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探索

2023-03-23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2期
关键词:机电环节院校

朱 斌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1)

0 引言

随着职教改革工作的日渐深入,产教融合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国内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科学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办学规模及办学特点,开展综合考量,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法,显著提升机电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率。

1 优势分析

高职院校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应当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创建更为优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并且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做出优化与调整,从而为更深层次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1.1 精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应当在精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计划、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流程。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环节,始终存在技术滞后及目标定位不准等问题,导致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量机电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及失业的问题。追根溯源,主要是由于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当中表现不佳,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而产教融合优势与目的在于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毕业后可以胜任专业对口岗位工作[1]。为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时,可以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精准设定人才计划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理念,立志于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使学生通过机械技术课程、检测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电子电器技术课程学习掌握机电专业知识与机电专业技能,并且顺利通过高职院校阶段性考核,使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流程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以市场人才需求及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标准,可以显著提升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提升机电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契合程度。确保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能将所学知识与所掌握的技能合理应用于工作环节,实现学以致用,助力企业完成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赢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不仅是机电专业学生与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社会整体发展存在密切关联[2]。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众所周知,机电专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与职业院校育人目标高度契合。但受到各种外界因素与内部不稳定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式接受状态,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无法完成知识内化,更加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学生虽然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但实践操作能力始终并未得到有效培养,成为机电专业学生无法胜任对口岗位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部分机电专业教师侧重于传统技能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展开精准示范,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操作完成模仿式学习,学生则处于机械式学习状态,动手能力虽然得到培养,但缺少理论知识作为补充,对操作原理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完成技术创新,只能胜任基础性操作岗位[3]。不仅如此,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理念为主,缺少创新性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严重脱节,而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当对外聘请机电专业工程师或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组建实践型教学队伍,与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在技能培养环节,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并且由合作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充足的技术设备支持。首先,科学设置模块化教学任务,确保机电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其次,将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与企业先进机电设备引入实训教学现场,实现技能训练与岗前训练无缝对接,紧随社会发展步伐。最后,科学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在校内帮助学生完成角色与身份转变,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或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实际用人需求[4]。

1.3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无论是国家层面对职业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还是市场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创新性要求,都可以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同时也对职业院校机电专业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对外寻求合作,创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重视程度,树立以机电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深度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优化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以赛促学”的现代化培养机制,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素养考核活动,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2 建设策略

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不仅清晰设定人才特征,而且需要从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方面做出调整。为此,机电专业教师应当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计划、培养机制及培养理念等方面开展深度探索,创设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

人才培养计划是提升专业性人才培养效率、落实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依据,科学设计机电专业人才计划,直接影响人才培训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环节,主要考虑学校元素与学生元素,导致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探索更为高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应当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创新合作育人计划,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框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确保教育、实践教学与实践训练、现场应用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真实技术水平,使学生在各个教育与教学环节得到有效培养,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机电技术,并且将所学到的技术与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实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构建深度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共同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助力[5]。

2.2 设定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终身教育早已成为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现代学徒制符合终身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首先,现代学徒制更强调能力本位,不仅要求学生胜任基础性工作,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开展有效培养,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完成技术水平提升与技术积累,完成岗位创新,适应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并能随着技术更新而做出调整,顺利实现职业升迁或转岗就业,学生实现平稳发展、可持续发展,拥有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助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产教融合视野下,现代学徒制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优化传统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这一特征。学生在产教融合环节,体会学生与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此为出发点,抓住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借助一切有利因素、有利平台与载体,科学设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现代化职业人才培养框架。

首先,在机电专业教学环节不断渗透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确保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实现融合发展。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准则及行业规范等职业素养相关内容。在素质教育环节,则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展开有效培养,确保学生在专业课教学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将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课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训环节、实习就业环节。

其次,将“以学促进”理念融入职业教育辅助平台当中,确保平台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环节中的价值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由机电专业学生与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项目训练队伍,将各种技能训练任务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审视自身技能储备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之处。教师结合学生表现积极调整、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加强职业素养训练,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职业素养巩固与形成,实现以学促教目的。在职业辅助平台中,学生可借助一切互联网设备开展线上学习,教师也可以以此为载体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在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对口工作岗位当中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6]。

3 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契合,二者融合可以作为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通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定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等方式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同时,为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合作企业创新发展乃至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助力。

(03)

猜你喜欢

机电环节院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