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的守正与创新

2023-03-21王高铼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联播时政主播

王高铼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1 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媒介形象的建构

时政新闻主持人涉及的领域往往是党和政府重大事件、外交、军事和国际局势,需要立足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基于党和政府传达的重大指示精神,发表具有仪式感的、庄重大方的强国之音。

时政新闻本身就具有严肃性,因此,大部分时政新闻主持人在观众眼中的印象是严肃认真的。一位专业的时政新闻主持人需要在吐字、重音、语气、节奏等多方面仔细雕琢,在镜头面前也往往是表情严肃、一丝不苟。除此之外,时政新闻主持人还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确保能够在新闻报道中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此外,时政新闻主持人一般都是以公众形象或媒体形象示人,是具有一定“名人效应”的,这也就意味着时政新闻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1]。因此,在融媒时代,当更多的时政新闻短视频受到观众喜爱,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也要基于自身的专业属性,做到守正与创新,树立正确的媒介形象。

2 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叙事方式的变化

2.1 主持人叙事场景“现场化”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内容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观众对于很多现场和幕后的场景有着十足的好奇心,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代表的短视频受到观众喜爱。该系列视频以第一视角讲述了主持人日常的工作生活,如康辉在《大国外交最前线》当中用自拍杆和一部手机,记录了从行李打包、登机出行到进行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大批观众的好奇心,也展现出了新闻工作者背后最真实的一面。

在新闻当中使用第一视角拍摄记录,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新闻主持人作为新闻事实的叙述者,如果多采用类似《大国外交最前线》这类视频博客(Video Blog 或Video Log,简称Vlog)形式的短视频,能够帮助观众切换角度,感受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也使得新闻工作者能够建立更加贴近受众的媒介形象。打包行李、登机出行,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将这些场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到主持人和自己处于同一时空、同一场景的对话空间,促使观众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叙事场景“现场化”还能带来话题的延伸,更多的观众关注到幕后制作者的工作环境和主持人在演播室之外的生活状态,主持人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冰天雪地、走到消防基地、走到春晚等各种晚会的后台,带来了更高的话题量和更高的热度。

2.2 主持人角色定位“多元化”

在时政新闻短视频当中,观众喜欢主持人更为亲切自然的表达,所以“播说结合”的播报方式成为融媒时代主持人的主要表达方式。以《主播说联播》为例,其中每一位主持人都以“说评结合”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不局限于演播台前的严肃播报,其中的语言更像是在与观众交流。因此,在短视频语境之下,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一位播音员,更是一位新闻的分享者,能够建立起和观众之间更加亲近的关系。

3 融媒时代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的创新性表达

3.1 主持人表达叙事人格化

从语言内容上来说,在《主播说联播》当中,主持人更多使用偏生活化的语言,在视频开头加入“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这样标志性的开场白。其中“我来说”这样的字眼不同于以旁观者的视角对新闻进行报道,而是以“我”为中心来呈现新闻[2]。这种方式能从内容上吸引观众注意力,站在观众角度报道新闻。除此之外,《主播说联播》经常配合使用“您吃了吗”“您知道吗”这类生活用语,把观众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主动接受的状态,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会逐渐跟随主持人的引导进行思考,步步深入、感同身受。

从表情动作上来说,《主播说联播》中康辉、李梓萌、刚强等主持人表达自然,往往时刻面带微笑,也会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调整表情。比如在讲到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时,康辉全程微笑,笑容之中带着喜庆和欢欣,带给观众足够的亲近感。

服饰道具也是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人格化”表达的重要工具。在短视频语境下,观众不满足于单一人物语言的输出,短视频往往需要在前几秒钟就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就需要主持人拥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服饰及足够新颖的道具。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需要西装等服饰展现自身的庄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很多刻画新闻主题的细节元素。比如2021年除夕当天,康辉在《主播说联播》中身着酒红色的中山装,相较于以往的深色西服,这套服装更能体现新春当下红红火火、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结合配乐及拜年手势,令观众深切感受到真挚的新春祝福。

3.2 主持人表达叙事亲民化

3.2.1 基于宏大新闻事实,从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

传统时政新闻往往叙事宏大,如果观众的切身体会不明显,就很难感受到这些时政新闻所传达的力量。但以《主播说联播》为例,其中大部分新闻都是从观众感兴趣、容易理解的新闻着手,从平凡人物的小故事着手,把新闻视角逐渐放大。相较于传统时政新闻播报,在《主播说联播》中,主持人时常自己重新梳理新闻结构,用一些关键词把新闻重新串联起来,带领观众感受宏大新闻叙事当中与自己有关联、有共情的新闻事实。

3.2.2 基于时政复杂词汇,从生活语言入手,“及于受众”

时政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政治化程度比较高,其中不乏观众不了解的政治词汇。但《大国外交最前线》完全采用生活化的交流语言,以第一人称视角,采用大量视频创作者聊天式的语言,在分享Vlog和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加有亲和力地为观众讲述我国外交的政策和历史。一切媒体报道始终需要以受众为基础,在短视频语境下,“接地气”的新闻事实叙述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采纳和接受。因此,在《主播说联播》当中也经常会发现主持人和观众开玩笑、向观众抛出问题“您会怎么做”,时常以一种“唠家常”的方式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联系,甚至运用网民日常用到的表情包和特效来使节目更加亲民、有更高的传播热度。央视主持人的话语变得率性、直接,融入了年轻受众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成为Vlog中的“网红”,提高了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评价,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年轻网民的喜爱[3]。

