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前导学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2023-03-22江门市江海区朗晴小学刘惠玲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前导导学计数

文/江门市江海区朗晴小学 刘惠玲

进入信息技术2.0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信息,把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延伸到课前,运用各种课前导学策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提前预习、自主探究,现在就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下课前导学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问题上进行探讨。

首先,课前导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导学任务、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倍的认识》为例,数行结合,直观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创设一个生动情境设计,带学生走进美丽的秋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对呀,秋天就是这样收获的季节,五彩斑斓的季节。瞧,花坛里的菊花盛开了。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这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学的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其次,课前导学的策略应用要注意梯度性、层次性、思维性。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为例,利用课件直接呈现小汽车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再呈现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连一连,让学生经历“想象——具体——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搭建出合理的课前导学教学环境,使得学习更加富有趣味,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更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课前导学应根据学案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反思,并不断自主修正,是促使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合理的有效渠道。

一方面,课前导学常用的方式有:“前置探究单”,像学生的自学大纲,也像教师的教案,只是通过练习展现;利用“在线导学”“学案导学”“微课视频导学、微课导学”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对教学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生为本,彰显思维品质”,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信息,把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延伸到课前,运用各种课前导学策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提前预习、自主探究,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问题导学一般情况下主要叙述的就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引导不仅仅能够给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而且是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例如,《一千有多大》教学片段教材安排大量的例子说明一千有大,但对用什么方法说明时,学生总是不能选择合适的单位(或物体)描述,体会不到计数单位千和百、十之间的关系,对数大小的真实感知不强,例子多了方法反而不明显,结构反而不清了。为此,笔者曾让学生带着问题前置学习,再到课堂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问题:1千粒米真的要一粒一粒数吗?如果不要,可以怎样数?课上反馈环节,学生有的借助重量推理——称50粒米重量,再找20个这样的重量;有的通过100粒1堆,数出10堆;有的通过量杯量……接着笔者呈现零散摆放的1000个小方块,问:图上有几个小方块?你还会一个一个数吗?学生在思辨中逐渐明白,原来把10个堆成一条,100个堆成一面,1000个堆成一块很方便数出1000,这时老师问:怎么不是1100个?学生这时明白10个一百是1000,100个一是1000,从而突破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也促进学生对方块模型和计数单位的对应关系,感受到方块计数模型的合理性。

课前导学的合理应用,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对新知识提前预习、自主探究,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小初学习能力培养的衔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善课堂效率,从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前导导学计数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这样“计数”不恼人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