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创新发展

2023-03-21金佳佳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调解员类节目题材

金佳佳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满足,情感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危机、家庭矛盾等需要通过相应的沟通和调解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也正是由于人们普遍有这类情感诉求,情感调解类的电视节目才能在出现后迅速收获一大波关注[1]。但就目前而言,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有着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1 情感调解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价值导向不足

情感调解类节目归根结底还是具有价值导向的节目,在进行节目策划时,要立足于价值导向,以小见大,在节目中呈现出情理与法理的融合,起到引导社会大众的作用。同时,还要将情感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的反思与改变反馈给受众,达到传播正能量的目的。而想要达到这种目的,情感调解类节目要明确定位,并将其贯穿于节目从选材到播出的全过程。

就目前而言,部分情感调解类节目过度追求收视率,为了取悦观众而导致节目的制作越来越娱乐化、商品化,甚至以犯罪、婚外情等低俗题材作为噱头来吸引受众注意力,违背了节目制作的初心。部分情感调解类节目甚至会为了增加节目看点,故意激化当事人的矛盾,导致当事人做出更激烈的情感反应,造成节目价值导向不足,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低[2]。

1.2 节目同质化严重

节目同质化严重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金牌调解》《非诚勿扰》《爱情保卫战》等情感调解类节目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模仿其节目内容的呈现模式、主持风格、演播厅内布置、音效等,以此吸引更多受众,提高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适当的借鉴有助于为节目创新和策划提供灵感,但刻板的模仿往往会使市场上同类节目逐渐流于同质化,从而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节目质量也越来越低,导致受众慢慢流向了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

1.3 节目收入下滑严重

电视节目只有获得充足的收入,后续的发展、运营才能得到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但近年来,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收入下滑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启动后续的节目策划制作,只能被迫停止。节目收入下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受众流失严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娱乐平台不断涌现,迅速吸引了大批网民的注意力。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沉迷于各种网络娱乐平台,不仅是情感调解类节目,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受众也在不断流失。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忙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碎片化也越来越严重,人们更多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进行网上冲浪,很难经常性地收看电视节目,对电视节目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

而造成受众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节目剧本化和套路化越来越严重。很多情感类调解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往往会雇佣演员来演戏,即节目中呈现的各种情感纠纷、家庭矛盾大多是由演员根据节目组的剧本排演的,哪一节点爆发冲突、哪一节点和好都有严格的剧本安排,甚至情感调解员的调解词以及调解成功后嘉宾的感谢词都是提前预设好的。在这种模式下,很多情感调解类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千篇一律,甚至带有明显的表演痕迹,难以吸引受众,更无法调动受众的情绪。长此以往,很多受众对这种提前编演好的剧情较为排斥,不愿意再收看类似的情感调解类节目。

正是由于节目受众的不断流失,节目的收视率也因此持续走低。很多广告商即便是将广告投放到节目中,知名度也难以提升,也无法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这就使得电视节目的广告投放价值大大降低。长此以往,电视节目的广告商流失,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因此缩水。

第二,节目受众中老年化。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络娱乐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力。中老年群体成为电视节目的忠实受众,具有相对稳定、不容易流失的特点,但因缺乏互动性,情感调解类节目很难通过这部分群体传播开来。而在中老年人群体中,风格相对传统沉稳的央视节目更受欢迎[3]。由于电视节目的整体受众都在偏向老龄化,情感调解类节目始终无法满足中老年群体的观看需求,自然无法长时间吸引中老年人观看节目,久而久之,节目的收视率也会不断下滑。

2 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创新策略

2.1 规范情感调解节目内容

针对很多情感调解类节目过度追求收视率而导致选材越来越边缘化、低俗化,并且恶意刺激当事人情绪等情况,相关节目制作人员要规范节目内容。情感调解类节目选题较为丰富,各种社交情感纠纷都能被纳入选材范围内,因此,想要促进节目创新,就要严格规范节目内容,强化节目的正能量作用,避免节目过于重视收视率而导致发展走向越来越偏。

2.1.1 规范题材选择

很多情感调解类节目为了增加节目看点,甚至会选择很多涉及亲人伦理道德或是与犯罪相关的题材,这种题材制作成电视节目,很容易对受众产生错误的价值引导。因此,相关人员要规范节目的题材选择,尽量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情感纠纷类型,确保其纠纷类型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能够有效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4]。当前很多具有典型性的情感问题都可以作为题材选择,比如“彩礼”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来的热议话题,在选择题材时,相关节目策划人可以选择这类情感纠纷问题,通过调解双方家庭关于“彩礼”的纠纷,传达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除“彩礼”问题外,生育问题也是当前很多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

2.1.2 加强节目正向引导

在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相关制作团队要重视其正向引导。具体而言,在选择各种两性情感纠纷、婆媳关系、婚姻问题等情感题材时,要在节目中融入对美好和睦生活向往的情感导向,从情感纠纷中总结出积极的正能量情感,形成引导性结论,提高节目立意。如“是否要生二孩”“二孩生育是否要尊重老大的意见”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节目策划人员在选择题材时不能只重视收视率,还要重视价值观的传递。在选择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时,要致力于输出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让人们知道生育并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为了家庭情感的延续,孩子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是独立而鲜活的生命,要尊重生命。

