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班牙文学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2023-03-22施佩杉

雨露风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骑士西班牙

为了更好地保护封建统治者,西方骑士制度逐步建立并且发展起来,骑士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在欧洲文坛,很多作家开始对骑士精神进行描写,其中以各类小说和抒情诗居多。各种类型的骑士形象,在欧洲社会获得广泛的好评,这其中以《堂吉诃德》和《熙德之歌》最为著名。

一、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在这个时期,骑士精神是西方主流社会最为主要的精神,也是西方社会发展中主流社会对于自身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西方国家中,针对骑士的培养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子弟如果想成为骑士,他必须在七八岁后,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级相应地在封建主及其夫人身边当侍童,十四岁后为随从,即见习骑士,接受专门武士骑士训练,二十一岁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隆重的仪式,才正式取得骑士封号。因此可以说骑士精神是一种基于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文化,其本质是封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

骑士精神其实是欧洲上层社会贵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总的来看,它是以个人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格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也不乏欧洲各民族自远古开始就逐步形成的慷慨奋勇的精神。通过把个人对于社会的爱,对于民族的情感以及个人在自身的奋斗中所展现出的各类精神属性进行综合,形成的骑士精神,最终成为欧洲中世纪时期最为主要的精神,对于整个欧洲的发展以及欧洲各个民族性格的塑造都有巨大影响。总之,它使现代欧洲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品格。因此可以说骑士精神是整个社会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一种精神,通过骑士精神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们也能在其中感受到整个欧洲社会的变化。

二、西班牙文学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通过分析欧洲的历史不难看出,骑士制度的出现是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到了中世纪,骑士制度在欧洲达到了顶峰,在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制度以后,骑士制度也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走向了灭亡,但是在骑士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骑士精神却没有消散,并逐步成为了欧洲社会最为主要的精神象征,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推崇与喜爱。

《熙德之歌》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史诗之一,这一作品通过对熙德进行艺术化的描写,借助谣曲的方式,把西班牙民族特色与民族英雄的形象展示给广大民众,也把熙德自身虔诚的信仰与坚韧的意志展示在世人面前。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影子,也有一定的艺术加工。这部作品也是很多文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研究中世纪西班牙历史与西班牙文化转变的重要依据。作品通过熙德抗击摩尔人、收复国土以及进行民族独立战争等故事,使骑士这一形象得到了全面的展示,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熙德之歌》这一史诗不仅仅描写了熙德自身的英雄气概,同时还描写了熙德的儿女感情。熙德在被流放以后,首先去了修道院和妻女告别,在熙德成功以后也是首先把自己的妻女接回到身边。在《熙德之歌》中,第三部分就是写了他的家庭生活,他尊重女儿的选择,給女儿陪嫁大量的财宝。在女婿被判以后,他强烈要求国王惩罚杀害女儿的凶手。熙德的宽厚还表现在对待民众以及俘虏的人才,在和摩尔人作战的时候,他可以在战场上拼命,但是在战争胜利以后,熙德认为这些摩尔人是他们的俘虏,杀了他们不人道,而是要让他们真正地臣服于自己,所以熙德并没有选择杀害他们。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是骑士文学在欧洲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欧洲在中世纪时期骑士文学的集中体现。《堂吉诃德》的面世,意味着欧洲骑士精神与骑士制度正逐步走向衰亡。在整个作品中,通过对于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各类荒诞行为的描写展示出整个社会当时的变化。

忠实却自私自利的农民桑丘,如人性的两极;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品质高尚、富有学识、对爱情忠贞,一生为成为骑士而奋斗,虽然行为荒诞,但却令人敬佩,他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骑士文学的消逝;桑丘是享乐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文盲,有些小自私,却始终如一地忠实于堂吉诃德,在做总督时明辨是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始终对未来怀揣希望。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描写,表现出堂吉诃德在现实与理想间无能为力的悲哀、矛盾,亦展现骑士精神在当时的归宿——消逝。作者笔下的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追求虽不合时宜,但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许。

纵观骑士精神出现时所处的时代,这种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统治者对于当时社会的要求具体的体现,具有骑士精神的人首先符合统治者对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符合了民众对于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西班牙文学作品中骑士精神的转变

