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光无限,在园林转角遇见书斋

2023-03-29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3年6期
关键词:园主书斋庭院

记者 吴婧茸

“苏州园林甲天下”。在这个无限春光的时刻,园林的一草一木都显得深情款款,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故事,此时的园林化身为一本柔美与深邃的“江南之书”,等待着每一个热爱江南的人,慢慢阅读。

人们常说,苏州园林是文人的园林,是建造者对意境的追求。尤其是其中充斥着诗情画意的书房,处处彰显着文人的闲情雅致。书房对于文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存在。在古代,书房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读书、写书、藏书的地方,更是文人的精神圣地。苏州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多为文人,书斋更是苏州园林的标配、城市的人文坐标。

一年之春,可养万物。一室之静,可养身心。春日里的古典园林与书斋庭院共生共荣,与那些跨越时光的读书生活相映成辉。在此春光下读一卷书,不经意间也能沾染些许文人的雅致,岂不美哉?

定位:留园春色如许,书房静幽

留园历史悠久,自明代至今,历经几代变革,但值得一提的是,历代主人身份皆为文人,故留园有好几个书房。而且选址都十分隐蔽僻静。其中,以第二任园主刘恕的书房揖峰轩最有趣,刘恕喜石成痴,就连坐在书房之中也要求能看见他最爱的奇石,所以他把书房安在留园石林小院中,并取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句意。

揖峰轩建筑轻巧素雅,环境幽雅,原为园主人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场所。揖峰轩坐北朝南,三间大小,轩内陈设古雅,是园主及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处所。旁边的石林小院中收藏陈列了许多刘恕喜爱的湖石,如“独秀峰”“晚翠”“迎晖”等太湖石峰,皆为石中精品。

另外,揖峰轩北墙上还有三扇窗,窗外有一堵粉墙,造园者在窗与墙之间,用洗练的手法将青竹和湖石点缀其间,使这三扇窗变成了三幅立体的写意画,深邃无尽。

说完揖峰轩,就要说说它北面的那处封闭的小庭院——“还我读书处”,连名字都那么大气磅礴,这里尤为安谧宁静独具书斋的私密性。“还我读书处”的斋名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处”。庭院三面半壁廊环绕,墙体上镶嵌有几十余件《留园法帖》书条石,包含王珣、孙过庭、谢庄、欧阳询、谢安等晋唐名家墨迹。院中部设有一小花池,栽植黄杨、朴树、蒲葵各一株,沿阶草丛点缀。庭院小巧简朴,细节处理精致。到书斋的二层小楼,坐西面东,斋前有回廊庭院,院内置湖石花坛,内植古木,树姿苍劲,可以料见当年的主人,便在这样幽静清雅的环境里吟诗作对,大隐隐于市。

此外,留园的五峰仙馆西北还有一处书房——“汲古得绠处”。它与五峰仙馆后部有小门相通,又有蟹眼天井相隔,环境清幽,也是园主的书房。“汲古得绠处”的名字听上去很拗口,却也是出自典故。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诗曰:“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绠,即井索,修绠,即长的井索,意思便是钻研学问好像汲深井水一样,必须得用长绳,盛氏家族掌管留园时,以此为书房名。

定位:耦园园林主人“量身定制”的浪漫书房

耦园以爱情闻名于世,沈秉成与严永华为伴,夫妻成双成对,共同把耦园置办成了对吟诗赋,对酒成歌的一处居所。在众多苏州园林中,这也是少见的对称布局,其中的园景大多成双成对。连书房也不例外。

还砚斋位于城曲草堂东面,为园主沈秉成的书房。还砚斋内挂有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流露出园主悠哉读书、闲适自足的心态。据资料还砚斋应有两处:东大西小各一。斋上设双照楼,楼栋三面临窗,面南而立。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能得日月双照全园赏景佳处。日为阳月为阴,暗喻沈氏夫妇比肩共存。书斋陈设极雅,据清俞樾题匾跋记载,园主曾祖曾用一砚,久而失之,后被园主复得,故以“还砚”命斋名。后壁挂有一幅《松荫读易图》,画的是一位长者在松下依石而坐,认真研读《易经》。旁边有副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为石庵居士刘墉撰书,表达园主人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

园主沈氏夫妻二人“文燕过从,发藻连情”,有男主人的书房,那也要安排一处女主人的书房与之相对,即无俗韵轩。无俗韵轩的轩名取自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意,夫妇二人大隐隐于市,远离喧嚣隐居于此的心态正如诗意。无俗韵轩位于东花园西侧,坐南朝北,自成一院。轩南侧花圃原为耦园菜园,20世纪60年代开放时改为花圃。庭院湖石花台内置“浮玉”“白业”“古月”三座石峰。

除了这两处主要的书斋以外,耦园中也还有不少功能类似书斋的地方,如双照楼楼上的补读旧书处,就曾是园主的读书之所,又如储香馆,即为家中子嗣读书授学之所,还有便静宦,园主入静悟道之所,以及耦园不起眼的藏书楼鲽砚庐,这些都是园主沈秉成夫妇曾相濡以沫、悉心读书的地方。

定位:拙政园滋生雅趣,安顿时光

拙政园的见山楼,名字是李秀成起的,由最初的“梦隐楼”变迁而来。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记载:梦隐楼为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王献臣自号槐雨,设计之初是主人住所。见山楼位于拙政园中部西北角,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三面环水,两侧傍假山,故曰名“见山楼”。见山楼的底层被称为“藕香榭”,楼上往里收进的一层为见山楼,亦是取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见山楼整体建筑高而不危,耸立于水面上,由曲廊连接进出,别有幽静。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拙政园见山楼曾作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也是他博览群书的地方。

