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管出流工程设计
——以黄花滩田间配套工程为例

2023-03-30刘兴国

农业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盲管小管支管

刘兴国

(兰州新区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1 基本资料

古浪县黄花滩田间配套工程项目区土地为新开垦土地,地形平缓,区域适宜灌溉种植经济林、饲草、山药、枸杞等作物,采用渠灌、管灌、滴灌和微喷等多种节水灌溉方式,考虑灌区水源条件、地形坡度、作物生长期风速、蒸发量、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土壤含盐量、作物品种、群众管理水平等影响因子,分析认为灌区紧邻沙漠,风沙较大,不适宜明渠输水,适宜的田间节灌模式应以大田滴灌为主,经济林以微灌(小管出流)为主[1]。

该工程1号地块灌溉面积33.33hm2,种植作物为枸杞,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灌溉水源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北分干渠。

2 设计参数

参照《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规定,并根据灌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小管出流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设计灌溉保证率90%;设计土壤湿润比,根据灌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作物、灌水器布置方式以及投资因素,取设计土壤湿润比为40%;计划湿润层深度,根据作物根系分布状况,取65cm;作物耗水高峰期日耗水强度,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作物类型,参照灌溉试验资料和《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作物耗水高峰期日耗水强度取4.5mm·d-1;灌溉水的利用系数0.90;土壤容重,典型区土壤为壤土,干容重取1.5g·cm-3;田间持水率24%(占干土重%)[2]。

3 灌溉制度

3.1 设计灌水定额m

m=0.1γzp(θmax-θmin)/η

式中,m为设计灌水定额,mm;γ为土壤容重,1.5g·cm-3;z为计划土壤的湿润层深度,0.65m;θmax、θmin为土壤适宜含水率(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的上下限,分别90%、60%;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0.90。

项目区土壤为沙壤土,田间持水率为22%~30%,设计取24%。

经计算,设计灌水定额m=31.2mm。

3.2 设计灌水周期T

T=(m/Ea)η

式中,m为灌水定额,mm;Ea为作物日耗水强度,鉴于作物类型、气象条件,高峰期日耗水强度为4.5mm·d-1;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0.90;计算得T=6.2d,采用6d。

3.3 1次灌水时间t

灌水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t为1次灌水延续的时间,h;q滴为灌水器设计流量,10L·h-1。

经计算,需水高峰期的轮灌组1次延续灌水时间为6.2h。

3.4 轮灌组划分

式中,N为轮灌组的数目,个;C为系统1d的运行小时数,20h。

计算得,N≤18,故最大轮灌组数为18组。

4 系统工作制度

4.1 管网布置

1号地块划分为一个灌溉系统,利用已建沉淀池,从北分干渠取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系统采用钢管联接离心泵加压供给微灌系统,水泵采用一用一备,首部枢纽安装在设备房内,设备房布置在沉淀池旁。系统管网呈梳齿状布置,水泵出水口布置干管[3],长330m,垂直干管布置支管,共5条,总长3739m,具体见1号地块平面布置图。

4.2 轮灌组划分

1号地块控制灌溉面积33.33hm2,140个灌水小区。为使系统流量减小,工程投资降低,系统采用轮灌工作制度,每天灌水时间为20h,因此轮灌组数为18组,微灌系统轮灌组划分情况见表2。

图1 1号地块平面布置图

表1 小管出流系统灌溉制度计算成果表

表2 1号地块微灌系统轮灌制度表

5 灌水小区设计

5.1 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枸杞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种植模式:行距×株距(2.0m×1.0m)。

5.2 灌水器选择与布置

5.2.1 灌水器选择

小管出流的灌水器由Φ4塑料小管、稳流器和接头连接插入盲管壁而成,其工作压力低,孔口大、不易被堵塞,小管间距为1m。盲管采用内镶式滴灌管,管径16mm,盲管布置方向与枸杞种植方向一致,根据种植的行距,每行作物布置一条灌水盲管,盲管间距2.0m。稳流器流量10L·h-1,设计工作压力10m,流态指数0.4,稳流器后接Φ4mm出流小管引水至作物根部灌溉,使用年限3~5a。

