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衍生类新闻节目的特点和创新策略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3-03-21王倩倩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主播说联播联播新闻联播

童 涵 王倩倩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媒介融合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复合式媒介传播形式,其可以实现信息跨媒介、立体式传播。新闻节目作为我国有影响力的节目之一,长期以传播国内外政治动态和国家政策方针为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经典新闻节目,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一直以来,《新闻联播》因其节目定位和权威性,受到各年龄段群体的持续关注。该节目收视率高、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大,是央视的核心节目。

央视顺应全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特点,衍生出了以《主播说联播》为代表的子栏目,是《新闻联播》的补充、整合与延伸,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的传播方式。《主播说联播》更贴合新媒体属性,在语态表达、传播手段、内容输出等方面更具灵活性。栏目以“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开场,以主播的第一视角评论当天《新闻联播》的重要新闻。

1 衍生类新闻节目的特点

1.1 语言样态与个人风格创新

由于衍生类新闻节目的语境和传播媒介不同,主持人在有声语言、副语言以及个人主持风格表现上与传统节目主持人有所区别。

传统新闻播音语言样态为播报式,而为了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衍生类节目的语言样态更偏重评述。传统新闻节目的播报风格庄重、严肃,主持人的表情相对单一,且以有声语言为主,少有副语言的表达。而衍生类新闻节目在语言样态上有了明显的创新,节目的吸引力得到大大提升。衍生类新闻节目多在新媒体平台播放,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加新颖、丰富,还会时常在节目中运用一些网络热词新词和流行语等。比如在有声语言方面,《主播说联播》的主持人会在节目中使用“No zuo no die”“奥里给”等网络用语,以增强新闻节目的趣味性,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在副语言方面,海霞“比心”、康辉“握拳”等都让主持人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

在受众心中,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人们通过观看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了解国内外新闻。全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要寻找自己的优势,突出自身的特色,通过个性表达改变语言风格。

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主播的形象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变化,要塑造多面的主播形象。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和尼格买提等央视主持人,以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幽默的语言风格受网友喜爱,被誉为国民天团“央视boys”。“央视boys”一改受众心中固有的新闻主播严肃、刻板的印象,比如康辉在《新闻联播》中给人的印象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但在《主播说联播》中他便装出镜,表情丰富,语言幽默接地气,在某期《主播说联播》节目中,还一展歌喉,在节目开始前献唱《我的祖国》为节目内容作铺垫,一时间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央视主持人”与“风趣”这两个以往在大众心目中看似不相关联的词汇相互碰撞,一改大众对央视的刻板印象,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1.2 新闻内容与传播渠道更加丰富

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衍生类新闻节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传播渠道和方式也更加丰富。

笔者通过对比《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的节目内容,发现《新闻联播》的节目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更偏向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属于“呈现式联播新闻”;而《主播说联播》的内容更加贴近民生,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属于“呈现式民生新闻”。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主播说联播》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实时推送,扩大了传播范围。多平台宣发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新闻内容的印象,也保证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不落伍。《主播说联播》入驻各新媒体平台后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截至2021年6月22日,“新闻联播”抖音号已有3 067.1万粉丝,在抖音平台,首个抖音视频“新闻联播,抖起来”点赞量1 721.5万,评论量10.4万,转发量5.6万;“新闻联播”快手号粉丝已有3 974.5万,首个快手视频“新闻联播来快手了”有1.2亿的播放量、1 127.1万的点赞量、32.8万的评论量[1]。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用户的讨论度高,拓宽传播渠道后,《主播说联播》更受欢迎,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新闻联播》及其衍生类节目。

1.3 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多样

近些年,受众阅读和观看的偏好受互联网影响,呈现出碎片化、精准化、快节奏的趋势。衍生类新闻节目可以在弹幕、评论处及时接收来自受众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对节目作出调整,从而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类新闻节目多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人们在移动终端的阅读时间更长。快节奏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让观众更偏爱短而精的节目和内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受播出时段、时长和频道的限定,内容有限,时效性也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受众的收视需求。《主播说联播》每期节目时长通常在1~2分钟,且以竖屏短视频的形式播放,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在节目观感方面,《主播说联播》利用高效又便捷的竖屏传播来适应短视频碎片化时代,其采取的三分法构图,主播的眼部和手部处于视觉焦点,能让受众有更好的收视体验。

媒体的全方位融合加强了新闻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关系单一,传播者只是进行单向的输出,缺少与接收者的互动交流,新闻节目播出后媒体也难以知晓受众的反馈。但在全媒体时代,传播者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实时与受众沟通,如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有效接收来自受众的反馈,了解受众的需求。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网友的留言不只在留言区展现,还会以弹幕的形式在当天的节目内滚动呈现,甚至由主播念出,增加了整体节目的信息量,增强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109名在韩志愿军回国当天,几十万条留言涌进央视新闻直播间,康辉在直播间念出了网友感人肺腑的留言,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了节目的亲和力[2]。

