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业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研究

2023-03-1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物流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两业指标体系教学质量

周 培,马 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智慧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家政策与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制造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物流业也必须紧随其后。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就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本文通过对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两业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得出今后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大力发展的方向。

1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现状

在现有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并没有一套专门针对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旧指标体系仍然对构建符合两业融合背景下专有的指标体系有着重大意义,分析传统的指标体系,对建立新的指标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1.1 评价范围不全面。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评价的结果,往往会忽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比如会很看重教学效果和教学结果,从而将教学过程的相关评价忽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变成教师晋升、奖惩和加薪的衡量标准,背离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两业融合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多地考虑的是过程评价,比如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适岗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1.2 评价指标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也是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建立了一些评价指标,但是还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评价,从而忽略了社会行业的评价。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参考性,但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在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高度融合要求下,这些评价指标也应与时俱进。比如说职业技能大赛、“1+X”技能证书的普及,在旧的指标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出其重要性。

1.3 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中小学存在很大不同,不能单单只看理论成绩,实践能力方面也应当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在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也有所不同,因此,应该针对这种特点建立一个与之对应的评价方式。

两业融合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对实践教学方面的侧重,而不应当只是关注理论考试,教学实践的知识技能是需要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仅用一次最终考试成绩显然无法衡量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没有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起到良好的监督评价效果。

1.4 定量定性分析欠合理。定性定量研究直接关乎到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否真的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定性指标较多,且由于高职院校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定性问题比较难以衡量。

两业融合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还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学历占比、双师型教师、学校实验设施设备的投入、校企合作教材推广率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增加了定量因素,在丰富评价指标的同时,也弥补了现有评价标准中只有定性评价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2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2.1 三级指标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2.1.1 文件依据。在构建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把关于“促进两业融合”的相关政策文件来作为构建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五部政策法规:2020年8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 部门联合制定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颁布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19 年1 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 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通过对这些政策文件的仔细阅读与研究,进而对其逐句编码,选取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

2.1.2 经验依据。除开文件政策依据之外,本文还通过对多名长期从事一线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取他们在长期从教过程中的宝贵建议,此外,还深入制造业企业公司内部对管理层进行建议收集。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两业高度融合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的教师、企业是本评价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主体,所以,对二者所提出的建议均被采纳作为确立指标体系的依据。

结合文件依据和经验依据,得出被提及的高频词汇和语句,随后从这些词汇和关键词中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得出三级指标,并以此三级指标为基础,通过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在本研究领域中有较高见解的专家进行意见收集,进而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与修改,最终形成三级指标。

2.2 二级指标构成要素确立依据。本研究的二级指标是对上文所形成的三级指标的总结提炼,因此,二级指标的确立依据来源于三级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二级指标是在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之后所形成,具体指标详见下文。

2.3 一级构成要素确立依据。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筛选后,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实际,最终选择以CIPP 模型作为基础理论模型。因此,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上文中的二级指标归纳总结凝练的基础之上,结合CIPP 评价模型的四种评价要素,构建了包括两业融合背景评价、两业融合投入评价、两业融合过程评价、两业融合成果评价。

故本文选择CIPP 评价理论作为体系构建模型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四种评价要素: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背景评价是在特定的情况中,确认目标群体并评价需求;依据需求诊断问题,判断目标是否足够反映所评价的需求;投入评价是对规划方案、计划或服务的策略及其相关工作计划和执行预算的评价;过程评价是对计划执行并精炼方案设计及其程序,例如:实施过程管控;成果评价则是评价项目的执行结果的完成表现,以及满足受益者需求的程度。

3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在建立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在现阶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高度融合发展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系统性原则。影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不单只有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而是各个因素的组合效果,所以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系统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真实客观的评价。(3)代表性原则。在选取绩效评价指标时,不能事无巨细地考虑到每一个指标,而应该选取典型指标,确保每一个指标都具有代表性,以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要求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两业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实际状况。(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择的关键原则就是具有可操作性,要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能从实际中收集数据,指标建立的要简单明了、便于收集。

4 质量评价指标确定与计算

根据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特点,思考旧指标体系中的优缺点之后,结合两业融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构建依据和构建原则的基础之上,结合CIPP 评价模型,建立了一套符合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邀请教育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指标体系进行两轮筛选与补充,确定了最终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择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重要性计算,最终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5 权重结果分析评价

5.1 两业融合背景评价。两业融合背景指标在四个一级指标中权重占比0.172 5,排序为第三位,根据数据展示,背景指标相对两业融合投入指标和两业融合过程指标较低。在两业融合背景评价中,专业融合情况较融合环境占比较多,证明专业融合情况比较重要。在专业融合情况中,区域竞争力权重最高,说明在两业融合背景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区域竞争力,若区域竞争力强,社会观念和意识就会较强。

5.2 两业融合投入评价。两业融合投入评价在四个一级指标中权重最高,证明在两业融合环境下专业建设还是需要增加投入,在二级指标中教学设施设备指标权重较高,证明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重要。教学设施设备加大投入后,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设备设施指标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权重最高,证明学生能够实际上手的设备越多越好。图书馆书籍数量权重占比排名第二,图书馆书籍数量越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实操,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3 两业融合过程评价。两业融合过程评价权重占比排名第二,过程权重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课程质量。教学管理较课程质量权重较高,证明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同时也证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中,包含校企合作材料推广率、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管理制度、教学改革与创新。其中教学过程监控权重最高,说明教学过程监控在所有指标中最为重要,需要好好的在这个方面进行投入,做好监控工作。根据数据展示,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也需要进行资源投入,一如既往的教学方式也许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也无法跟上学生思想的变化,就像是用文言文给学生讲课,学生就算能听懂,那也无法让他们的思维和观念去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就无法产生有效的教学结果。

5.4 两业融合成果评价。两业融合成果评价在一级指标中占比较少,并不是说明结果不重要,而是说明在前期的投入后,结果就不需要过多的去投入资源了。在优良的教学管理和课程设计实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自然就比较高。在结果评价中,学生成果权重比较高,因为两业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成果中,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占比最高,一次对口就业率占比第二,证明了计算机能力与英语能力将会是学生在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最为重要的两种能力,同时又可以反哺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更广阔的的平台,获得更多的发展,一次对口就业率权重占比第二,证明一次就业对口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对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他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更多的提升,还可以让他在初入社会时树立信心,因为专业对口,所以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用上。

猜你喜欢

两业指标体系教学质量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