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2023-03-28朱丹

教育界·A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STEAM理念课程设计

【摘要】基于STEAM这一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時,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有意识地依据STEAM这一教育理念完成课程的设计与组织,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文章从STEAM教育理念的概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STEAM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计;STEAM理念

作者简介:朱丹(1990—),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在当前时代,STEAM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该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环节,强调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理念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STEAM理念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STEAM教育理念概述

STEAM教育是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含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这几方面的教育。运用这一理念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学生在以上领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STEAM教育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在基于STEAM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消除各个学科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更加全面、完善的知识体系,完成相关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当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通过被动学习完成知识理解任务,也不再通过机械式背诵完成知识记忆任务[2]。

但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过往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有一定影响,这也导致部分学生仍然极为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者班级排名,并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会十分功利,他们不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满足于掌握表面知识以应付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也难以提高,学生无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获得全面发展。为改变这样的情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鲜明地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丧失兴趣。

还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片面、单一。除此之外,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直接照本宣科复述操作步骤,学生对实际操作缺乏相应的思考,导致学生遇到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办法,这也会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充分发展。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相对全面。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致力于将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很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完成知识的内化。这使得学生只能够记住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有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升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STEAM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依据STEAM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

要想提升备课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课程的设计。在此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引导学生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背诵的知识解决考试问题。而依据STEAM理念设计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一目的,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操、意志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当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且更加科学之后,教师就能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践行STEAM教学理念,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讲解信息技术操作练习的理论知识时,为了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深入研读教材,归纳出重难点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接下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完成教学课程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习多元的知识,拓宽学习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白学习本节内容的目标不仅是掌握各种计算机工具和指令的相关理论知识,自己还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为使教学课程更加契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还可以分层次制订教学目标,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长远发展的自信心。

基于STEAM这一教学理念的教学课程设计,能够指引教学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任务,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生活案例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除了要注重STEAM这一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教师还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学科整合的意识。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新知识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让学生愿意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现阶段教学工作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比如说,在带领学生学习绘制规则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作,并据此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首先,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的绘图功能绘制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画,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并与学生讨论图形组合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使用刚刚学会的绘图功能进行自由创作。在学生自由创作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给予学生鼓励,询问学生有什么地方没有学会,以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快速地消化、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最后,为了使课堂氛围更加开放、和谐,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内容和创作缘由。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课堂中深刻地感受到这门课的魅力。

可见,根据STEAM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STEAM教学理念强调课堂的实践性和合作性,而让学生有更多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的机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与互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帮助、查缺补漏、共同进步,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讲述“黑客”的故事,在故事中穿插知识的讲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此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黑客”“病毒”等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学生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合作探究任务,如“探究计算机病毒的含义”“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探究计算机病毒的历史”等,每组学生需要根据本组的探究问题设计简要的解说内容,且讲解需要包含多個维度,每名小组成员负责一个维度内容的撰写。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负责人进行解说。在所有小组负责人发言完毕后,教师应当将学生讲解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以巩固本次课堂教学的成果。此外,教师也可以播放介绍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传播过程的视频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应该以探究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来带领学生探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阶段,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践行STEAM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题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顺利找到深度探究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突破口 [3]。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表格制作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室墙上的课程表,分析其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审美偏好设计个人课程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总是让我们赏心悦目,结构合理、画面优美的课程表能激起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带领我们进入学习的乐园。因此,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优美、实用的个人课程表”。接下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用Word或Excel软件制作符合其审美的课程表。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教师还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个人课程表,同时让学生对制作步骤进行简要介绍。

用情境来推动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奇特之处,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发挥出STEAM教学理念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教授学生科学、健康使用互联网的方法,成了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张逸芸.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J].好家长,2017(50).

[2]宋莉萍.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2018(04):136.

[3]蒋沛均.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J].文理导航(下旬),2017(09):8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STEAM理念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基于STEAM理念的青少年音乐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STEAM理念的“DIY创意水晶”项目研究与实践
基于STEAM理念的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基于STEAM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跨学科模式探索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有关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