间体育游戏问题进行交流时,大多数家长都如数家珍般提起自己儿童时代玩过的民间游戏,如放风筝、骑竹马、荡秋千、斗蟋蟀、捉迷藏、拔河、赛龙舟、摔跤等等。教师可以关注生活中的这些人们熟悉的民间体育游戏,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对每个学段的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要求来选择。

比如,针对小班幼儿身体正在发育阶段,动作协调能力、辨别能力、方位知觉能力等较弱的特点,可以选择做“躲猫猫”游戏,教师戴上“鸭妈妈”的头饰,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鸭妈妈”蒙上眼睛,“小动物”们边四处躲藏边念儿歌,躲藏好后,“鸭妈妈”问:小兔子,小兔子,你在哪里?小兔子就回答:鸭妈妈。鸭妈妈,我在小树的前面!或者问:小花狗,小花狗,你在哪里?小花狗就回答:我在花园的小桥下……最后,鸭妈妈睁开眼睛,根据“小动物”们的回答,将躲藏好的“小动物”都一个个领回家。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手、脑、口、耳、眼睛都得到应用,通过游戏他们学会了区分上下、里外、前后、左右等,同时也锻炼了跑、观察思考等能力。

中班幼儿肌肉和骨骼得到了较好的发育,动作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大一点的游戏。比如,“赶小猪”游戏,教师在导入环节说:小朋友们,那里有偷懒的小猪玩累了不肯回家,我们来帮猪妈妈想办法,请它们回家吧。接下来,教师让小朋友们围在指定圆圈上观察所需要的教具特点:各色透明可乐瓶扮成的小猪与各改颜色的纸棍,引导幼儿尝试,用纸棍让可爱的小猪动起来,并能平平稳稳地往前走,不乱跑,听小朋友的指挥,尽快回家。幼儿通过练习锻炼了平衡协调能力。在小结环节,教师让幼儿来说一说自己的赶小猪的感受和想法,再让表达较好的宝贝来说说自己的做法,最后开展竞赛游戏,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大班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好,下肢发育较快,可以选择难度更高,挑战性更强的游戏。比如,“跳房子”游戏,通过“热身”“四人合作跳格子”“按图纸要求跳格子”“按数字顺序跳房子”“比赛跳房子”等,以节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能够与游戏伙伴共同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跳格子,商量如何自由拼搭等,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弹跳力,也满足了幼儿喜欢玩民间体育游戏的心理。

2.2 实施一课多研模式,助推游戏活动教学

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情选择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一课多研是新时期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开展中,渗透“活”的思想,反思设计实施,再反思设计实施,以期助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的有效性。

比如,在大班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的开展中,教师的最初的设计思路是:纸、木棒等是幼儿常见物件,利用这些物件,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促进了幼儿弹跳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有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愿望,而游戏能帮助实现他们这种愿望,教师在游戏中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困难,共同分享快乐。

在游戏的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变化分两队“骑马”变双圆——一圆——大圆——“坐马车”,教师在这一环节做了这样的反思: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每个小朋友都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学习“跳竹竿”游戏、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叫号接棒”等环节完成游戏后,教师对活动作出反思:在基础环节中,通过“一棒多玩”,鼓勵幼儿与合作结伴游戏,并应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做示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怎么跳?等,通过尝试、发现、在尝试、再发现,形成了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并经过不断的调整,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将游戏推向高潮。

在最后的“叫号接棒”游戏中,帮助幼儿调整增大了活动量。虽然在游戏中将心育目标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力度还是需要提升。基于此,再设计游戏时,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尝试并脚跳、单脚跳、分脚跳、跨跳等,还鼓励他们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跳,同时,还让小朋友们尝试讨论更好的玩法,给教师的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2.3 开展形式多样游戏,丰富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多种游戏材料制作民间体育器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让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绽放出迷人的色彩。比如,选择民间特色的素材,充分应用家庭资源,设计、制作各种民间体育游戏器材,如,用绳子、铁罐等做“踩高跷”的材料;用易拉罐、竹片、铁丝,做“咕碌碌”的材料;用涤卡布若干米、尼龙粘扣、黑纽扣、蓬松棉、小猫头饰等做“布老鼠”的游戏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教师应该培养幼儿旧物利用意识,把日常生活中一些废旧用品,经过加工、消毒后,充分应用与民间体育游戏中,拓宽幼儿的游戏空间,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通过创新玩法比赛等形式,让民间体育游戏点亮幼儿一日生活。

其次,为了使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范围更广,幼儿园可以在早操及户外自主游戏中应用民间传统游戏材料。比如,小班在早操体育游戏中开展“丢手绢”游戏,使幼儿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在中班户外游戏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贴人”,请一名小朋友站在圈外,一个当追逐者,另一个是被追着,其余小朋友两人一组,以前以后站在圈上,左右间隔约一步,演示游戏过程,游戏开始,追逐者与被追逐者沿圈快跑追逐,在跑的过程中,被追逐者可跑到任何一对小朋友的前面站住(贴人),这时被贴的这对小朋友后面的一名小朋友就变成被追逐者,接着沿着圈外快跑,追逐者继续追。如果被捉到则另换追者和被追者,被追者连续贴换三次仍未被捉到,就应另换追捉者,游戏从头开始。这样的户外游戏活动练习了有的快速反应能力、集体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了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大班可以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游戏,通过这种形式游戏促进幼儿的动作、情绪、规则意识、合作能力等的发展。比如,在“舞龙”游戏中,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用纸箱制作了龙一条,花球一个,并播放《金蛇狂舞》的背景音乐,首先教师选出一名幼儿当龙头,一名幼儿当龙尾,其余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接在龙头后面做龙神,跟随花球的位置高低来做相应的动作,幼儿听着音乐带着龙身和龙尾盘旋……通过舞龙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动作灵活性,锻炼了手臂能力,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等。

2.4 重视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

首先,幼儿园要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园本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作为每天和幼儿相处在一起的教师,他们最熟悉幼儿的游戏需要,最方便在游戏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而将这些问题的解决,恰恰为教师的成长提升历练的条件。

其次,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名师专家等来园指导,就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提出评价。比如,幼儿园请有关专家来观看大班民间游戏“老鹰抓小鸡”的创新性设计,如教师在游戏中增加了按数躲鸡窝,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专家在肯定了老师在游戏开展中的创新精神、传承精神,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游戏需要创设情境,游戏中要渗透“活教育”思想,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嘴、会看、会听,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最后,幼儿园要定期排除相关的教师外出,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民间体育游戏课,并通过全程的录屏、线上直播等形式,让园内所有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提升,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有效性。

2.5 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课程开发实施

幼儿园要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到民间体育游戏中来,让民间体育游戏成为促进家园关系的纽带。民间体育游戏源自生活,很多家长都曾经玩过一些民间体育游戏,因此,幼儿园在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向他们征集民间体育游戏,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举办“玩活玩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家长征集活动”,鼓励家长把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有趣好玩的民间体育游戏介绍出来,让幼儿园在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开发中,收集更多优秀的具有本地特色民间游戏。

3 结语

综上所述,“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们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是土的、旧的、廉价的,但教育是灵活的,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且趣味性很强,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活教育民间小朋友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Let’s DIY Poster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