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态共构: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实践

2023-03-22广州市南国学校李荣荣高亚飞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府剪纸校园文化

文/广州市南国学校 李荣荣 高亚飞

近年来,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已成为常态。青少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离不开这股新生力量。非遗文化的传承应当充分发挥校园的平台作用,探索非遗文化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寻找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在参与和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学习与传承的热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追求和审美,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着紧密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类为基础存在,以声音、形象、技巧为表现手段,主要通过人类活动来延续文化链条,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学校范围内形成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活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没、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灵魂,是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校园文化的构建主体是多元的,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倡导者,在多元共构下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知识很丰富,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可以帮助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形中也提升了人文素养。此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参与和欣赏民间歌舞、民间游戏、民间竞技和杂艺等民俗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活跃生活,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加生活情趣,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非遗文化传承的“课程化”

1.非遗通识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例如,在学校初一、初二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纷纷开展“非遗文化我来讲”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学生从选题到小组合作分工,再到浏览和搜索非遗文化介绍,制作非遗文化作品,最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小组的成果。学科老师集中对他们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普及学生的文化知识,身边同伴的交流和认可也提升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继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引进专业团队,在学校港澳班开展非遗特色课程。例如,2021年4月23日下午,粤天教育团队邀请了陈晓红老师到广州市南国学校给港澳子弟班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剪纸课。陈老师给学生们普及中国剪纸的发展历程和展现形式,并给孩子们展示了剪纸的五大基本要素——圆、尖、方、缺、线。我校港澳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亲自动手实践。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南国学校师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还激发了学生参与非遗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剪纸文化,港澳班的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压花等各种非遗文化的制作过程,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对每一节非遗特色课程都充满期待。2021年5月28日,粤天文化传播团队在我校港澳班开展了“扎作狮头”的非遗课程,学生们积极参与,感受到来自本土的非遗文化的缤彩纷呈。

三、非遗文化传承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设计

1.与节俗文化相结合的非遗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前后,李荣荣校长会设计和开展思政课讲座,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充分学习端午节背后的民风习俗,学校还会倡导每个班的班主任们举行各类活动,如包粽子、编红绳、观看龙舟视频等,普及端午节文化的知识与内涵;再比如,在春节期间,李荣荣校长还设计并开展了“剪纸文化”的体验活动,学生们亲手剪出包含非遗文化的红色剪纸,庆祝春节的到来。

2.与广府文化相结合的非遗活动。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广府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的相互摩擦、接纳、整合,并且能够在历史巨变当中延绵不断。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率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城市之一。多年的经验让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意识到,非遗不应仅仅只是走进校园,更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广府剪纸校园文化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剪纸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剪纸
剪纸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