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我们的双耳》为例设计5E教学模式

2023-03-15何喜珍上海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

小学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耳环节科学

◇何喜珍(上海: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

5E 教学模式源于美国科学课程,前身是伯克莱大学的两位学者Atkin&Karplus 提出的“学习环”模式,包括探索、发明和发现,后来又修改为探索、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渗透,1987年,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所(BSCS)在“学习环”模式的基础上,在前面加上初始阶段,在后面加上对学生的评估,演变成5 个阶段,即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因五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均为“E”,故称为5E教学模式。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重视“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5E 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相契合,其理论基础和操作流程非常符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特点。本文以《我们的双耳》一课为例,基于5E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阐述5E 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和建议。

一、基于5E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

《我们的双耳》是五年级第二学期自然第三单元“感知外部世界”的第二课。本节课是在第一课《眼睛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人的听觉器官——耳。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有大小和高低之分、振动幅度的变化会改变声音的大小等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耳的结构以及双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观察模型、拼耳朵拼图来认识人耳的结构,通过自制人耳结构模型,模拟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法

(一)吸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是5E 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合理利用周围教学资源,采用科学的提问形式,带领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实施主动探究。

在《我们的双耳》教学中的吸引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声音“猜一猜”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积极参与。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提出本节课的驱动性问题:“我们的耳朵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以高投入的状态继续开展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倡导动手实践,建构学生认知模型

探究是5E 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优化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还要注重引导、观察和聆听,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我们的双耳》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1:人耳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耳结构仿真模型,初步认识人耳的结构;通过拼耳朵结构拼图,让学生练习正确摆放人耳各部分的位置;最后通过视频,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耳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探究2:制作模型,模拟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为各小组准备以下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硬纸筒、气球皮、一根细的棉线(一端绑有轻质泡沫)、双面胶布。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制作步骤视频,指导学生用这些实验器材制作人耳结构功能模型。

制作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利用自制的模型进行实验:一位学生水平拿着硬纸筒,使轻质泡沫贴着气球皮,接着对着硬纸筒开口的一侧大声发声,其他学生观察气球皮处轻质泡沫的变化。可以看到,轻质泡沫随着人的发声而不断振动。

(三)解释:自主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解释是5E 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事实,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现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促使学生将事实证据抽象化、理论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小组间相互研讨、补充、纠错,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敏锐地抓住学生的独特观点,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促进知识内化。

在《我们的双耳》教学中的解释环节,实验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产生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接着教师引导小组成员结合人耳的结构,讨论自制模型中的“硬纸筒”“气球皮”“轻质泡沫”分别模拟的是人耳的哪部分结构(分别模拟的是耳道、鼓膜、听小骨)。待学生找到自制模型和人耳结构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之后,再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就很容易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了。注意要先让学生尝试说出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师再进行点评、纠正,最后归纳总结。

(四)迁移:拓展认知维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迁移是5E 教学模式的提升环节。在迁移环节中,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既能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促使学生对概念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拓展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提供新的认知素材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已有的认知维度,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我们的双耳》教学迁移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熟悉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并提问:从科学的角度如何理解这里的“高声语”“遥招手”?说明鼓膜的振动幅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能够说出“高声”对应的是声音比较大,“遥”对应的是距离比较远,由此说明声音的大小和远近可以影响鼓膜振动的幅度。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做出猜想:距离相同时,声音越大,鼓膜振动幅度越大;大小相同时,距离越近,鼓膜振动幅度越大。不同小组就不同的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提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评价:重视过程评价,提高学生探究动力

评价是5E 教学模式的最终环节。实际上,评价贯穿科学教学的全过程。5E 教学模式重视过程评价,将关注点放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纸笔测试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多个维度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同时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双耳》一课中,教师利用“教学过程评价表”(如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课堂观察、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我们的双耳》教学过程评价表

三、关于5E 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5E 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在化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内容分析来看,5E 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点有很多共通之处,且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5E 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概念、应用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思维水平,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5E 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非常契合,但这并不代表它适合所有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实践发现,以下三类教学内容和5E 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适切性:一是核心概念类知识,例如,各种各样的地形、地壳运动等,这类知识难度不大,只要教师稍作指导,学生就可以自行归纳整理,适合自主学习;二是实验类知识,包括验证类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例如,糖类的检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等,整个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能力;三是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类知识,例如,传染性疾病、合成新材料等,这类知识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问题,适合运用5E 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

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5E 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切忌生搬硬套。例如,探究、解释、迁移环节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猜测、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可以引入并丰富5E 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课外相结合等。

猜你喜欢

双耳环节科学
轻叩双耳好处多
轻叩双耳好处多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点击科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科学大爆炸
轻叩双耳好处多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