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头里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故事

2023-03-11张哲

方圆 2023年1期
关键词:于杰石景山区古树

文、图|方圆记者 张哲

“我们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检察官。”于杰对我反复强调,办好公益诉讼案件一定要走出去

我站在北京市景山公园的山顶举起相机,我的镜头中,恢宏壮丽的古建筑群和飞檐斗拱的亭台楼阁,与远处现代建筑遥相呼应,感受着诗意与磅礴齐舞,让我忘记了40℃的高温天气与骄阳的炙烤。

而这背后有着守护“古今”的人——公益诉讼检察官。

“破冰者”过琳

2022 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极为关键的一年。7 月,我通过采访位于中轴线区域内发生的谦祥益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认识了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过琳。

刚接手公益诉讼案件时,过琳觉得非常难。涉及的社会面广,法律领域之外的知识非常多,知识储备跟不上。有时也会遇到送达检察建议书时,行政机关的各种推诿、不配合,甚至不接待、不见面。

过琳说:“检察建议书是具有权威性的,不是‘和稀泥’的草草了事。检察机关依法送达检察建议书是检察建议的刚性体现。”

行政机关对检察公益诉讼的抵触源于不了解,认为检察机关是对他们工作“挑毛病、找麻烦”,对检察机关提起的检察建议也是有一些质疑。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被称为紫禁之巅,换个角度,园内的观妙亭与远处的北京商务中心区碰撞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火花。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六部检察官过琳(中)与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一起来到前面大栅栏区域。

在西城区委政法委的支持下,西城区检察院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召开工作推进会,就检察公益诉讼的初衷、目的进行了深入沟通,从而达成共识。能解决监督对象的实际问题,促进问题在根源上得到解决,真真正正做到诉源治理,才能让监督对象从接受到认可到支持。

有了这些努力,才有了过琳办理谦祥益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中行政机关主动找到检察机关,要求检察机关对此案进行监督的良好效果。从那之后,区里有涉及公共利益的难点问题,区委、区政府就会主动想到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工作。希望检察力量可以介入到这些难点问题,提出检察方案。

在过琳口中,她是2020 年加入检察公益诉讼队伍的“小白”。而在我眼里,她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破冰者”。

说句实话,给这么优秀的一支办案团队写稿并不轻松。“中轴线”这个选题题材宏大,也让我倍感压力。比如,拍摄过琳团队的办案过程,如何用一张大图来点题就成了我最大的难点。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均没有太好的角度,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位于故宫北面的景山。站在景山之巅,目光所及都是绿意。转头间,发现观妙亭的亭顶与远处CBD重叠,心里窃喜:“就是它了。”

“活地图”于杰

第一次见到北京市密云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于杰不是在他的办公室中,而是在前往案发地的路上。

“我们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检察官。”于杰对我反复强调,办好公益诉讼案件一定要走出去。奔走于各类现场,于杰经常说“不用开导航,我就是导航”。同事们都称赞于杰是密云的“活地图”,即使是再偏僻的村落,他也能迅速找到位置。

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于涛等检察官发现,辖区内部分百年古树存在树冠缠线、树身空洞、堆放垃圾等严重问题。石景山区检察院与相关部门对接,对辖区内古树生长和管护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相关单位加强保护工作。左图为刊发于《方圆》2022 年10 月上刊的相关报道。

作为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前门大街的老字号谦祥益绸缎庄在修缮过程中遭遇到不少障碍。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通过与行政机关协调,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了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的进展。右图为刊发于《方圆》2022 年7 月上刊的相关报道。

我拍摄过许多检察官,最发愁的就是场景选择。检察官往往伏案工作的时候多,工作场景较为单一。但在于杰这里不同,“活地图”的本质源于于杰与检察同人的共同付出。密云区检察院自2015年试点时,就开始了公益诉讼工作的探索,至今已有7 年,于杰经历了公益诉讼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全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于杰边开车边为我介绍办理的各类公益诉讼案件,“如数家珍”。他出众的记忆力与精力,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是他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官的秘密武器。

说起密云水库相关的案件,于杰更是滔滔不绝。

青山环抱、碧水悠悠。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与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2022年,密云区检察院办理了北京首例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行为进行惩罚性赔偿的公益诉讼案件,有力地守护了密云水库这个“无价之宝”的生态保护红线。“双赢多赢共赢”,是我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

2021 年,密云区检察院新一届党组创新提出了生态检察守护密云水库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保水护水的特色检察工作方案,同样,公益诉讼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密云方案”。

说起检察官在办案中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于杰会自豪地说:“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不只涉及密云水库,周边河流、土地、生态、动植物都在公益诉讼工作范围内。我们就是公共利益的代表!”

“守护人”于涛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孤松》中写道,有人不满人们砍伐孤松的枝条点火照明,便用竹子编成篱笆保护它。

千年后,有这么一群人仍然努力为这些“孤松”筑起法律的屏障。

2021 年10 月,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媒体报道中发现,区内部分百年古树存在树冠缠线、堆放垃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古树的生长,呼吁救救这些活文物。

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于涛(左)与检察官助理对田义墓内多株百年古树进行巡查。田义墓内多株古树长势良好,受到有效保护。

石景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于涛马上着手开展排查工作,随即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接,结合所提供的石景山区古树名木资源台账,在辖区内古村落、土储用地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薄弱区域全面排查古树生长和管护情况。

“都说我们公益诉讼检察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古树保护势在必行。” 于涛与其他几位检察官凭借这股韧劲,跑遍了全区1543 株古树所在地,逐一排查古树生长情况。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古树。粗壮的树干直向云霄,我站在树下抬头望向树冠,正思考如何拍摄时,于涛和检察官助理便与文保单位的人熟络地聊起古树的现状与保护措施。画面感突入脑海,我马上后退几步,举起相机,拍下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瞬间。

而后,经过于涛与同事近两个月的走访排查,他们发现了13 株有问题古树,特别是在田义墓东北侧施工生活区内,有多株百年侧柏、国槐,周围环境脏乱差,堆积有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部分古树树枝断裂,树根出现空洞,生长管护情况不佳。

石景山区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分别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主管部门加强辖区范围内古树保护责任制的组织落实,及时更新古树信息台账,明确具体管护责任单位,加强日常检查;建议属地街道依法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处罚,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良好市容环境卫生状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整改,也终为多株古树问题画上圆满句号。

“古树是一座城市的‘活文物’,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采访中,于涛不断强调着古树保护的意义。而在我看来,有这群公益诉讼检察官砥砺前行,才能换来“时将承雨露”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于杰石景山区古树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Module 10 The weather Unit 1 It might snow教学设计
古树炼成记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于杰摄影作品选登
老公的“穷亲戚”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
谁愿买走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