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方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

2023-03-2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误治热性咽痛

焦 锟 徐 玲 于 磊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1;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咽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大多立即想到是炎症、热证,会习惯性地选择一些有消炎作用的西药或者寒性的中药。中药饮片中诸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均有清热解毒利咽喉之效,常用于治疗热性咽痛,均为大众所熟识。中成药方面更是有很多,如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片等。诚然,以上方药治疗热性咽痛效果显著。但事实上,咽痛亦有属于寒湿证者,此类咽痛往往被医患忽视。魏瑞仙等[1]提醒临床医生治疗咽痛不可只知清热解毒,也要重视寒性咽痛。

1 研究寒湿咽痛的缘起

笔者曾有亲身经历,某次在吃香蕉后1~2 min 即出现咽痛难忍。细思并无外感因素与表现,怎会突发咽痛?考虑到吃香蕉与咽痛在时间上紧密承接,应与吃香蕉有关。咽痛一般多被认作热证,若是热性咽痛,不会因吃寒性食物而诱发或加重。由此反推笔者此次咽痛极有可能是寒邪导致。而香蕉性寒,食之咽痛,辨为寒性咽痛无疑。于是使用镜子,自行望诊咽喉,但见咽部色淡不红而偏肿,又排除热邪。笔者舌苔平素即是白腻而今依然,故由咽部偏肿、苔腻均可判断兼夹湿邪,最终辨为寒湿咽痛。当时汤药不便,想到随身携带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考虑其为温性而服用,2~3 min 后痛立消。附子理中丸有温脾散寒之功,此处移做治疗寒湿咽痛,虽未为精准,但因汤药不便而其温性可用,情急而用之,却收速效,心中沾沾自喜,并未继续钻研此证当用何方主之。后看到姚志峰[2]临床报道患者在急性咽炎治疗过程中吃雪糕3 块即嘶哑失音,先与《伤寒论》所载半夏汤一剂,服后半小时即可发音。此案虽未见明显咽痛描述,但先前急性咽炎当有中医湿热之邪,吃雪糕导致寒闭湿热,用半夏汤辛温而散且除湿,迅速发声。此案对笔者亦有触动,加之先前自身经历,以及在生活与临床诊疗中发现,寒湿咽痛常常被误诊误治,以上诸多缘分促使笔者留心钻研寒湿咽痛与半夏汤。

2 寒湿咽痛的机制

中医认为实证疼痛的机制为不通则痛。从病邪致病特点来看,火热邪气主炎上,易致气血壅聚不通而痛,故而热邪侵袭咽部自可导致咽痛。除热邪之外,寒邪主收引凝滞,亦可引起不通则痛。咽部受寒,寒邪收引凝滞会导致咽痛;又因寒邪伤阳,从而影响脾运化水液,使得水湿停聚咽喉,咽部出现滤泡增生、悬雍垂肿等湿邪征象。临床上由寒邪导致的咽痛并不少见,但往往被习惯性当成热证来治疗,结果是咽痛缠绵或加重。

3 寒湿咽痛的成因

本证成因,(1)外感寒邪,寒邪仅客于咽喉,闭阻此处阳气而湿邪生,寒湿结聚咽喉,出现不通则痛。(2)贪凉饮食,伤及咽喉,导致寒闭阳气而湿生,寒湿阻滞咽喉而痛。笔者自身有此体验,此外刘松涛[3]报道1 例平素咽痛患者,每于贪凉饮冷诱发,就诊时因2 d前吃冰冻西瓜咽痛又发者,用半夏汤加味而愈。文中强调夏季炎热,人们贪凉饮冷严重,夏季咽痛要注意此证。(3)过用或误用寒凉药物而伤及咽喉,导致咽部不通则痛。比如西药方面各种消炎药,中药方面各种寒凉清热解毒之药。此种情况尤其应引起医学界重视。

4 寒湿咽痛诊断要点

4.1 望诊 咽部不适,务必望诊咽部,此为判断咽痛寒热属性最直观的判断方法。望诊咽部,要注意以下几个部位,分别是扁桃体、悬雍垂、咽颊、咽腭弓、咽后壁。咽部红肿实际上指的是扁桃体和或悬雍垂、咽后壁的红肿。热性咽痛,望诊咽部为红肿,因热邪使得气血壅聚。

寒湿性咽痛,望诊咽部各部位均为偏淡白之色,提示非热而为寒,这是咽痛属于寒证的谛证。悬雍垂淡白而且肿,可兼见咽后壁正常红色,但出现壁滤泡增生,这些提示兼见湿邪。此外,尚应注意对照舌象,多为舌淡白腻苔,仍支持寒湿这一诊断。

