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机制探析

2023-03-22赵竹村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带头人委员会学术

□ 文/赵竹村 张 艳

202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高校党委要领导学校学术组织,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要领导本单位学术组织。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是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委和院(系)级单位党组织(以下简称校院两级党组织)亟须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术治理深度融合,着力拓宽路径,健全机制,引领学术发展方向,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1.我国高校学术组织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教师学术共同体。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就是要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是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我国高校学术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高校教师学术共同体,既是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的组织载体,同时也是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要纽带。党对学术组织的领导属于政治领导,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学术事务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学术活动切实服务于我国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术治理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把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切实增强政治合力,把我们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2.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贯穿党领导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早在延安时期,党领导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过程中,就大力支持师生学术组织建设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其中,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师生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农学会、延安生物学会,经常举行扩大座谈会,开展各种交流研讨,蔚成风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学术组织建设经历了由简到繁的发展变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基层“教研组”“教研室”为学术活动的基本组织。改革开放后,高校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逐步形成校院系多层级学术组织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党对高校及校内学术组织的领导。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等不断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3.高校学术组织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迫切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学术组织相对比较松散,既有学术性、专业性,也有政治性、群众性,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参与。多年来,高校学术组织建设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在高校实际工作中,有时学术组织管理不尽规范,人员组成结构不尽合理,学术民主氛围还不浓厚,对学术重大问题讨论不够充分。对于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有时学术组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作用发挥还不到位。高校学术组织、学术治理与科研推广及技术转化活动、人员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学术组织发生处事不公、风气不正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引领学术组织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科教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政治属性与实现路径

1.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是高校党的建设与学术治理深度融合、党的知识分子工作与学术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实践。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政治属性,对高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抓好学校党建工作这个基本功,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新的学术治理效能。高校党组织加强对学术组织领导,与支持各学术组织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绝非以党组织代替基层学术组织、以行政化方式包揽学术事务。高校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与广大知识分子的联系,更好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党的组织对学术组织领导的政治能力越是增强,学术组织的学术创新活力越是能够从深层次得到激发和保证。可以说,高校党组织对学术组织领导的实现过程,就是以提升政治领导力激发高校学术活力的过程。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实现路径,嵌入到高校党建创新的生动实践之中。

2.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增强高校学术组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是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根本途径。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引领高校学术活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高校各级党组织既要注重征求学术带头人的意见,也要广泛听取青年教师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组织成员的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需要把定期调研分析学术组织情况和把握教师思想状况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下功夫研究解决学术组织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

3.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互统一,加强和改进学术委员会建设,是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基础环节。高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是校内学术组织的龙头。高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加强对学术组织领导,基础在于加强和改进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建设,包括研究制订学术委员会章程,研究学术委员会换届事宜,审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人选,研究通过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名单,审议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成等,其中把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遴选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底线要求,从严从实进行政治把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加强和改进学术委员会建设的目标导向就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其他学术组织的积极作用;其问题导向就是瞄准解决影响学术委员会和其他学术组织作用发挥的突出问题;其效果导向就是最终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校院两级党组织加强对学术组织领导的机制创新

1.创新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责任机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领导学术组织的要求,与领导群团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要求一并列入了高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范围。校、院两级党组织就要像领导群团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一样,认真落实对学术组织的领导。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就要像抓好群团组织建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那样,切实主动担负起抓学术组织特别是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责任。作为高校党委,应定期听取学术委员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也应把加强和完善院(系)学术委员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事项,纳入院(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重要议事决策的范围。新时期,上级党委对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仍须细化对党组织书记抓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考核要求。

2.创新校院两级党组织密切联系学术组织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高校学术组织也是党密切联系知识分子的桥梁与纽带,校院两级党组织对于学术组织的领导只有在密切联系学术组织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加强。这种党组织与学术组织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的建立,除了采取会议、走访等方式外,主要还得靠党组织要求党员在学术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来实现,只有学术组织中的党员骨干多起来,党组织与学术组织的日常联系才能更加密切起来。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学术组织的延伸覆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努力做到哪里有学术组织,哪里就要有党员骨干发挥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担任一定学术职务的党员骨干应及时反映学术组织中广大群众的意见。在日常工作中,校院两级党组织还应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引导,调动起广大师生对学术问题的重视与兴趣,巩固党加强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的群众基础。

3.创新院系骨干教师“双带头人”培养选任使用机制。高校中院系教师“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于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领导具有关键性意义。一方面,教师“双带头人”作为党建带头人,能够担负起基层党组织书记或委员的担子,在抓党建中发挥骨干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双带头人”作为学术带头人,能够担负起学术组织负责人或学术委员会委员的职责,在学术组织建设及学术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为了加强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应着力培养教师“双带头人”,也就是把学术带头人培养为党建骨干,并注重从中选任一批骨干从事基层党组织书记或委员工作;把党建带头人培养为学术骨干,并注重从中推荐一批骨干从事学术组织工作,促进基层党建与学术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应通盘谋划加强党的建设和学术组织建设,统筹使用好骨干教师“双带头人”。这样做到党建、业务一盘棋,有利于党对高校学术组织的领导落地见效。

猜你喜欢

带头人委员会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跟踪导练(五)(2)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编辑委员会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
[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