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鹤琴“活教育”理念下的灵活课

2023-03-30程辛玥

考试与评价 2023年3期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香皂

程辛玥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体系中的三大目标之一。陈鹤琴先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社会、生活才是获得知识的来源,可以提供给孩子最生动、最直观的感受。基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抛开书本上固有的教学模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灵活施教。陈鹤琴先生也在实践中坚持以儿童为本,深入理解儿童,一切为了儿童,要实施真正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充满着教育契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点,只要孩子们感兴趣,挖掘都是有意义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本质也是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也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活教育”活在追随儿童兴趣,活在支持儿童创新,善于利用幼儿的兴趣点,打开他们的兴趣點,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这样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才是深刻的、铭记在心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与利用幼儿生活当中偶发事件作为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课程。

一、捕捉兴趣,偶发生成

那生活课程在哪里呢?需要我们去发现。以常规生活环节洗手为例,吃点心前,幼儿正在排队洗手,他们往小手上涂抹了很多香皂,洗得非常认真,突然佳楠说:“老师,你看我手上有好多泡泡!”经她这么一说,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好奇心,都跑过来一看究竟。紧接着大家也开始学着向佳楠一样尝试制作小泡泡。顿时,盥洗室里孩子们围绕着“泡泡”产生了很多话题:“老师,你看我的泡泡这么大。”“老师,我的泡泡怎么是一坨一坨的呢?”“老师,为什么我的手上会有这么多泡泡呀?”孩子们对泡泡非常感兴趣,于是趁热打铁,针对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们随即展开了一场关于泡泡的讨论。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在洗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上出现了非常多的泡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玥玥:“是因为香皂洗一洗,就可以变成小泡泡了。”

鈊鈊:“我刚才也用了香皂,就没有变泡泡。”

阳阳:“鈊鈊你肯定是没有认真洗手,认真洗手才会有泡泡。”

佳楠:“你可以多涂一点香皂。”

依晨:“涂了香皂手要转啊转啊转,就会有很多泡泡了。”

师:“那你们觉得手上涂了香皂就会有泡泡么?”

欣欣:“是的老师!香皂加了水之后,一直搓一直搓就可以出现泡泡了。”

于是继续让没有洗出泡泡的小朋友再一次洗手验证,看看小朋友的说法是否正确。果然没有洗出泡泡的小朋友用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涂了很多香皂,真的出现了很多的小泡泡。

佳楠:“老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把香皂放在水里,这样班级就有好多泡泡水,小朋友们都能吹泡泡了!”

从案例中我们看出,在蓝本课程外,也可以捕捉到很多教育契机,跟随幼儿的兴趣,随即灵活提问,发现幼儿已经对问题与失败有了自己的思考,除了思考也有对事物的想象与创新,并且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接下来的试验。但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尝试。

二、幼儿为本,实践验证

(一)第一次尝试做泡泡水

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泡泡水了,所以我决定让他们自己主导这场实验。首先孩子们拿来了娃娃家的澡盆,准备了一盆清水,再往清水里放了两块大香皂,大家都挤在盆子的边上,焦急地等待香皂变成香皂水,可是过了很久很久,香皂还是没有变化,由于香皂融化的时间很慢,孩子们决定睡觉之后再来观察实验结果。但是午睡起床后,香皂还是没有完全融化,不过香皂水已经变成白色的了。玥玥说:“老师,我们能不能用手搓一搓,就像洗手一样,这样会不会融化的快一点?”于是几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用揉搓的方式来加快香皂融化的速度。香皂又泡了很长时间,大家发现香皂还是没有完全融化,鈊鈊说:“这么硬的香皂,到底能不能融化?佳楠你是不是说错了?”佳楠:“肯定可以的,只是需要时间,我们平时洗手香皂不是越洗越小么?”天天说:“老师能不能把香皂切开,大家一起搓?”经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想到了改进的办法,他们尝试把大块的香皂切成小块,用集体的力量将其融化,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香皂变小确实很好融化,而且经过揉搓香皂还会变得很软,最后慢慢地融化在水里,变成香皂水。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尝试制作泡泡了,可是大家并没有吹泡泡的工具。希希说:“我们家有泡泡工具,明天我带过来。”

实验中孩子们非常困惑,他们很想解决固体香皂怎样以更快的速度转化为液体,对于实验,他们有质疑、有推理、有讨论、有思考,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大家也体会同伴一起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凡是儿童能够想到的,就让他们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这也是陈鹤琴先“活教育”中的课程变革,不干预儿童的思考,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解决的方法与答案并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幼儿自己通过实验的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才是他们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与思维模式。这也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做中学”。

