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对珠三角旅游广告语的生态翻译分析

2023-03-2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梁文燕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告语珠三角译文

文/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梁文燕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指人类群体以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体验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集体情感,表现为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

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是促进文化自信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雄厚,文化特色鲜明,是广东省入境旅游的核心旅游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将珠三角地区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这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旅游广告语作为旅游广告的精髓,其目的是传递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吸引受众前来游览或购买产品和服务,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2]。因此,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的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该地区文化、价值和理念的窗口,对地区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要旨

生态翻译学理论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中心,必须对原文的翻译生态环境(原文、原语和译语系统)做出适应,并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选择[3]。在翻译应用中,译者要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中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作出“整合适应度最高的翻译”,追求原文和译文在多维中实现“平衡”与“和谐”[4]。

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过程往往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的交际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代码转换过程[5]。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中的语言形式、文化元素和交际意图,与外国受众的认知、习惯和规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对等,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造成了障碍。以生态翻译学角度翻译旅游广告语,契合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要求,促进珠三角地区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形成。

近年来,对珠三角地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的景区介绍和公示语等,较少涉及旅游广告语和珠三角其它城市的旅游文本。在广东省推进文化自信,大力建设“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本文对珠三角旅游广告语进行系统的生态翻译研究,探讨如何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产生出与旅游生态环境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助力推广珠三角的地域文化,为增强地区和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更多样的方向。

三、对珠三角旅游广告语的生态翻译分析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6]。在旅游广告语的翻译中,要关注原文和译文在词法、句法、修辞上的差异,力求准确再现原文的语言信息,减少语言转换中的翻译损失。珠三角的旅游广告语中有不少名词罗列的例子,如广州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开平碉楼的旅游宣传语等,而英语旅游广告语则常使用褒义色彩浓厚的描述性形容词,突出旅游目的地或产品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7]。目前,对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的翻译中,存在因用词不当而导致的信息表达不准确的问题。如:

例1:原文:千年商都,南方明珠(广州市城市形象宣传语)

译文:Millennium Guangzhou,Southern Pearl

原文采用两个名词短语的并列结构来表现广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广州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外闻名的商贸中心,“南方明珠”则指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辐射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某门户网站上对该广告语的翻译,用词上存在不妥之处。首先,“millennium”一词改为形容词“millennium-old”,更能表达厚重的历史感。其次,译文里忽略了对“商都”的翻译,缺失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后半部分的“Southern”未必能让外国受众理解所指的是中国华南地区,宜改为“South China”。同时,在Pearl前加上形容词“Glamorous””,再现原文“璀璨明珠”这一意象,符合英文广告语的用词特点,凸显广州在华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译者通过在词汇层面上进行适应性选择,可将该广告语译为“A Millennium-old City of Commerce,A Glamorous Pearl of South China”,再现广州数千年来美丽富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塑造广州是千年不衰的的商业中心的城市形象。

在语体结构上,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普遍使用了汉语独特的四字结构,对仗工整,简洁易记,朗朗上口。而英语旅游广告语则倾向于使用短语结构、简单句、祈使句、省略句等[8]。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尽量保持原文和译文语言生态的平衡,使译文的语体结构既尽量保留原文语言信息,也符合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

例2:原文:湾区枢纽,精品中山(中山市城市形象宣传语)

译文:An Exquisite City that Connects the Greater Bay Area

中山市北接广州市和佛山市,西邻江门市和珠海市,东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该市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精品枢纽城市。译文虽然基本还原了原文的语言信息,但是无法保留四字对仗结构,定语从句也使译文略显繁冗,对外国受众缺乏感染力。在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翻译中不乏一些语言简练的结构,较好地实现了原文和译文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每天绽放新精彩”(东莞城市形象广告语)译为“Vibrancy blossoms every day.”,彰显了东莞动感之都的魅力,简单句的结构更易激发外国受众的想象,唤起他们的旅游欲望。又如“世界与你共欢乐”(深圳世界之窗广告语),译为“The world cheers with you.”,拉近了与外国受众的距离,尽显该景区包罗世界文化精华、充满欢乐和动感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广告语,也有明显的修辞特征。使用比喻生动形象突出旅游景点的特点,如“蓝色翡翠”(惠州巽寮湾),或使用双关引起联想,如“侨来侨去,自在江门”(江门城市形象宣传语)等,或使用夸张手法道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如“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深圳锦绣中华)。译者在翻译中应不拘泥于原文的修辞手法,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语言使用习惯,灵活使用“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尽可能缩小理解差距,努力保持珠三角地域文化的个性色彩。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

