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仓储2 课时教案设计

2023-03-12李芸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00

物流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路线信息化目标

李芸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教育部主办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代表了教师教学信息化改革中的最高水准,比赛考察教师对一门课的内容组织、教学设计、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多方面能力。在提交的比赛材料中,教师连续16 个课时的教案是对完整的参赛内容的设计体现,也是体现完整的课堂前中后和教师与学生行为导向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从格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有相较于传统教案的改变与突破。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与1+X 物流证书的考核内容紧密相关,课程组织覆盖完整的入库、在库、出库过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属于物流专业的典型参赛课程,因此,以该课程的2 课时(80 分钟)内容“配送路线设计与优化”为例,根据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赛项要求,进行教案的框架与内容的设计,展现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案发展趋势。

1 结构设计

1.1 前置内容

根据比赛要求,参赛课程的教案单元以2 课时为基本单元,基础信息应涵盖:课程内容、授课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所属模块、授课地点、授课形式、所选教材、参考教材的相关信息。针对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与教学方法。最后进行“学情分析”与“技术手段”的阐述。

1.2 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是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纵向上划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大阶段,再细化课中内容为多个环节,合理体现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内容结构。横向上,融合“行动导向”的思路,教案应合理体现各环节阶段的教学知识内容,合理设计同一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行为,列出信息化资源与手段(体现信息化教学改革),阐述设计意图(完成前序重难点的突破标识与课程思政的内容安排)。

1.3 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应注重表现对课程评价的合理性设计,包含评价构成、评价要素、评价主体以及教学反思。

2 内容设计

2.1 前置内容

以“配送路线设计与优化”2 课时的内容为例,教材选择应既有国家权威出版社的主线教材(如“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等),而参考教材可选择物流管理1+X 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以体现“课证融合”,与实训项目指导书以体现“理实一体”。

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同样根据知识点设定知识目标,结合项目任务、配套的软硬件设备设定能力目标,并基于该知识点的特点设定详实具体的素质目标,避免假大空。以“配送路线设计与优化”的内容为例,知识目标是“配送路线确定的原则”和“配送路线设计的方法”,对应到能力目标则描述成“根据门店位置完成配送路线的设计”与“使用软件利用节约里程法进行线路优化”,素质目标来源于此处的知识特性,因路线优化设计方法能够节约配送路程,降低成本,因此素质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

学生的学情分析应以数据为佐证,对应教学目标,从当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基础进行研究,以“配送路线设计与优化”学习阶段的学生特性为例,学情分析内容撰写如下:学生对于配送路线规划属于零起点,对优化方法更无理性认识,当题目中覆盖的配送网点数量过多时计算易出错。当学生已完成本课程前置单元“订单处理”、“拣货作业”等内容的学习,75%的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订单处理与拣货工作。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可得如果方法得当,学生能够掌握“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需要的仓储技能。如果针对学情,信息化辅助手段选择得当,可以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畏难”心理,更可能实现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带动,达到共同进步。

技术手段旨在对2 课时所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汇总,从软、硬件两个角度进行描述列举,如: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云班课平台、智能手机、计算机、希沃白板、CAI(计算机辅助)、EXCEL、节约里程法软件。

2.2 教学组织实施

课程安排的横纵设计不仅从教案的表格设计体现,也应在开头部分插入思维导图展现总体的安排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1)课前

教师的课前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的发布、学习任务的布置以及基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反馈,有针对性地确定重难点和优化教学过程。此处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每个单元应根据单元内容详列不同的预习内容和任务。

学生的课前活动则包括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预习工作并提交作业,形成预习反馈。

常见的资源与手段有云班课、学习通、智能手机、平板、微信群、QQ 群等。

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传统课程进行了延伸,课前的部分设计意图内容比较一致,包含:预习新知、把握学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做好教学准备等。

(2)课中

课中根据内容不同环节安排上有多有少,首尾环节较为固定,首要环节主要进行“课程的内容导入与预习反馈”,此处安排与课前设计相呼应,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前导入、预习反馈”环节,教师可安排进行考勤签到、展示学生的预习成绩统计和典型作业,并通过案例或情景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以完成对课前学生问题的集中反馈和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新知导入。

在主要的知识教学环节,注意体现知识教授的层层深入与案例的合理融合,能够展现教师对于信息化资源与手段的合理应用。以“节约里程法”知识点为例,前序学情分析中学生对于路线优化完全零基础,无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师活动”的设计中,首先,以动画形式展现优化前后车辆的行走路线对比,结合弹题让学生计算前后节约的行走距离得到最直观的印象。其次,以在学校中校园行走的例子,若学生人在宿舍,要去食堂吃饭,又要去图书馆还书,要怎么走呢?得到学生的回答后以学生的回答佐证节约里程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引出节约里程法的原理。随后,利用希沃白板增加可见课件的互动性,结合微课,分解节约里程法为以下步骤,各步骤设计为“动画演示——教师点拨——互动答题”,在重难点部分添加flash 演示课件,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完成“节约里程法计算步骤”的教学。

此处的设计意图应针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参与度等体现教学效率的提升,结合方法中的思政点“规划路线不得超过车辆最大载重量”,反复向学生渗透拒绝车辆超载的意识,完成职业素养的升华。

在融合软件的技能实训环节中,应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软件使用的必要性,如此处为“利用软件代替人工计算提高计算精确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后,可设计教师行动为发布微课资源与相关任务,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交作业,在实训环节更应尊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其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巡查进行点拨。这里的设计意图依旧可以针对突破教学重难点,软件应用提高效率与思政意识。

除了首要的“预习反馈”环节不能少以外,课中最后的部分“思考总结”也是必要的,教师的点评总结应针对学生实训过程表现出的不足加以纠正,利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框架,并且拔高课堂立意,如应强调“未来智慧物流时代,不仅要成为善用工具的路线设计者,更应成为具备职业法律法规意识的物流师”。

(3)课后

课后同样是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堂延伸,教师发布测试题与相关任务,注重任务的现实性或与1+X 内容的联系,难度上层层递进,通过学生的团体协作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进一步巩固课中学习内容的作用。

3 教学评价

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要着重体现过程性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素多方面,评价构成多角度等。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教师与企业导师都是评价主体,评价的信息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既有平台测试成绩也有线下的实操打分,评价跨度包含课程的前中后三阶段,以及评价的内容要与前面的教学三目标相呼应。

猜你喜欢

路线信息化目标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最优路线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原路返回』找路线
画路线
找路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