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3-22王新波

职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王新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担当使命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新论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指明了前进方略。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动力。职业教育必须戮力前行、积极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各个层面的推进上,充分发挥出作为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带领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我们既要认识到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必胜信念。众所周知,教育是把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基础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无疑成为我们历史耐心和信心的重要源泉。实践经验表明,面对规模巨大的人口体量,单一类型的教育供给显然既不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不适应人们日益丰富的受教育需要。因此,必须更加坚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补齐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类型短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随着人口结构的加速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正在下降、人口政策调整效果尚且有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需通过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实现从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的转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和优质资源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对在职人员培训、托幼和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老龄人口继续教育提出了更大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本增量素质,更要努力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素质,还要积极为不断加速增长的老龄人口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类型定位,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为十四亿多人口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终身教育与培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必然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基、兜底、蓄势、赋能和铸魂的重要作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在“五个一批”中作用突出,“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实践经验。千千万万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职业院校平均每年培养近1000 万名毕业生,为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说,职业教育有力托起了社会底部,有力支撑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需要继续发挥好兜底、赋能的支撑性作用。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要服务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要求,质量评价突出就业导向,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跃升;要服务共同富裕,充分发挥促公平保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功能,通过增强技术工人、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群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有效提高其创收的能力,使其尽快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对于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方面,物质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技能支撑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国际实践表明,实体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战胜金融危机的利器。因此,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与科技发展趋势的有效对接,是做强实体经济、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职业教育文化功能的彰显。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是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与劳动操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教育,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发挥好职业教育的德育功能,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劳动观,培育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励青年学生和广大劳动者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实干兴邦的精气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此,职业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重要作用的同时,全面加强面向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普通学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服务以及面向全社会的劳动风尚弘扬与培育,促进全体人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都把生命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生产环节切实加强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因为在人类发展史中,生产环节是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最主要的人类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从蓝天保卫战到秦岭拆违建,从保护东北黑土地到长江十年禁渔,都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效果。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成为人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未来,在我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各地和各职业学校要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双碳”目标、新能源与绿色经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招生规模、课程教材内容,在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中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旧设备、旧工艺,在教师培训与评价导向中增加与节能环保、生态保护有关内容的比重,加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力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新设备、新工艺、新课程、新教法的研发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主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通过建立合作学院、培训中心,邀请相关人员来华培训,与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培养了数十万技术技能人才,展现了大国担当。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外交合作中经常被提及的议题选项,“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 正在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亮眼品牌。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开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主场,2022 年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主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形成了“会、盟、赛、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和新范式。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要继续推进本领域区域间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世界变局,持续深化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充分汇聚吸收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为我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