由于原语和译语的文化生态存在差异,译者还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和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9]。珠三角地区享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数千年以来形成了以岭南文化为主的文化特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是历史悠久的海内外商贸中心。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商业旅游资源,旅游广告语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信息不完整、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

例3:原文:狮舞岭南,传奇佛山(佛山市城市形象宣传语)

译文:Lion Dancing in Magic-Foshan

佛山被认为是南派舞狮的起源地,被称为武术之乡。佛山舞狮是极具代表性的岭南民俗艺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地区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涌现过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武术名人,如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功夫电影在西方的盛行也使佛山的武术文化在外国游客眼里更具东方魅力。同时,佛山是中国大型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等位于广东省前列,是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伟大传奇。译文中的“Magic”一词,在西方文化里往往与魔术、幻术有关,与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这一信息并不匹配。过度归化容易使外国受众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在充满魔力的城市里跳舞的狮子”这一意象。在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后,可译为“Home of Lion Dance,Land of Legends”。“Lion Dance”在英语中已被广泛理解和接受,“Legend”让外国受众感受到佛山悠久的民俗文化和现代工业之都的传奇魅力。

例4:原文:牵星过洋(广东省博物馆展览《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宣传语)

译文:Sailing the Seven Seas

广东省博物馆于2016年8月展出的《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以两艘南海海域发现的明朝万历年间的沉船为基础,描绘中国海洋贸易黄金时代前奏时期的绚丽图景。“牵星”指的是通过测量星星与海面的夹角来定位定向的天文导航方法,是我国古代航海学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文明的结晶。“牵星过洋”颂扬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和情怀,唤起游客对光辉灿烂的海上丝路文明的赞叹。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历史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牵星术”在英语中难以找到意义完全一致的对等词,产生了文化空缺的问题,译者需进行文化补偿。译文缺省了“牵星”这一信息,牺牲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和韵味。牵星术本质上是一种天文导航技术,可译为“Navigated by Stars,Sailing the Seven Seas”,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成就,也易为现代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实现两种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对于展现中国古代海洋对外贸易的繁荣和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文化形象有着重要意义。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在旅游广告语的翻译中,除了关注语言信息的适应性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还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即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10]。旅游广告语是一种“呼唤文本”,交际目的是引起游客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的兴趣,激发其旅游动机和欲望,从而产生旅游行为,在翻译中要注重呼唤功能能否在译文中得以实现。

例5:原文:食在广州第一家(广州酒家广告语)

译文:The First Restaurant in Guangzhou

广州的饮食文化中外闻名,素来享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酒家始创于1935年,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和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是一张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旅游名片。该广告语采用中文常见的夸张手法,“第一”两字强调广州酒家在餐饮界的龙头地位,激发旅游者的消费欲望。将其直译为“The First Restaurant”,难以唤起外国受众对美食的向往。不妨译为“Gourmet’s Paradise in Guangzhou”,对原文的交际意图进行补偿,更能让受众强烈感受到广州这一美食天堂的魅力。珠三角地区有丰富的餐饮旅游资源,其中的一些广告语翻译巧妙地在语言的审美层面作出了交际补偿,较好地进行了交际维中的适应性转换。

四、结语

在党中央提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珠三角旅游广告语的翻译对于提升岭南文化形象,提高珠三角地区的国际传播力和辐射力具有重要价值。译者应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维等维度上进行适应性转换,避免出现信息表达不准确、文化信息不完整、文化内涵缺失和交际意图不明显等问题,保持原文和译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同时,译者还需意识到,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因素互相交织,应多维结合,选取“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以提升旅游广告语的翻译质量,让世界了解珠三角地区灿烂的文明和伟大的成就,不断增强该地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助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广告语珠三角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三写广告语
译文摘要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I Like Thinking
谐音变邪音
饮料广告语中的修辞研究
广告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