2 衍生类新闻节目的创新策略

2.1 个性化表达,增强节目趣味性

衍生类新闻节目的表达样态更加丰富。在有声语言方面,央视《新闻联播》的语言表达风格严肃、庄重,而在其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播说联播》中,主播会以“调侃”的方式评述新闻,并适当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同与喜爱。在副语言方面,站立式播报和结合时代特色的手势也能一改大众对新闻主播的刻板印象。美国学者迈克·贝克特尔认为,人们沟通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是由身体语言传达出来的。衍生类新闻节目的主播可以积极利用副语言,让肢体语言更加丰富,主持风格轻松自在,从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种对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综合运用,可以将“硬”新闻“软”输出,极大地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完成全媒体时代新闻节目风格的转型。

此外,在衍生类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可以进行创意设计,通过丰富节目版块、优化画面内容、使用副语言等方式,增强节目趣味性,进而增强受众黏性,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衍生类新闻节目不应该只让主播端坐在新闻演播室面对镜头,而是要走进新闻现场,带领受众从“看现场”到“说现场”甚至“唱新闻”。

2.2 述评一体,增加节目深度

衍生类新闻节目通过评述一体的方式,正确引导舆论,点明新闻价值,增加节目深度。衍生类新闻节目是对母体节目的补充和丰富,能够提高母体节目的传播效果。新闻评论是提升新闻内涵、契合受众表达态度的一种手段。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播可以采用述评结合的形式,在播报新闻的同时加以讲解和评论,融合新时代背景对新闻进行解读,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内涵、了解新闻背后的内容。这样既符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也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相较于传统新闻节目的大量新闻输出,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够真正做到把新闻传递给每一个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持人运用“评述一体”的播报形式,能够使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得到增强,同时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保证意识形态不偏移,传播真实信息,获取受众的信任。

2.3 塑造形象,提高主播的影响力

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播可以从风格、专业水平、个人形象等方面打造个人品牌,增强受众黏性。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发展面临危机,千篇一律的节目形式难以吸引受众,打造主持人品牌效应是解决危机的方式之一。打造主持人品牌效应的方式有两点:第一,让主持人经常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提供多平台让主持人和受众接触,使受众先通过互联网知道某位主持人,从而带动受众去观看节目;第二,制作与主持人相关的宣传片,凸显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使其拥有自己鲜活的个性[3]。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通过个性化角色定位提高专业水平,打造个人品牌,吸引大众关注。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持人具备个性特色,顺应时代发展,塑造个人形象特征,有利于提高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正能量、接地气的谈话场,在新闻节目中形成自身品牌。

2.4 优化新闻内容,丰富传播渠道

新闻内容决定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衍生类新闻节目的内容创作,不仅要融合创新,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及舆论导向,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海量信息的正确解读[4]。同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分析新闻的内涵,着力于内容建设,以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衍生类新闻节目要传递国家声音,反映社会问题,利用优质内容来寻求与受众的情感共鸣点,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

媒介融合使得媒体之间的隔阂正在被打破。央视影音、学习强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互相融合,丰富了衍生类新闻节目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提高了衍生类新闻节目内容的影响力。衍生类新闻节目要将国家大事、国际大事同步到各大媒体平台与智能终端,在传播渠道上取胜,达到各平台传播的目的,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多平台覆盖,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扩大受众范围。

2.5 依据受众偏好,提高节目观感

衍生类新闻节目要精准把握受众的关注点,以此为基础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提高节目观感。全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更高,衍生类新闻节目要有更好的呈现,要充分了解受众需求,不能一味地用传统灌输式报道,而是要调整报道视角,站在受众的角度理解受众、打动受众,及时接收受众的反馈和评论。衍生类新闻节目主持人也要转变传统节目的主持理念,不能再将受众当作新闻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要理解受众的心声与感受,了解受众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播报。除此之外,衍生类新闻节目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播放内容,并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增加互动流程,利用弹幕等功能与受众进行互动,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

衍生类新闻节目在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后,可以从调整节目的时长、增强节目的观感等方面入手,以此增强节目的吸引力。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人们习惯在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娱乐消遣、获取信息的需求,所以衍生类新闻节目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调整节目时长,在短时间内完整呈现节目内容,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5]。衍生类新闻节目每期时长建议为1~3分钟,每期内容的时长需要根据新闻数量、深度进行调整,并利用自身的主持技巧和特色,提高节目趣味性,避免节目枯燥造成受众流失。同时,可以通过大小屏联动打造新传播模式,满足受众快速浏览新闻内容和分享新闻的需求[6]。

3 结语

技术赋权下,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业。央视《主播说联播》积极主动地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为传统媒体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进一步创新节目,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时应在节目中融入更多新鲜的元素,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以促进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

衍生类新闻节目的出现和成功,证实了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创新。首先,主流媒体需要改变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积极创新主持人风格;其次,主流媒体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要接收群众反馈,根据群众反馈调整节目内容;再次,主流媒体要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采编制作符合全媒体时代发展的新闻节目。

猜你喜欢

主播说联播联播新闻联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与探索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主播说联播》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冲突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