(一)从英雄主义到人文主义

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骑士精神的核心就是英雄主义。从《熙德之歌》到《堂吉诃德》,主人公都是作为一个孤胆英雄式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为了国家的解放,为了自己所追求的英雄主义,两个主人公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熙德之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英雄主义在熙德身上的体现。熙德身上的英雄主义主要表现在勇敢,在困境中能够坚强面对。熙德有军事才能,在战斗中善于运筹帷幄,做到以少胜多。他的勇敢首先体现在国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没收他的家产,下令全国老百姓不许给他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他没有绝望,没有乞求,而是坦然面对,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平。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他用两大箱子黄沙从犹太人手里换来钱,作为自己的军需,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但史诗中更多的是描写了熙德在作战中的勇敢,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以一当十,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自己的部下,为他以少胜多、战无不胜打下基础。熙德的勇敢不仅体现在个人战斗能力方面,还体现在他善于运用战略战术方面。在第一次与摩尔人战斗时,他利用伏击战,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绩。在攻占阿尔科塞尔时,他佯装自己粮草耗尽,诱敌深入后,用调虎离山之计取胜。从熙德在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看出熙德的英雄主义不是狭义的个人英雄主义,不是路见不平的侠客,而是有远见,善于运用军事谋略来取胜,具有大将风范的领袖。

在《堂吉诃德》中,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落魄的乡绅,同时也是一个游侠,他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购买骑士小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流浪天涯,虽然最终他也没能战胜外部的世界,但是却给读者展示了一个迎难而上的英雄的形象,也给人们展示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敢于反抗命运的英雄的形象。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美好的,专情于自己效忠的杜尔西内亚公主,怀揣着正义勇敢、锄强济世的想法,去和他认为的恶势力做斗争。这恰恰是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1]

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欧洲社会对于骑士精神的崇拜与需求也开始逐步弱化,因此很多文学作品开始逐步批判原有的各类社会制度,从最开始对骑士精神的肯定和崇拜,到堂吉诃德时期的批评中肯定,实现了从英雄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当时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给整个社会的精神转变带来了新的风尚,因此也就为堂吉诃德这一作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西班牙骑士文学发展历程中,《熙德之歌》是开端和基础,而《堂吉诃德》则试图为该文学画上了句号。[2]

(二)从大人物到小人物

《熙德之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出身的少年,虽然被当时的皇帝阿方索六世流放,但是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力获得了下属的尊重,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独霸一方以后,熙德最后依然向阿方索六世俯首称臣,因此可以说,在西方的骑士精神中,忠诚于君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精神品质。

史诗中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君,他缺乏分辨能力,偏听偏信后流放了熙德,剥夺了熙德的财产。在和熙德和解后,赦免了熙德,却自作主张为熙德的女儿做媒,酿成大悲剧。但就是这样一个君主,熙德却从来没有怨恨过,也没有真正背叛过。国王处罚他,他接受处罚,虽然心中有很,但恨的不是国王,而是陷害自己的奸臣。因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主要是为当时的封建制度服务,骑士都有自己的服务目标,他们一旦追随自己的目标,就会赤胆忠心,不会背叛主人。这种思想和我国古代侠客的思想一致,那就是忠君思想。《熙德之歌》中的忠君思想和我國侠客有所不同,他们忠君的对象是国王。在真实的历史中,熙德投靠过摩尔国王,但是在文学作品中这段历史并没有展现,因此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熙德是一个完美的理想的骑士化身。

在作品《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小人物,作为一个老乡绅,受西班牙骑士精神影响,时刻以骑士的行为方式来要求自己,他不避艰险,勇者无惧。[3]以至于到后来竟然雇了侍从桑丘,骑上瘦马洛西南特就要成为游侠,要去锄强扶弱。为了自己的理想,他生活在无尽的幻想之中,一路碰壁却依旧执迷不悟,总惹出笑话。然而这样总是引人发笑的小人物,也有着大人物的值得让人敬佩的方面,书中写道:“那么多的冤屈需要伸雪,那么多的不义需要匡正,那么多的强暴需要铲除。”英勇、公正、嫉恶如仇的骑士精神促使他面对敌人时总是无所畏惧地冲锋陷阵,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与“风车”这一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从以上的两部作品中,我们都看到了骑士精神自身所表现的品质,虽然这两部作品所展示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有着巨大的不同,但都是不同时代的骑士精神最为典型的展现,两部作品中都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精神、家国精神和骑士的真诚坚韧精神,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完美的骑士精神的追求。

四、结语

骑士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骑士精神的出现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欧洲社会从传统的宗教社会逐步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骑士精神自身所具有的忠诚与自由等特点也为现代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施佩杉(2001—),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

注释:

〔1〕朱景冬.塞万提斯评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张倩,徐婷.从《熙德之歌》看中世纪西班牙的骑士精神[J].文学教育,2016(34):35-37.

〔3〕董芳军.《堂吉诃德》中骑士形象的双重性[J].青年文学家.2020(15):136.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骑士西班牙
西班牙(三)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克里夫兰骑士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