5.2.2 滴灌管、盲管最大铺设长度计算

5.2.2.1 允许水头偏差率

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的偏差率qv≤20%,由流量偏差率qv推求灌水器工作水头偏差率HV。

根据上式计算可得hV=34%。

5.2.2.2 灌区小区允许水头的偏差

[△h]=[hv]hd

允许的水头偏差计算为3.4m。

5.2.2.3 小区允许水头偏差分配

盲管及辅管间的分配,分配比例为0.45∶0.55。

盲管允许水头的偏差:

[△h2]=b2[△h]=0.45×3.4=2.35m

辅管允许水头的偏差:

[△h3]=b3[△h]=0.55×3.4=2.87m

5.2.2.4 盲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计算

盲管极限孔数:

计算得出盲管极限孔数为36个。

盲管极限长度计算公式:

Lm=S(Nm-1)+S0

计算得出盲管极限长度为36m。

5.2.2.5 辅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计算

辅管极限孔数:

辅管极限长度计算:

Lm=S(Nm-1)+S0

计算出盲管极限孔数N=36个,即盲管极限长度36m。计算出辅管极限孔数N=29个,极限长度为56m。辅管允许水头偏差[ΔH]辅=2.35m,选用Φ63PE管,毛管间距2.0m。根据地块实际情况,按平坡计算辅管的极限长度,盲管及辅管极限长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盲管及辅管极限长度计算表

本次设计中辅管双向布置,盲管单向布置,长度随地块大小及作物的种植方向不同而不同。

5.3 系统流量计算

5.3.1 盲管设计流量

盲管采用滴灌管,出水孔流量qd=10L·h-1,出水孔间距1m,管径16mm,设计工作压力为10m。

5.3.2 辅管设计流量

设计采用辅管向盲管配水,流量为其控制的盲管流量之和。

5.3.3 支管、系统设计流量

根据轮灌方式,每次在1条支管上最多开启11条辅管。

支管流量:

Q支=NQ辅

式中,Q辅为支管上辅管的平均流量;N为支管上同时开启辅管的数量。

5.4 管材、管径选择

5.4.1 辅管及盲管选择

参考已建工程经验对管材及管径进行初步确定,结合水力计算,综合确定辅管采用PE管外径为Φ63mm(壁厚3.6mm),盲管采用PE滴灌管Φ16mm(壁厚1.2mm)。

5.4.2 干支管选择

干支管管材选择应满足在管网系统最大压力下安全运行,统筹考虑运输安装使用难易程度及方便性、运行可靠性、管道里耐久性、工程造价等多方面,综合比较,本次干、支管均选用U-PVC管道。

干、支管管径按经济流速初选,在兼顾远期调整为管灌供水可能性的同时,管径适当选择富裕。管径计算公式:

式中,D为管道的内径,mm;Q为设计流量,m3·h-1;V为经济流速,m·s-1,取V=1.2m·s-1。

根据计算,干管选择250mm级别,支管选择160mm。详见表4。

5.5 管网水力计算

5.5.1 盲管水头损失计算

盲管沿途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式中,hf为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m;S为分流孔间距,1.0m;S0为多孔管进口至首孔的间距,0.5m;N为分流孔总数;qd为滴头设计流量,10L·h-1。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

表4 1号地干支管管径选择计算表

5.5.2 辅管水头损失计算

辅管为多孔管,水头损失按照多孔出流计算。

5.5.3 主干管、支管水力计算

主干管、支管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K为局部水头损失,m,K=1.1;f为摩阻系数,f=0.505;L为管长,m;Q为流量,L·h-1;d为管道内径,mm;m、b为流量指数和流态指数,m=1.77,b=4.77。

经计算得出,节点压力及流量满足灌溉系统要求,见表5水力计算结果。

表5 管网水力学计算成果

6 首部设计

首部枢纽设备包括加压泵、逆止阀、压力表、砂石过滤器、进排气阀、施肥罐、闸阀、压力表、网式过滤器、水表等。

6.1 过滤系统

系统水源为地表水,泥沙含量相对较大,考虑灌水器对水质的的要求,在已经布设沉沙池的基础上,系统过滤器选择砂石过滤器加筛网过滤器两级组合式过滤器,1号地灌溉系统的最不利轮灌组设计流量为136m3·h-1,选配SW-150两级组合过滤器。

