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3-03-28张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素养

张媛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鉴赏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而由于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总是以记背诗词内容和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和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情况分析

1.教师教学

古诗词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借助古诗词这一窗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是以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要目的。具体到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古诗词中的重要考点提炼出来讲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记背相关题目的答题模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没有对诗词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更没有在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2.学生学习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且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由于无法深刻理解诗词中所描写的场景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背诵诗歌内容和相关题目的答题模版来应付这一部分的考题。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会出现消极厌学的心理,认为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试卷上的相应题目,学生并没有通过深入分析诗词内容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对古诗词创作的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诗词内容,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诗词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古诗词这个窗口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也会让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深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古诗词中了解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着中国古代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于人生理想与实际生活的独特见解。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深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其中的《游山西村》时,教师可以借助这首诗的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庆祝春节的方式,以及春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有关春节的民俗故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就变成了学生了解傳统文化的渠道,学生在通过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深化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如此一来,在实现古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同时,也使得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古诗词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要面临中考的压力,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是将诗词中的重点提炼出来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也就无法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及其背后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诗词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更加透彻地理解诗词内容和作者通过诗句想要表达的感情。

比如教学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其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借助这首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歌来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一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词,并在课堂上向同学介绍自己准备的诗词及其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去阅读古诗词,为了彻底掌握诗词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学生会主动自觉地对古诗词展开深入地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3.讲解赏析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并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工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综合素养。具体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古诗词背后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其中的《渔家傲·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并帮助学生理解“秋天”“大雁”等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讲述这首词所描述的场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揣摩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掌握这首词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另外一首词,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分析鉴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在带领学生分析课程内容,同时也是向学生传授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分析与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4.借助教学工具,推动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

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着用词凝练、蕴意丰富的特点。而传统文化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在学习这两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推动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其中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让学生了解大漠的景象和唐代武将的作战环境,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作者通过诗句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借助教学工具推动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所展现的场景,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

初中阶段是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古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透彻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增强学生文学知识储备与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素养
踏青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