4.2 问诊 问诊方面,热性咽痛患者往往自觉咽部有热感,寒湿咽痛患者无此感觉。在疼痛程度上,一般不易鉴别。在咽痛诱发和加重因素上,寒湿咽痛可由服用寒性饮食以及药物而诱发或者加重,反而在吃辛辣食物时,一般不会被诱发或加重咽痛,这与热性咽痛情况正相反,医者务必重视这个信息。寒湿咽痛在误用寒性的饮食以及药物时,一般效果不明显,或是用后很快会感觉咽痛加重。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此时若加大用量使用寒性药物,咽痛也可能减轻,但此处不是向愈,而是寒凉药性打压正气,使其无力抗邪,正邪交争程度变缓,从而疼痛可被缓解。

4.3 切诊 寒湿咽痛证,医者须仔细诊患者右寸脉,当为寒邪导致脉象。笔者所诊多以紧脉为主,紧脉主寒,而热性咽痛大多见到数脉,以此从脉象上辨寒热,大方向即不会错。

4.4 闻诊 对于寒湿咽痛证的闻诊,笔者尚无经验,亦未见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闻诊对鉴别咽痛属于寒湿证或是热毒证意义不大,依照前3 种诊法,已然可以做出诊断。

5 治法与方药

既是寒湿咽痛,自然要用辛温药,温以驱寒除湿,辛以散之。笔者认为《伤寒论》所载半夏散及汤为主治之方。2 方组成相同但剂型不同,笔者仅用过半夏汤,未用过半夏散,故此处仅论半夏汤。此方由半夏、桂枝、炙甘草3 味药物组成。半夏辛温而燥,可燥湿化痰散结,治疗寒湿咽痛,《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咽喉肿痛”。桂枝辛温,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而散寒止痛,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炙甘草甘平,取其缓急止痛。三药合用共奏散寒除湿,开结止痛之功。临床上早有医家应用本方治疗咽痛相关疾病。段享建[4]用半夏汤治疗慢性咽炎属寒证者。余洪刚等[5]报道半夏汤对喉痹、慢性咳嗽、咽中异物感、喑哑等属风寒痰湿郁阻咽喉者疗效甚佳。谢兴笔[6]对半夏散及汤加桔梗治疗寒凝痰结型慢性咽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本方比西药克拉霉素片疗效更好,此方应引起医患重视。

《伤寒论》中所用为洗过的生半夏,因半夏有毒,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医者为求稳妥多用炮制的半夏。针对寒湿病邪,笔者常用姜半夏。原著中桂枝去皮,甘草要炙,笔者选用当今桂枝与炙甘草。原著中三药等量,分别捣筛后混合,半夏散要用白饮服方寸匕,半夏汤是煮散,将水200 mL 煮七沸,再放两方寸匕的药粉煮3 沸。特殊的服用方法是少少咽之,使得药力直接作用于咽喉,更直接地发挥治疗作用。

笔者开半夏汤,其常用量为姜半夏9 g,桂枝10 g,炙甘草9 g。可酌情调整用量,又可随证加味。咽肿痛甚且色不红者,可酌加细辛、白芷辛温散寒、除湿止痛;咳嗽有白痰或咽堵,可加厚朴、苦杏仁;咽部色淡且偏暗,是为夹瘀,可酌加当归、川芎;兼轻微恶风寒,可酌加荆芥、防风;风寒甚者加麻黄、细辛;胸闷者,可加紫苏叶、厚朴;苔白腻者,加茯苓。笔者对于半夏汤采用含咽服的方法。

需要指出对于寒湿闭阻严重者,亦可学仲景而考虑使用生半夏。周平生[7]统计《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42 首,所用基本全为生半夏。正如唐瑛[8]设想生半夏对咽喉黏膜的刺激,是否恰为其治疗寒闭咽痛的体现?其强调在辨证准确,控制好用量和服法的基础上用好生半夏。此观点笔者甚为认同。冷伟等[9]通过文献考证并学习现代医家经验,在需要使用半夏时,均选用生半夏,最高用25 g,未见不良反应且疗效较制半夏为佳。

6 寒湿咽痛被误治的后果

对寒湿咽痛患者,若误用清热解毒利咽之方药,可有2 种情况。(1)咽痛越治越重。此时正气虽受克伐,但仍能对机体做出警示,提醒医患当改弦更张,从寒湿来治。倘执迷不悟,殊为可惜。(2)咽痛症状有所减轻,但正气受损,并且寒湿之邪潜伏不去。具体而言,如果误用寒凉无效而医患仍不反思,认为病重药轻,常常会采取加大清热解毒之药量继续服用。如此猛烈误治,也可使得咽痛减轻,但这是打压正气,正邪不再交争的结果,使得寒湿长期盘踞,并重伤正气。此种误治情况令人痛心疾首。

