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反“交银赎罪”

2023-03-28沈栖

检察风云 2023年6期
关键词:徒刑交银赎罪

文/沈栖

清军入关之初,降臣龚鼎孳以开国之初,应行宽大之令为借口,为贪官污吏求情,被多尔衮拒之,并严格规定:凡贪赃者计赃论罪,重者处以死刑。顺治帝14岁亲政后,在位10年,承继多尔衮摄政时期的做法,严惩贪吏,肃整纲纪,笃信“重典治乱世”。

《尚书》早有“金作赎刑”一说。《晋律》规定免官可抵三年的徒刑,这是“以官抵罪”的开始。此后隋、唐、宋各代均发展了严密的“官当”制度,其中尤以《大唐六典》最为完善,它详细规定:“五品以上,一项官职当徒刑二年,九品以上,一项官职当徒刑一年;如罪小官大,留职叙用,罪大官小,抵罪之后,余罪以钱收赎;因抵罪免职,一年后降原官一等任用。”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力反“交银赎罪”旧律。

顺治十二年(1655)十一月,顺治帝下达诏谕,称:“贪官蠹国害民,最为可恨。向因法度过轻,虽经革职拟罪,犹得享用赃资,以致贪风不息。嗣后内外大小官员,凡受赃十两以上者,除依律定罪外,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其家产入宫。”赃银十两即被籍没家产,对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然而,顺治帝的这一诏谕却受到廷议。顺治十六年(1659)初,山东巡抚刘允谦上奏,就犯下斩首之罪的贪官周一聘因赃银尚未追完,请求暂不处死,待追完赃银再行处决。顺治帝明确指出:“贪官污吏,问拟秋决,即按期处决,何得以追赃未完又请监候!今后凡系贪污应秋决者,不许再请停决。”可见,他惩治贪官并不以追赃银为主要目的,该严惩的“按期处决”,绝不懈怠!是年,顺治帝面对官场“贿赂公行”的腐败痼疾,又下令加重对贪官的惩处,其谕旨称:“前因贪官污吏剥民取财,情罪可恶,故立法严惩,赃至十两者,籍没家产,乃今贪习犹未尽改,须另立法制。今后贪官赃至十两者,免其籍没,流徙西北地方,其犯赃罪应杖责者,不准折赎。”赃银仅十两者除了籍没家产外,还得流徙和杖责,且“不准折赎”,委实令贪官心惊胆寒!

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十七年(1660),颇有声望的兵部尚书林起龙上疏,建言走“交银赎罪”的老路,其理由是:“犯人惧罪,不吐真赃,岁少赃赎,以致亏饷”,主张“交银赎罪”。林起龙以治理卓识而受朝廷青眼(《清史稿》云:林起龙“国初言事侃侃,……用言事致显擢”),因此,顺治帝对其奏章并没有立马表态,而是交由刑部等九卿科道集议,结果九卿科道集议竟然都赞同林起龙“交银赎罪”的奏议,甚或有人主张以此“济饷”而充实国库。

于是,顺治帝义愤填膺地写下这么一篇谕旨:“贪官蠹吏害民,屡惩弗悛,不得不特立严法,冀人人畏惧,省改贪心,始不负朕惩贪救民之意。今林起龙疏称,只缘法重,以致人犯抵死不招,追赃甚少。尔等会议,请仍照旧律拟罪,赃追入官,以助军需。夫与其畏法不招,何若使其畏法不贪;与其餍足贪腹,以赃济饷,何若使其不贪,民得丰裕,国赋亦充。朕明知立法既严,于贪官蠹吏有所不便,必怀怨心,但轸念民生,即为贪蠹所怒,亦不遑恤,若不如此,贪风何由止息,小民何日安生。仍著遵前谕行。林起龙所奏与尔等所议,俱属不合,著严饬行。”全篇220字,堪为惩贪治国安民佳作。

据《清世祖实录》载:顺治帝“立法止贪”“不因济饷而贷法”,主政10年期间,严惩多起贪官案,诸如:漕运总督吴惟华、山东巡抚耿淳、云南巡抚林天擎、河南巡抚贾汉复等,受到最严厉惩办者是被处以凌迟极刑的江南按察使卢慎言。

猜你喜欢

徒刑交银赎罪
唐代大理寺探究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例谈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修辞译法的影响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家庭视阈下《赎罪》中的姐妹关系
请判母亲18年“徒刑”
请判母亲十八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