2.2 优化节目内容

近些年,由于情感调解类节目数量不断增加,各个节目制作团队为了打造节目亮点,偶尔会故意激发当事人的情绪,以“拱火”的方式来激化情感矛盾,从而为节目内容增添更多的冲突。同时,又会让调解员对其进行调解,并着重对煽情部分进行渲染,但渲染用力过猛,反而会给受众刻意的感觉,无法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节目制作团队要不断优化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内容并非一味地制造冲突,煽动节目氛围,节目组可以参考当前各种网络综艺类的情感节目亮点,从各种优秀的网络情感节目中去寻找灵感,为其自身的节目内容增设新的模块。也可以从节目本身的内容结构出发,弱化冲突和情绪渲染,强化矛盾调解、正向情感引导的内容,增加情感升华模块,从生活化的情感矛盾中总结出当前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情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3 创设节目品牌

想要推动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发展,扩大节目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就要积极创设节目品牌,提高品牌效应。具体而言,节目制作团队首先要明确节目定位,根据定位来创建节目的品牌,以此来提高节目的辨识度。不同的定位,节目内容的重心和基调也不同,宣传方向也不同。因此,要想创设节目品牌,首先就要明确品牌定位。情感调解类节目可以从侧重不同的重心着手,比如,针对大龄“剩男剩女”的情感解决、婆媳关系或叛逆期的亲子教育等不同类型,明确不同的品牌定位,将一类题材做深做精,进而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2.4 创新节目形式

电视节目市场中的情感调解类节目同质化严重,长此以往,不但无法吸引新的受众,而且会使原本的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创新节目呈现形式尤为重要。情感调解类节目大多采用叙事形式,以嘉宾叙述加上情感调解员调解等流程来组成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节目组可以从叙事结构、情感调解员设定、情感纠纷题材选择等方面着手来进行创新。

2.4.1 创新节目的叙事技巧

传统的情感调解类节目大多是以时间线为故事轴来展开叙事,节目制作团队可以尝试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从情感纠纷的结局或是中间着手,丰富节目叙事技巧。比如,在节目的开头就将情感最激烈的矛盾部分剪辑出来,并留下相应的悬念,勾起受众的好奇心。同时,以当事人双方的视角展开情节叙述。还可以采用“罗生门”式的叙事手法,将不同当事人的叙事内容单独剪辑出来,给观众制造迷雾,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推理兴趣,在节目的最后将情感纠纷的始末简单概括出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5]。

2.4.2 创新情感调解员设定

很多情感调解类节目的调解员都是权威的情感专家、心理学专家等,这些情感调解员大多能够站在客观的“场外”角度对当事人的情感纠纷进行理性分析,进而作出有效调解。为了提高节目的创新力度,相关人员可以尝试创新情感调解员设定:在婆媳类情感矛盾中,以丈夫作为理性的调解员;在夫妻的婚姻情感问题中,以子女作为调解员。通过这种方式,节目的全程视角都围绕在其情感纠纷的问题中,情感调解员的介入也不会打破受众的沉浸式体验,不会有突兀的“外人介入感”。

2.4.3 创新情感纠纷题材

在传统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中,节目题材的选择大部分聚焦于成年人之间的情感调解。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庭往往存在一定的亲子关系问题,尤其是当子女处于青春叛逆期时,其亲子关系的矛盾更加激烈。因此,节目组可以创新题材,尝试引入子女处于叛逆期的亲子矛盾关系的调解。节目制作团队在引入这类题材时,要致力于科普更多与叛逆期子女相处沟通的技巧和方式,同时通过节目调解引导叛逆期青少年释放心理压力,从而帮助更多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化解矛盾。

2.5 重视节目的调解结果

很多情感调解类节目过于重视节目中当事人情感冲突的体现而忽视了调解结果,这不仅会影响节目的价值传递,还容易降低节目的整体质量。因此,要促进节目的创新发展,就要加强对调解结果的重视。节目制作团队在调解过程中要真正从当事人的利益角度出发,找出真正的情感纠纷点,帮助当事人解决矛盾问题。

2.6 注意保护当事人隐私

很多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确保节目的真实性,往往并不重视当事人的隐私保护,在阐述情感纠纷事件时,过度暴露当事人的隐私,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想要促进节目的发展,节目制作人员需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具体而言,在阐述情感纠纷事件时可以用化名,隐藏当事人的真实姓名等信息。同时,对于不愿意暴露长相的当事人,需要对其面部进行马赛克处理,提供麦克风、变声器等道具,从而保护当事人的个人身份信息不被泄露。

2.7 创新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一档电视节目拥有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往往能使节目增彩不少。比如,《谢谢你来了》的节目主持人涂磊,其主持风格犀利直白。在情感纠纷调解中,涂磊能够以真实直白的语言直接挑明当事人情感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也成了节目的一大特色。因此,情感调解类节目想要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可以从节目主持人着手,培养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帮助其树立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节目主持人自身也要积极学习、不断积累主持经验,探索更适合自己的主持风格,在保证主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发展。另外,主持人也可以多观察其他节目中具有鲜明风格特色的主持人,分析其主持过程中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处理等。

3 结语

情感调解类节目要想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就必须直视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节目制作团队也要加强题材创新,规范内容制作,避免为了迎合市场而导致节目内容趋于低俗化的情况出现。笔者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情感调解类节目的质量能够更上一层楼,真正发挥出其情感和价值观引导的社会作用。

猜你喜欢

调解员类节目题材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