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初探

2023-03-26吴晓琪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减教学

吴晓琪

[摘 要] “双减”政策的主旨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而幼小衔接又要求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以便幼儿能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因此,有不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未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开展教学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关键词] “双减”;幼小衔接;教学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这一过渡,不少幼儿园会在大班阶段教幼儿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内容,以使其进入小学后能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但是,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能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故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全面解读和学习“双减”政策,探寻合理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促进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注重幼儿智力发展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而部分幼儿园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学习的过渡,往往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幼儿的智力教学上。另外,现阶段不少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为了使孩子能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也有部分家长会建议或要求幼儿园对幼儿开展识字、算数等文化知识教学。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少幼儿园开始教幼儿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教育属于超前的智力教育,往往会超过幼儿的智力范围,不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无法达到良好的幼小衔接效果。

(二)幼小衔接教学方式不当

部分幼儿园为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会大幅减少日常教学中游戏活动的比例,而增加文化课程的比例,然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明显违背了《纲要》的要求,且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文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幼儿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导致其不能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也有部分幼儿园虽然执行了《纲要》中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规定,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或要求完成相应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会扼杀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三)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在幼小衔接教学评价中,不少幼儿园主要是将幼儿对理论性和技能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如有研究指出,有27%的幼儿园教师采用具有小学特点的学业评价方法,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不仅无法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会削弱不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后作业设计不当

“双减”政策中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虽然“双减”政策没有对幼儿园作业的相关要求,但是,从其对小学低年段的作业要求来看,幼儿园更不可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然而,为了增强幼小衔接教学效果,仍有不少幼儿园会给幼儿布置一些与文化课程相关的书面作业,缺乏其他新颖的作业模式,不仅违背了“双减”政策的要求,还会导致幼儿在枯燥乏味、繁重的书面作业中对作业产生厌烦、抗拒的情绪。

二、“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一)统筹兼顾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既要促进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也要减轻其学习的负担。要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统筹兼顾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幼小衔接的教学方式要以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为主,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到学校的趣味性,从而能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幼儿升小学后所需的关键素质,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兴趣、纪律性、时间观念等,为其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积极探索多样的幼小衔接教学方式

要促进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根据幼儿的认知、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即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等,这样不仅能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快速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幼小衔接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

为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最终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等,根据这些内容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有助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因幼儿年龄小,认为其不具备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其实,幼儿是最率真的,他们的评价往往最客观。并且,让幼儿参与教学评价,还能激发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教学评价活动,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自身,还能锻炼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等。

(四)合理做好课后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不能布置书面作业,而作业又是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从而有助于幼儿顺利完成幼小的衔接。要解决“双减”政策与幼小衔接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合理做好课后作业设计,阅读类作业、绘画类作业、探究类作业、实践类作业等均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与之匹配的作业。

(五)与小学合力形成双向教育阵地

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全填补幼小衔接的缝隙,因此,就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合力形成双向教育阵地,如幼儿园教师可带领大班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熟悉小学的教学环境,体验小学课堂的教学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小学的感受,通过幼儿的描述分析幼小衔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幼儿园教研人员还可以与小学教研人员共同研究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找出引发两者之间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缩小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双向衔接,从而全面提升幼小衔接效率。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幼儿园既要减轻幼儿课业负担,又要促进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这就对幼小衔接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存在较多的问題,如过度注重幼儿智力发展、幼小衔接教学方式不当、教学评价模式单一、课后作业设计不当,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阻碍幼小衔接,也会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如统筹兼顾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多样的幼小衔接教学方式、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合理做好课后作业设计、与小学合力形成双向教育阵地等。

参考文献

[1]叶榕.“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开展策略——以永修县涂埠幼儿园为例[J].教师博览,2022(21):73-74.

[2]黄冬玲,韦柳莹.“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观察,2022,11(21):36-38.

[3]常宏,李一凡,孙璐,等.“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学前教育,2022(9):4-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双减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