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分析

2023-03-21刘徽

家禽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鸭场鸭舍雏鸭

刘徽

(济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蛋白肉类的需求持续增加,而鸭肉营养丰富,是夏秋进补的优良食品,促使肉鸭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肉鸭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一些小型肉鸭场随之扩大养殖规模,也陆续出现一系列问题,养殖户仅凭以往经验进行饲养和管理,不能跟上发展需要,容易造成鸭场各种疾病频发以及成活率低、生长慢等问题,引发肉鸭大量死亡和产品质量下降。本文对肉鸭场饲养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疾病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肉鸭养殖带来更多效益。

1 肉鸭场的饲养管理

1.1 雏鸭抚育

在肉鸭养殖方面,雏鸭抚育为关键环节,应在进雏前做好准备,提前3 d将育雏室打扫干净、器具清洗好,并做好育雏室以及附属设施用具的消毒和垫料的铺设。在接雏前,提前将舍温预温至33~34 ℃,做好通风、照明等设备检查。抚育的雏鸭,应确保体质健壮、个头大小和体重接近且精神良好,运至育雏室的首日要饮用补液用的葡萄糖盐水,之后再给予添加适量青霉素的饮水,2 d后改饮含氟哌酸的水,5 d后正常饮水,水温适宜,要求与舍温尽量保持一致。使用粉碎颗粒饲料开食,喂食前可用水润湿饲料使之松软,之后根据雏鸭生长情况按照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喂适宜的配合饲料。在7日龄以内,饲喂次数每昼夜为6~8次,即白天喂4~6次、夜间2次,然后根据雏鸭的日龄逐渐减少饲料投喂的次数。在此期间注意饲养密度不宜过大,10日龄前密度不超40只/m2;随着鸭生长过程逐渐调低舍内温度,1~2日龄雏鸭环境温度应达到33 ℃,之后每隔2 d降温1 ℃,直至达到20 ℃;1~2周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3~4周达到70%左右;饲喂要少量多次,避免雏鸭进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在季节变化之际,应加强防寒保暖等工作;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定期更换垫料,注意通风,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足够的光照时间,7日龄内全天光照,7~14日龄每天达17 h,14~21日龄减至15 h,21日龄以上减至12 h;光照强度根据生长阶段逐渐减弱,14日龄前每隔24 m2安装一个100 W灯泡,15~28日龄更换为40 W;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减少人员进出、避免发出过大的噪音惊吓到雏鸭等。

1.2 育肥管理

肉鸭生长至4周龄逐渐进入育肥期,此时需要加强鸭的采食和消化能力,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运动与热能消耗,积累脂肪。因此,要相应改变原有的饲养措施,使其在短期内迅速长大,达到上市要求[1]。饲料质量要合格和多样化,一般饲喂能量较多的饲料,如玉米、碎米、稻谷等,粗精结合,每天喂4次,任其饱食,不能剩余,以吃完为宜;饲料中还要适量添加鱼粉、矿物质饲料,还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砂粒,以助于消化。更换新饲料首日按照20%的比例添加,之后每天增加20%,以免肉鸭出现肠胃不适。室内保持适宜温度20 ℃;5周以上湿度控制在70%~80%;根据肉鸭生长情况减小密度,出栏前22 d密度控制在6只/m2;光照强度不宜过强,能看见(25 W)采食即可;夏季要适当限水,防止地面过于潮湿。此外,肉鸭育肥期间容易染病,因此要做好鸭舍日常的消毒和管理工作,搞好饲料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肉鸭养至7周龄左右就可上市出售。

2 肉鸭场的疾病防治

2.1 做好免疫接种

肉鸭场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从疫区引种,并在进入肉鸭场前按照要求严格检疫。结合肉鸭日龄和所在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3日龄时,使用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疫蛋黄抗体进行免疫;7~14日龄,接种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15日龄,应进行禽大肠杆菌病多价铝胶苗接种;20日龄,及时完成鸭瘟疫苗接种。此外,应结合疫情及时接种禽霍乱、鸭疫巴氏杆菌病等相关疫苗,有效预防疫病发生。在免疫接种期间,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在兽医指导下进行操作,保证疫苗来源正规、质量合格,以免疫苗失效出现免疫失败问题[2]。

2.2 合理用药

肉鸭生长周期短,机体抵抗力差,因此需要预防用药降低疾病发生几率,可在饲料中添加农业部批准的能混饲的药物添加剂,严格按照规程用药,注意药物与饲料一定要混匀后饲喂,一般常用逐步递增混合法确保混合均匀;同时定期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维、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以便鸭采食时摄入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2周龄时,建议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电解多维和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增强肉鸭抵抗力;3周龄时,可以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恩诺杀星等抗生素;5周龄后适量添加敌菌净等药物。在预防用药期间,注意交叉用药,保证用药效果,以免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此外,日常注意观察鸭群,及时根据临床异常表现和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确定疾病种类,做到对症用药。如感染大肠杆菌病,可使用盐酸环丙沙星、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可每天肌肉注射1次氯霉素注射液,20 mL/kg体重,连续用药3 d可见效。感染肉鸭传染性浆膜炎,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发生烈性传染病,建议及时扑杀,上报疫情并做无害化处理。

2.3 加强环境消毒

加强鸭舍内外环境卫生消毒,可以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为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对象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进行消毒,在场区门前必须设置消毒通道,如紫外线灯照射或喷雾消毒;鸭舍门口设有消毒毯或消毒池;鸭活动场地则可以用2%~4%的氢氧化钠、0.2%过氧乙酸、百毒杀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内的饮水、喂食用具等可用低毒强效药液浸泡洗刷消毒。每周至少2次全场消毒和带鸭消毒。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肉鸭场,以免携带细菌、病毒等。日常现场巡检注意观察,发现个别肉鸭产生精神萎靡、口鼻流涕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加强鸭舍消毒力度,坚持每天带鸭消毒,最好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并对病死鸭及其排泄物等进行无公害处理,以免疾病大范围传播。

猜你喜欢

鸭场鸭舍雏鸭
华安县鸭场11 种病毒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鸭场的环境控制
种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