7 医案举隅

李某,男性,本校学生。2020 年6 月就诊。该生3 d 前因外感风寒而恶寒发热,服用退烧药而当日热退,次日现咽痛难忍,自服药2 d 未缓解,因此来诊。笔者望诊见其胖大舌,舌边有齿痕,苔白微滑,咽部不红且色淡,肿显,无任何热象。问诊知咽痛难忍,口不渴,无咳嗽,平素易有白痰。资料收集到此,不必诊脉,已有判断,告知其为寒湿咽痛,若是作热性咽痛而用清热解毒药物来治,则无明显效果甚或加重。该生听言随即称是,言其已自用银翘解毒丸2 d,效果不显,且有加重趋势。诊脉略浮紧,沉取略弱,不否定寒湿诊断。于是处以半夏汤加味,具体如下:姜半夏9 g,桂枝10 g,炙甘草6 g,荆芥6 g,防风6 g。共3 剂,一日3 次,一次100 mL,饭后含咽温服。此处用荆防是考虑到病从表来,虽经发汗,但脉仍略浮,当有轻微表邪残留,少用之以疏散。服药一剂痛减,3剂痛消。又用香砂六君丸健脾行气除湿善后。

朱某,女,教师,2022 年1 月就诊。素有咽痛,痛时常自服用蒲地蓝消炎片以缓解。数年前曾因咽痛请笔者诊治,当时望诊其咽喉色红,扁桃体红肿接近Ⅱ度,其咽部病变属于热证。自称用蒲地蓝消炎片至最大量,咽痛已经缓解五分,但胃口变差,又有疲惫感。观其舌淡胖微有齿痕,舌苔白稍腻。由此可知,患者已有脾胃虚寒生湿之象,治疗当祛邪扶正兼施。笔者为其开清热解毒利咽喉兼以健脾除湿开胃之方,5 剂后咽部肿痛消、胃纳开、气力足。嘱其忌口辛辣与寒凉,且不要一觉咽痛即自用寒凉药物。此次咽痛来诊,伴声音嘶哑3 d。望诊其咽喉并不红,扁桃体Ⅱ度肿大且颜色淡白不红。患者在此次咽痛初见之时,为迅速缓解咽痛于诊所输消炎液体,咽痛减轻五六分,却见声哑。望其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均较为明显。切诊右手脉寸沉略弦关弱,问诊知其又见疲惫、纳呆,并且几年来依然时常大量服用寒凉药物治疗咽痛。以上证据表明,患者此时已转为寒湿咽痛,且脾胃虚寒较数年前更重。治法当以散寒除湿止痛、健脾和胃,用半夏汤加香砂六君子合方化裁:姜半夏9 g,桂枝12 g,炙甘草9 g,细辛3 g,陈皮12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党参12 g,砂仁3 g(后下),生姜9 g,大枣3 个(掰)。5 剂,一日3 次,每次150 mL,饭后1 h 含咽温服,并且只服此汤药,停用其他治疗,忌口寒凉、辛辣、油腻饮食。复诊时咽痛几无,扁桃体变为Ⅰ度肿大,颜色接近正常之淡红色,胃口变好,体力恢复一些。效不更方,又服3 剂而愈。笔者考虑将此方稍作变化做成散剂为患者巩固调理,患者委婉拒绝。

以上2 则寒湿咽痛医案很有代表性。第一则医案是服用寒凉之性的银翘解毒丸而咽痛加剧,第2 则医案是长期、过量使用寒凉药物,久而久之使得原本的热性咽痛转为寒湿型。此种情况当引起足够注意,王惠君[10]对此有充分认识,认为即便对于热性咽痛,在用药时也要注意防止过用寒凉的问题。

8 结语

咽痛为小恙,被普遍认为是炎症、热证,患者常自服消炎药或清热解毒药。此为不诊而治,即便歪打正着,终非万全之策。若医者对咽痛患者诊查不细,或如患者一般有咽痛是热证之思维定式,此为失职。在生活中或临床上,对于寒湿咽痛不诊而治且治错或误诊误治的情况不在少数。《伤寒论》中半夏汤为治疗寒湿咽痛之主方,明了寒湿咽痛证以及半夏汤之应用,对于患者而言,可减少自行使用凉药的错误,积极寻求中医师的帮助;对于中医学子而言可提升技能,并使父母亲人以及自身免受误治之苦,践行仲景序言所讲“上以疗君亲之疾”和“中以保身长全”;对中医临床工作者而言,可避免误诊误治,并解决此类患者痛苦。阐述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此事虽小,却极有意义,愿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猜你喜欢

误治热性咽痛
《临床误诊误治》2023 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 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年投稿须知
《临床误诊误治》2022年投稿须知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醋和酱油能治咽痛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