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小学思政教师

2023-03-22韶关市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刘华华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法治

文/韶关市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 刘华华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非思政专业为主,且大多数是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道德与法治学科。受教师年龄、专业、学历、观念、素质、兴趣、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加上不同学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管理力度、制度、评价等方面参差不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下称思政教师)在重视程度、备课与上课质量、育人效果等方面也天差地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思政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未能较好地体现出应有的家国情怀,未真正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一、要在思想上体现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这与教师个人是否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关。一般而言,广大教师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却忽略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缺乏高站位、深层次的思考,在思想上认识不深、站位上高度不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应始终站在这个政治高度去看待这份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时刻牢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自己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工作而言,没有所谓的价值高低之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教师都肩负着同样的时代赋予使命。每位教师都需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为教师,是党和国家悉心培养的人才,要以感恩回报之心、以“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努力为党为国培育人才,要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职责与使命,才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家国情怀,也是一种理想信念。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只有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内心认同,才会时刻带着光荣感、使命感、荣誉感、幸福感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

二、要在政治上体现家国情怀

从广义角度讲,广大教师都是思政教师中的一员,都应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下功夫。这是家国情怀政治站位高的一种体现。

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六个要”,政治要强为首,对党的先进理论知识要做到常学常新,时常关注时事政治,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气神”。要具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和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自觉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联系,探讨在思政课上和其他学科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根据实际渗透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特别是要形式多样、科学有力地向学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等,共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切入点上专题思政课,引导学生畅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数学教师可以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高到超过1.2万美元,多年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作为素材用在数学课中的问题设计与解答上,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政治认同;体育教师可以时常将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为素材融入到体育课,引导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促进学生关注国内国际体育赛事,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要在行动上体现家国情怀

有的小学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只是在教小学生,只有在不平凡的岗位或境遇下,才有机会体现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轰轰烈烈的,这是片面的认识。思政教师的家国情怀,除了体现在思想上、政治上,还体现在行动上,即是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尤其是课堂教学上。小学思政教师是否紧扣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是否以生为本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否立足真实生活体现德育生活化、引导生活德育化,是否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导知情意行相统一,是否注重家校联系建立校内校外共同育人机制,是否重视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等等。这些都是衡量小学思政课教师是否把家国情怀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指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工作指南,思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悟、研究实践,把握好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5大核心素养,把握好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内容,注重知识传授、情感激发、价值引导、行为体验、评价导向相结合,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2021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教育重大决策的关键。作为小学思政教师,应该更具有政治敏锐性,把握“双减”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做“双减”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实践者,校内做到应教尽教,积极做好“减负提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推进“双减”落地见效,以自觉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双减”的重大决策部署,践行自己应有的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略谈“家国情怀”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