3.2.3 基于融媒时代环境,从新潮网络热点、网络热词入手,紧跟时事

在短视频语境之下,观众往往喜欢以碎片化的方式观看节目,并且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不断增多,如果不紧跟时事,发掘、报道一些网络新潮的热点议题,则很难在各种类型的短视频当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在《主播说联播》中,刚强就尝试用“谐音梗”,把“2022”谐音“爱你爱你”运用到了节目当中。除此之外,《主播说联播》还大量运用“我太难了”“凡尔赛”等网络语言。为赞扬湖北人民,主持人说起了地道的湖北话,充分契合了网络时代潮流和网络受众的喜好,展现了短视频语境下时政新闻节目形式、表达方式的更多可能性。但是,时政新闻主持人在使用流行语的时候必须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保证新闻语言的规范[4]。

3.3 主持人表达叙事个性化

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媒体环境中,语言传播表现出灵动、活泼、个性化和平民化的特点。在短视频平台上,每一位视频创作者都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而对于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而言,需要发掘个人性格特质品牌形象,使主持人“标签化”,在众多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当中脱颖而出。比如在2022年5月20日的《主播说联播》当中,李梓萌摘下假发,结合方言进行报道,充分展现出她在短视频当中活泼灵动的个性化特征,观众在评论区表示“眼前一亮”;在《大国外交最前线》中,康辉作为新闻事实的串联者,以视频创作者的视角展现生活当中亲近、幽默的个人形象,观众又能在他身上贴上“亲切”“专业”等标签。这类标签有助于主持人在短视频平台展现自身特点、树立个性主播形象。

除了在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上形成个性化风格之外,主持人还可以依据个人姓名、家乡等元素进行创作。在2020年12月31日的《主播说联播》当中,9位主持人结合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总结2020年大事,发掘自身和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主持人形象品牌化的打造,除了能够塑造个性化的形象,还可以提升媒体的信誉度与权威性[5]。在不同场景之下,主持人的个性形象还可以配合服装道具,在解读不同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为新闻报道增添趣味性。

4 融媒时代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未来发展方向

4.1 在守正基础上创新

对于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而言,守正是基础,一切创新性表达始终要建立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避免陈词滥调。时政新闻主持人需要把握时代潮流,明确自身职业的职责和任务。

4.1.1 切忌时政新闻综艺化

综艺娱乐节目可以以一种更加轻松、简单的内核进行表达,而若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在情感表达上使用过多新颖的“网络热词”和使用过于娱乐化的背景音乐,则会影响时政新闻内容的权威性,降低时政新闻内容表达的价值。因此,在涉及过于娱乐化的表达时需要谨慎仔细,始终牢记时政新闻本身的舆论引导和政治宣传作用,斟酌表达中的用词用句。此外,在基于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时政新闻主持人不能随意、大量加入综艺元素,或是一味地追求新鲜和潮流,而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因此,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新闻事实如何变化,都不能摒弃新闻本质的特征,不忽视新闻固有的特点

4.1.2 切忌时政新闻过度个人化

主持人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难免会加入一定的个人主观评价,这些评价一旦受到情绪、环境的影响,产生不基于客观新闻事实的评价,可能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播音员主持人要始终站在新闻事实上客观地加入适当人格化的表达,切忌为了“热度”和“流量”去迎合和表达某些不符合新闻事实的观点,逐渐远离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因此,在表达过程中,时政新闻主持人需要始终以稿件中的新闻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并且做到每一句话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都能经得起检验,建立起新闻事实与主持人在表达上的统一。主持人需要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对于舆论舆情的庞大影响力,在做出评论和见解的过程中,始终有依有据,不做脱离事实的表达。

4.2 从“新闻播报”到“情感共鸣”

短视频具有的特殊语境给了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转型的平台,主持人需要从时政新闻节目播报的话语模式转型为评说结合的“说新闻”模式,用更加贴近生活和“接地气”的语言推进“时政新闻民生化”。而这其中的情感传递要从内心出发,从新闻事实出发,运用短视频平台提供的创作环境,发掘相较于传统严肃播报有趣的、带有创新情感表达的独特视角。在短视频当中,主持人角色也朝着多样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个人媒介形象在节目里也将多元化。同时,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也需要在创作中更多调动内心情感,说真话,讲真事,依托内心情感表达真实自我。

4.3 多种话语样式百花齐放

在短视频语境之下,相比主播在台前的严肃播报,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表达空间更大,能够使用的话语样式也更多,不仅仅局限于新闻播报的“宣读式”。在《主播说联播》当中,谈话式的表达灵活多变,自然真实,主持人和观众能拥有更真实的情感流露,也有更强的交流感和互动性;讲解式的表达帮助观众依托新闻事实步步深入,沉浸到新闻故事之中,直击受众内心,也更容易引起情感认同;朗诵式的表达时常结合新闻叙事,丰富主持人点评和评述的表现形式,用更加深刻和艺术的语言传递新闻背后的力量。多种话语样式百花齐放,主持人利用其进行创作的方式也朝着多样、丰富的方向发展,在未来,越来越多新形式的时政新闻短视频也会逐渐出现在观众面前。

5 结语

在融媒时代,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转型发展空间巨大,以《主播说联播》和《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代表的短视频不断涌现,短视频语境下主持人叙事表达和情感传递需要从主播台前冰冷、严肃的报道转为有温度、有色彩的表达,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在个性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未来的时政新闻短视频主持人需要牢牢把握时政新闻工作者本身的专业属性,在守正的过程中创新,在短视频语境下找到适合发展的平衡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权威主流的声音。

猜你喜欢

联播时政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时政
时政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