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在书页中生辉

2023-03-30时花敏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夏洛蒂罗切斯特升华

时花敏

谈及《简·爱》 ,读过这本书的人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独立自强”“自尊自爱”等字眼,似乎这几个词便是与《简·爱》的解读绑定的正确答案,其实细细体味后不难发现,女主人公身上所被赋予的是作者夏洛蒂的内在气质与内涵,更体现出的是女性创作者的自由意志。把握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真正理解《简·爱》的永恒魅力与精神内核。

美好是自由意志觉醒的条件

在小说的最开始,作者选择了用女主人公一系列的挫折作为开端,双亲的早亡、舅妈的苛待、表哥的欺辱、仆人的偏袒,以及红房子的恐怖和寄宿学院的种种困苦。的确,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总喜欢把苦难与抗争、奋斗以及成功联结在一起,似乎经历苦难才是通向成功与自由的唯一途径。然而,苦难在作者眼中并非是自由意志觉醒的必要条件,它只是催化剂,真正的觉醒条件恰恰是存在于简·爱身边的那些美好而高尚的人与事物之中,例如贝茜小姐、海伦,还有简·爱所能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可以接触到的书籍。正如作者借简·爱之口所强调的:“即便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生活中也毕竟还有几缕阳光呢。”夏洛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强调苦难并不能使人成长,只有从苦难中蓬勃生长出的美好才能令女主人公的自由意志被唤醒。也正因为如此,当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询问她悲伤的过去时,她能够淡然且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由谁带大,并强调自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的女主人公不但丰满立体,更称得上独特,也唯有这样的简·爱才能赢得罗切斯特在尊重基础上的倾慕与爱恋。

平等是自由意志坚守的原则

“难道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吗?难道我贫穷,默默无闻,长相平庸、瘦小,就没有灵魂和感情了吗?我和你一样有灵魂有感情,并且如果上帝赋予我美貌与财富,我也可以让你离不开我,就如同我离不开你一样。”这是简·爱对罗切斯特的一段告白,也是小说极为经典的一幕,因为它体现了简·爱十分成熟的爱情观,牺牲了自尊自爱的自由意志的爱是她所不齿的,她要的是平等的爱,而不是为了爱,妥协到成为男人的附庸。她要的爱,永远是在保留自己女性独立自尊人格前提下的,是高贵而纯粹的,是不会因为她平庸的身份与平凡的长相而有丝毫折损的。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原则,在得知了罗切斯特还有一位疯妻在世的情况下,简·爱会选择拒绝和罗切斯特在一起,即使他们还深爱着彼此,即使罗切斯特向她说尽了自己的苦楚,即使他流着泪向她表达着最真挚的爱意,她依旧毅然决然地说出了那句“我必须要自重”。这震聋发聩的台词看似不过是一声拒绝,实则却饱含着那个时期的女性较为难得的精神独立和对平等较为通透的理解,是即使自己的爱情被撕扯得鲜血淋漓也必须坚守的原则,是女性自由意志最深沉的呐喊。

永恒是自由意志铸就的灵魂

自由意志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鲁迅的作品同样充斥着对自由意志的歌颂,但那种歌颂,是带有民族性的、激昂的、男性化且理性的,而《简·爱》所提供的则是更为感性的认识,是在女性独特视角下,对自由意志更为细腻的解读,所衍生出的情感更深沉、灵动却又不失浓烈。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结局,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简·爱》的结局宣扬的是一种一方必须要处于弱势的爱情观,而这种误解恰恰与作者的用意背道而驰。作者为什么要让简·爱最后长相厮守的是一个千金散尽、断去一臂、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原因在于,作者想用这样的结局完成对自由意志最好的三次升华,一是破碎,二是平等,三是永恒。

破碎在于,在简·爱与罗切斯特恋爱的过程中,贫富差距与阶级差距始终如同绑在自由的爱情鸟双翅上的金块,剥夺了它自由飞翔的权利,罗切斯特的千金散尽破除了经济利益对恋爱自由的桎梏,也使得自由意志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升华点——平等。獲得遗产的简·爱听从心灵的呼唤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此时他们之间的爱是在简·爱的经济独立与双方的平等下纯粹的爱,是意味着彼此对于爱情的一切都负有共同的责任,也正因为这份平等,自由意志迎来了她的第三个升华点——永恒。前两个升华点,无论是破碎与平等,都是社会性的,多多少少带有对当时大背景、大环境和世俗眼光的妥协、退让与无奈,但不变的、坚定的、永恒的爱情则不同,它是很私人的且本能的,也是《简·爱》对自由最终极的诠释。在男女主的生命里,除了他们彼此,还有其他不同的角色,却终究都是匆匆的过客,简·爱最终自由地选择了罗切斯特,正是证明了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简·爱依旧是简·爱,罗切斯特依旧是罗切斯特,爱情依旧是爱情,是从未更改的永恒。这也是夏洛蒂在诠释自由意志的独特的升华性创作智慧,那便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令应该破碎的去破碎,让属于永恒的去永恒。

时代是自由意志铭刻的烙印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阶层出现明显分化,不同阶级之间充满歧视与偏见,而另一方面,女性地位低下,在家庭中做好“相夫教子”的工具被认为是女性唯一的天职,太多女性彻底放弃独立性,成为依附男性与家庭才能生存的附属品。这种女性观、婚姻观和大的社会背景的结合,剥夺了女性所有选择命运的权利,这样的大环境形成的压迫,除了催化夏洛蒂内心自由意志的反抗与解放,更为她提供了丰满的创作背景与丰富的创作素材。

此外,因为女性在社会中地位低下,女性创作者更是倍受歧视,发声无门,所以夏洛蒂当时也只能躲在柯勒·贝尔这样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之后。正如之前提到的,苦难并不是夏洛蒂迎来成功的必要条件,自由意志才是,即使生活的困苦与性别的偏见不断地鞭笞着她的内心,她依旧不懈地用文字与纸笔追求自由与平等。也正因为如此,简·爱的身上才会散发出那样独特的气质,那是属于夏洛蒂的气质,属于不屈的女性创作者的气质,更是自由意志最细腻的文学写照。

(作者学校: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第一中学)

悦读心分享:

同学们,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女性觉醒的自由意识,是否被鼓舞起对抗不公平的勇气,是否树立了与主人公相似的追求自由的信仰,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即使经历苦难也能泰然面对的勇者!

猜你喜欢

夏洛蒂罗切斯特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借钱不可尽力
《简?爱》不简
永远不要停止相信自己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久久地等待
浅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
女性成长的书写——张洁《无字》与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