6.2 设备

系统首部枢纽设置在管理房内,闸阀、排气阀、压力表、水表等为选用的控制、保护、量测设备,逆止阀设于过滤器之前,避免停泵时肥液倒流入沉淀池。压力表设于过滤器前后,若压差大于允许值,过滤器应当冲洗及时。

6.3 泵选型

管网总水头损失取最不利轮灌组,稳流器设计工作水头按10m计算,首部设备水头损失、水泵吸程高共取15m,流量及扬程满足灌溉系统工作要求,水泵选型具体见表6。

6.3.1 管网入口压力

Hin=∑(hf+hj)-ΔZ+Hg

式中,∑(hf+hj)为总损失(各级管网水头损失之和),m;ΔZ为地面变差(管网入口至管网计算点),m;Hg为10m,灌水器的工作压力[5]。

6.3.2 系统首部的水头损失

主要为管件及设备的局部损失,取系统首部及水泵进水管的水头损失h首=11.5m。

6.3.3 水泵安装高程

本工程水泵安装采用地下式,进水管位于池底,将加压泵安装在设备房旁边的泵井中,安装高程根据沉淀池池底高程综合确定,本工程中水泵相对安装高程为-3.5m。

6.3.4 水泵扬程

Hp=Hin+h首+hs

式中,Hp为水泵扬程,1号地为26m;Hin为压力(管网入口),11.01m;h首为水头损失(系统首部),11.5m;hs为水泵安装高程,-3.5m。

表6 小管出流各地块过滤器、水泵选型表

7 其它建筑物

其他建筑物包括闸阀井、排水阀井、设备房、水泵井[4]。

7.1 管沟开挖

干、支管埋深1.5m以下,管沟开挖底宽按照Φ200mm以上管径为“直径+0.5m”,Φ200mm以下管径为“直径+0.3m”设计,开挖边坡1∶0.4。

7.2 闸阀井、排水井

干、支管连接处设闸阀井,闸阀井为圆形,采用成品塑井,直径1.8m,深2.0m,支座直径1.8m,高0.21m,井盖直径0.7m,厚6cm。支管末端设排水井,排水井内径1.2m,采用预制砼结构,井底设碎石渗水。

7.3 设备房设计

设备房为一层砖混结构,面积36m2,开间为9m,进深为4m,层高3.0m。主体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砖结构、240mm砖墙,房屋四角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屋顶采用现浇C25钢筋砼结构,内墙粉刷为混合砂浆,外墙为粉刷涂料墙面,勒脚为外墙砖屋面防水材料为二道SBS,门窗采用钢质门窗,每座设备房开门1扇,结构尺寸2.1m×1.8m,单开;设备房内安装闸阀、砂过滤器、压力表、排气阀、施肥罐、网式过滤器等首部设备。

7.4 水泵井设计

水泵井布置在设备房旁,呈矩形,泵井尺寸为5m×3m×4m。井壁和井底为C25钢筋砼结构,井壁厚30cm,井底厚40cm。

8 结束语

目前甘肃省内灌区多采用渠灌、管灌、滴灌和微喷等多种节水灌溉方式,考虑到灌区水源条件、地形坡度、作物生长期、风速、蒸发量、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土壤含盐量、作物品种、群众管理水平等影响因子,灌区需采用适宜的田间节灌模式,黄花滩田间配套工程已实施运行,效果良好,本文以该工程1#地块小管出流为实例,对其他地区小管出流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盲管小管支管
新型根系状脱水管的构造参数研究及脱水模型构建
排水盲管内固定安装法在潜明水库中的应用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当金山隧道排水盲管结晶物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探讨
国际化工项目中压力管道支管补强计算的探讨
铁路隧道排水盲管施工质量现状及控制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核电厂小支管振动评定方法与减振技术研究
特种设备用小管超声波检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