(二)香皂水的吹泡泡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孩子们对泡泡水的实验更感兴趣了。第二天他们把吹泡泡的工具带到了幼儿园,经过实验发现,直接把泡泡工具放进水里拿出来是没有办法吹出泡泡来的,但是用手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是可以产生泡泡的。嘟嘟说:“那我们能不能把吹泡泡工具也放进去搅一搅?”我说:“你可以试一试。”结果真的吹出了一坨一坨的小泡泡。

在实验过程中,会看到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一点点地变化,他们会将问题一步步推进,并且会把前后产生的问题进行联系再将答案综合,这样巧妙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其他的泡泡水

孩子们的兴趣意犹未尽。豆豆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再做一次泡泡水?”我说:“当然可以。”豆豆:“那可以用洗洁精么?”可是“为什么要洗洁精呢?”豆豆:“因为我看到奶奶用洗洁精洗碗的时候会有好多好多的泡泡。”一旁的小雨说:“还有沐浴露,我洗澡的时候,我妈妈帮我涂的沐浴露也可以有好多泡泡。”豆豆:“还是洗洁精洗出来的泡泡多,我还吹过呢!”菲菲:“还有洗衣液呢,我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也会好多好多泡泡。”孩子们因为谁的泡泡多,争论得喋喋不休,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谈话,孩子们也说出了很多制作泡泡的洗涤用品,洗洁精、沐浴露、洗衣液、洗发水、洗手液等等,但是争论的点还是在谁的泡泡多,谁的泡泡少。于是孩子们进行了猜测,并把自己的猜测画了下来,他们要进行一次泡泡大比拼。

孩子们对于“泡泡水”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他们的兴趣范围在慢慢扩大,他们将幼儿园里的兴趣带回了家,在家里进行着重观察,然后再把自己的经验带回幼儿园进行分享。通过与好朋友之间的经验交流,他们有了新的想法。对于泡泡水,现在孩子们不仅仅只限于班级里的一种香皂泡泡水,他们还想尝试用各种材质制作泡泡水,还自己组织了游戏,准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大比拼。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在案例中可以看到,此次游戏形式是儿童自主生发的活动,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实验进行验证。所谓“活教育”就是活在追随儿童兴趣,活在支持儿童创新。

三、深入探索,收获喜悦

当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不也会断追随他们的兴趣,支持他们的兴趣。接下来,孩子们又带来了很多洗涤用品和小盆子,他们将每一种洗涤用品放在盆子里加好水进行观察,刚开始都没有什么变化,水面都很平静,嘟嘟说:“我们是不是需要搅一搅,就像香皂水一样?”于是大家经过搅拌之后,所有的盆子都出现了泡泡。通过观察并且记录下来泡泡的变化,孩子们发现,这些洗涤用品都可以产生泡泡,洗洁精与洗手液的泡泡是大的、透明的,但是沐浴露的泡泡会小一点,洗发水与洗衣液的泡泡都是许多白色小泡泡组成的团状,大家用吹泡泡的工具进行了吹的实验,对比后发现只有洗洁精的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是最大的,其次是洗手液,其他的泡泡水有的吹出来小泡泡,有的吹出来的都是沫状一大块一大块的。孩子们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画下来再对比昨天的猜想,答案一目了然。

幼儿通过这次自主实验能看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会用语言与同伴交流经验,会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主导者,所以实验过程与成果都会让他们印象深刻,也体验了自主寻找答案的喜悦。

洗手是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的传播,幼儿洗手分布在每个活动之后,如:来园、点心前、游戏后、喝水前、吃饭前等等。“洗手”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环节。此次活动是幼儿洗手时的偶发事件,也是在这次偶发事件中发现了我们教育的契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进入孩子们的讨论,也没有参与到实验中,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能看出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索欲非常高,他们对各种问题都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当孩子们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又冒出许多新的兴趣点时,我们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幼儿讨论谈话,获取问题,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并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努力中获得相应的新经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做儿童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所以真正的学习是儿童自主自发的学习,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有趣活动,这些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细节,所以幼儿园课程不光只有蓝本课程,也要去发现一日生活幼儿感兴趣的灵活课程,所以幼儿生活处处皆课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當中的偶发事件作为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幼儿的课程。

猜你喜欢

活教育陈鹤琴香皂
香皂和水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香皂放哪儿了
香皂小妙用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