这座见山楼很特别,独立于水池中,只有西边连通陆地;同时,上二楼的通道不在室内,却在意想不到的室外爬山廊上,易守难找,十分安全。

除了见山楼这座书斋,拙政园还有浪漫的“听雨轩”。它位于中花园东南,坐南朝北。以前就是主人的书斋,庭院内西北一泓池水,植有睡莲,池边芭蕉翠竹,轩南长窗外也植芭蕉数丛,取宋代诗人杨万里“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诗意,名“听雨轩”。意境似于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图》中《芭蕉槛》。在这么诗情画意的地方看书,连文字都变得更加动人。

定位:艺圃小归小,却露着文人骨子里的性子

艺圃虽是占地仅五亩的小园,却在仅有的面积下仍然精致的分为住宅、花园两部分,其中毗邻花园的延光阁东侧便是旸谷书堂,旸谷之意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充满了阳光,书堂当是接受第一缕阳光之处。。《孔传》中说:“旸,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旸谷书堂”原为艺圃主人姜埰之子姜安节的讲学之地,兼具书斋学堂之用。

除了旸谷书堂外,艺圃还有一处私密性较高的小书斋芹庐,在浴鸥小院西侧中,取自《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句,隐喻之为未获王采摘的泮水芹菜,有才学之士隐居山林之意。芹庐是当年文震孟、文震亨兄弟二人的读书之处。其南北对称的两间建筑,大小、结构完全一样,分别名为“南斋”“香草居”,寓意与“芹庐”相契合。两建筑之间由“鹤柴”相连,南北对照,寓意文氏兄弟手足情深。院内有湖石花池,一株白皮松,数株南天竹,几丛沿阶草,营造出静谧幽雅的气质。

定位:可园这个园林本身就是书香胜地

苏州的园林多为私家花园,可园略显特别,因为它是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整个园子都是书香胜地。苏州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历史悠久,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原为宋代沧浪亭的一部分,清乾隆三十二年在其故址重建,与沧浪亭隔水相望,互为因借。

可园面积与艺圃差不多大,有挹清堂、坐春舻、濯缨处等建筑景点,可园看上去平淡无奇,却与书的联系巨大。嘉庆十年,可园归正谊书院使用,光绪年间改为学古堂;1914年,可园更是被辟为省立图书馆,即今天的苏州图书馆前身,曾储书达八万多卷,可谓是书香胜地,如今,可园作为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而声名远扬。

定位:曲园以书香浸染园林,心静生慧

可园是书院园林,而曲园则是书斋园林。曲园为清代探花俞樾的故居,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曲园宅门便高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由此可以见得其书斋园林身份。

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其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镶嵌在线装书的字里行间里,园南面为小竹里馆,为俞樾当年读书之处,因小院前栽竹而得名,而书房“达斋”则在园西。

曲园共有五进院落,其中南面的“小竹里馆”为当年俞樾读书之处,馆南小院栽有青竹一片,暗合馆名。曲园面积不大,却建廊置亭,结构布局曲折多变,颇有小中见大之奇,其主俞樾在此潜心学术达四十余载,以书香浸染园林,一时被传为佳话。

定位:网师园闲情之人,身心都附在书房里

网师园内有一处独立的庭院名“五峰书屋”,位于撷秀楼北,两层建筑,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屋前有回廊,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轩,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轩的整体封闭性。另有湖石石级从梯云室前上下楼,幽静雅致,是以前园主藏书读书的地方。

书屋名源自主人借用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诗句。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建筑的南面仅仅有一堵矮墙,书屋的上半部分为大窗,采光充足还能更好地观赏峰石。

殿春簃是网师园另一处书房庭院,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园。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因此得名。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此地即为他们的画室。南部庭院占地不到一亩,有山石、清泉、半亭等元素,具有明代庭院特色,十分精致。

除了殿春簃外,网师园还有一个极有特色的书房“竹外一枝轩”。不少园林主人会在园林之中专门为后代设置读书的地方,“竹外一枝轩”,便是园主为子女设置的读书写字之处。

定位:狮子林管他冬夏与春秋,读书随是处净土

以假山奇石著称的狮子林,有一处可观景也可观书的书斋——立雪堂,位于燕誉堂西南,坐东朝西,原为传法之所,取“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为燕誉堂南庭院。堂中置落地圆光罩,堂西有雨闼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堂南有一小天井。堂西庭院,有狮子静观牛吃蟹、三脚蟾蜍、三元石等湖石小品。这里原是园林主人藏书看书的场所,任何季节,都有园林美景和美书相伴,美哉美哉。

现在,在狮子林西北角,小石馆旁设立了一个“书香驿站”,其中多半是与园林相关的书籍,让读者在园林的亭台楼榭中看园林的书籍。目前,书香驿站不定期开放,举办相关读书活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狮子林官方公众号。

定位:沧浪亭一角一落,都自有一番闲适清雅

在沧浪亭的园东一角,有一处“闻妙香室”,这里原为主人的书房。闻妙香室匾额取自杜甫的《大云寺赞公房》,“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闻妙香室北面有梅花十余株,早春花开之时,真可谓“闻妙香”也。闻妙香室地处偏僻之所,为一座封闭的小园,静中取静,可见园主品格之脱俗,现为游人赏梅最佳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看山楼西北侧的“翠玲珑”。南宋时韩世忠曾在沧浪亭题过“翠玲珑”额,取苏舜钦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建筑形式独特,轩内外景观浑然一体。轩外遍植翠竹。旧时文人骚客常在此静观、觞咏、品茗、雅集。

一年之春,可养万物。一室之静,可养身心。春日里的古典园林与书斋庭院共生共荣,与那些跨越时光的读书生活相映成辉。

猜你喜欢

园主书斋庭院
我的书斋
回到庭院
名人的书斋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还原
斑鸠飞落的庭院
生活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