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023-03-21章国宝

建材与装饰 2023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

章国宝,岑 婷,俞 鲁

(1.中杭监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2.浙江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为避免环境破坏问题加剧,应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运用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保证人们可以运用此监测方式对环境质量进行了解,了解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方式,以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污染措施,确保人们的健康生活。

1 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会给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影响。因此,可针对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周边环境监测的方式,执行实地的考察工作,避免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影响因素,降低实验准确性所带来的干扰。

首先,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可加强对空气湿度、空气指数以及实验区域温度的观察,做好周密的记录。若有自然因素方面的影响,则会造成仪器出现失衡的现象,导致预期结果与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相差较大。并且还会对监测仪器的性能造成影响,使其难以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增加监测数据中的误差,难以保证监测人员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骤的工作[1]。

其次,若出现人为因素,则会对生态环境监测过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若监测人员与仪器的配合度不高,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数据采集不精准、监测仪器应用不准确等方面因素影响,增加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制约。

同时由于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不同,专业性差异也较大。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实施阶段未进行对生态环境的质量控制工作,会对监测工作数据的收集等方面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因为部分监测人员未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在监测过程中易出现偷工减料,乱用材料等问题,增加了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误差,对最终结果造成了干扰[2]。

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控体系不健全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监测项目的增加,各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应让监测指标更加详细。

但若结合实际来看,在目前环境监测质控工作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体系不达标的问题,因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实施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出于实验室建设、人员管理以及多方面原因,导致正常的环境监测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增加了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阶段的制约性因素,由于质控体系不健全,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监测结果不准确[3]。

2.2 忽视环境的监测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从3 个角度对环境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叙述。

(1)工作人员层级,因为环境监测人员在开展工作期间,会出现忽视整个监控流程中质控管理工作的问题,导致在相关工作开展阶段不重视实验室分析,先进分析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应用不合理,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不达标,理论素养较低,造成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缺少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拓展人才培养平台,使工作人员难以正确认识环境监测质控工作的重要性。

(2)因为领导层级对生态环境监测质控工作不重视,造成在监测站中实验设备以及相关材料的数量不充足,因为机械设备的性能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的监测要求,使监测项目无法开展。长此以往,由于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出现滞后问题,导致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较为简陋,附加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缺少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管理。

(3)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导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建设以及人员的培养工作尚未达标[4]。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不仅包括环境监测质控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运用具有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的质控措施来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监测部门内部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和环境监测过程控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为保证环境监测质控工作的完善性,需加强对内部质量的管控,让工作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时,应强化外界的质量监管工作,通过质量保证的方式,严抓内部质量以及外部质量,如图1 所示。

图1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通过环境监测人员以及机构服务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则可保证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时能够得出可靠并且准确的数据信息,通过健全的监测数据审核体系的应用,保证环境监测质控机制更加完善,从而辅助后续的环境质量监测活动的开展,追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对全过程质量的控制。

其次,可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实现对监测数据质量的控制,运用正确的评估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科学性、真实性。由此方式,生态环境监测人员仅需运用规范的操作,则可合理地执行对样品、设备的管理计划,促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章可循。

3.2 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认知

为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监管计划,培养出合格的环境监测人员,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通过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训的方式,保证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认知能够增强。

3.2.1 落实监测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为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持证上岗。首先,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以及项目需求为基准,让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具备对应的工作职能,运用绩效考核项目要求技术人员,并且可创建严谨的周度考核计划,保证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其次,可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会议,以保证所有监测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完成环境监测任务。

3.2.2 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保证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首先,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进行分析,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可培养出一支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依托当地工业的发展特点,执行长久的规划操作,促使人员培养方案更加完善且健全。由此方式,则可保证本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全面化、系统化、覆盖化。组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户外的学习活动,在提升技术人员监测能力的同时,能够保证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危机意识的同时,让其形成自主的服务意识,做到爱岗敬业,使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认知得以增强。

3.3 加强环境监测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的配置作为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所以,硬件设施的好坏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配备高精尖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增加高素质以及高技术的监测技术人员的设置,确保其可以实时掌握环境监测工作的动态,使所得出的监测数据更加准确。

首先,可根据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监测项目的划分,通过监测设备的合理配置,淘汰传统的监测设备,并遵循国家环境监测网中的要求(图2),确保当前的监测技术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图2 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架构

让监测单位增加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对传统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以及升级,为环境监测工作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且创建出满足新规范要求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合理地购置本地项目中的高精尖仪器,将落后的监测技术淘汰。

其次,可根据设备的类型进行分类,整合全部监测设备并创建出监测设备的档案,通过专人专用的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促使技术人员能够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以及保养,使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计量满足相关部门以及国家审批,到指定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以及计量机构进行设备的检验,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让监测结果是准确的、可靠的。

3.4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操作

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分析,遵循实验步骤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首先,对本次实验的人员进行监督以及管理,让其按照实验标准执行各项操作。其次,为避免实验步骤出错,可控制实验室的温度,确保样品不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原因而产生改变,保证实验环境的密封性,通过样品的变化情况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最后,可在实验室内安装摄像头,监控实验人员的行为,避免其在应用仪器或是进行操作时出现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定期对实验区域内的细菌数量进行采集,将相关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中,有利于后续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促使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操作的实施,为后续的监测实验提供了保障。

3.5 制订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计划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包括监测全过程中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初始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方法等,还包括数据处理、数据质控、数据审核、监测报告以及监测结果等内容。因此,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遵循三级审批制度,运用分析、采样以及审核等方式,合理地进行分工,让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

由此方式,通过不同环节内质量控制核查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核查以及监督,做好数据质量的把关操作,促使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完整以及规范,促使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6 加大环境监测实验室管控力度

环境监测工作在执行工程中需运用正确的数据采集方式,执行对应的实验。并且通过质控把关的方式,让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分为室外质控以及室内质控两种[5]。

3.6.1 实验室内质控

在实验室内质控工作开展阶段,技术人员需运用自我控制的方式,间接或是直接地比对监测数据,运用加标回收、盲样对比以及人员比对等方式,创建出质控图,确保此方法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数据质量的控制。

3.6.2 实验室外质控

实验室外的质控工作主要为样品的采集以及交接操作,让样品应用于实验室中,保证在此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统计过监测布点的操作方式,让监测人员能够合理地采集样品、存储样品、运输样品以及交接样品,促使其可以依照规范的要求,将样品在短时间内送到实验室中。这样,则可运用实验室对样品进行验证,从而规划出监测实验室的运行周期,完成后续的对比操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行业之间的关联也更为密切。因此,在环境保护执行工作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创建出详细且周密难度环境监测计划,开展质控工作并保证工作人员所监测到的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精密性以及准确性的,促使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落实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而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控制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进而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