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进阶展学”课堂策略的达成

2023-03-11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新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进阶灯泡探究

◎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黄 岑

展学是学生在参与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发表自己或团队思维成果的一种形式。在展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发表自己或团队的观点,还要通过语言、实验、文字等进行一定的论证。进阶展学旨在通过两个维度的深入,促进学生展学能力的提升,一个维度是学生展学能力的进阶,让学生从敢展学到会展学,再到喜欢展学,最终将展学变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和自身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生展学能力的进阶,从简单观点的表述到一个探究性、项目化问题的展示,学生的展学能力通过初中物理课堂进阶展学的长期训练和实践,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展学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是学科思维的提升。笔者结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探讨初中物理课堂进阶展学的策略。

一、多元导入,激发展学兴趣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兴趣仍然是第一要素。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要素进阶是从表象兴趣转向内在学科魅力的彰显。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学习心得、学习感悟、学习收获,我们必须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充分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心”有所向。

1.实验导入,让智趣并进。理想的导入方式就是实验导入,教师用奇妙、震撼、新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乐音的特征”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用震撼的多媒体音响播放不同特征的声音,有美丽动听的交响曲,有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有轻柔的轻音乐,还有出其不意的电钻声、喇叭声,并结合手机传感器中的波形图,给学生带来视听感官的震撼。

2.问题启迪,让思维深入。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将情境和问题融合,启发学生思维的进阶深入,让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其中,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展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大气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创设多个小实验,用问题的形式进行启发和引领。比如,教师将图1甲所示的装置呈现给学生,手握大试管,提问学生:“如果老师将甲图整体倒置成图1乙所示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中演示实验,再次提问学生:“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结合前面做的瓶吞蛋实验、覆杯实验,你能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思维成果吗?”

图1

类似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案例也有很多,教师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这样的导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引领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敢展学、想展学。

二、问题引领,启迪展学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更是思维生长的助推剂。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升。

比如在“电路的基本连接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呈现以下问题链:

问题1:你能使一个灯泡发光吗?

问题2:你能使两个灯泡发光吗?

问题3:你能用多种方法使两个灯泡发光吗?

问题4:你们用的两种方法连接特点一样吗?他们的电流路径一样吗?看看他们的电流路径有几条?

问题5:你们用的两种方法工作特点一样吗?比如你拔掉一个灯泡,看看这两种电路呈现的特点是否一样?

问题6:试着连接一下电流,让两个灯泡都亮起来,观察两个灯泡连接的特点是否不同?

问题7:对比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你能发现多少处不一样的地方?

问题链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也随着问题的递进而深入,学生在问题和实验的同步推进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与技能,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智慧。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干个“你能……”问题链让学生进行组内展学、班内展学的欲望和热情也大大提升,这种欲望和热情的提升大大促进了学生思考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实验探究,提升展学水平

实验探究能力是体现学生物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给足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并在磕磕碰碰、动动想想的氛围中深入实验探究。

比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让学生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引领下,学生会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来进行探究,并改变电阻R的阻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否定学生的这种做法,而是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方案去深入探究,并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实验过程和成果。

图2

在实际探究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个事与愿违的结果,那就是在改变R的阻值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保持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并不是一直等于电源电压。为此,这个“失败”的实验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埋下了三个伏笔,这三个伏笔也切切实实提升了学生的展学水平和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在实验中引入了滑动变阻器,以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对比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区分其中微妙的作用差异。

2.为课后综合探究实验现象的本质作好铺垫,满足部分学生深入探究的需求,为后续发现电源内阻的存在埋下伏笔。

3.前一个实验的失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探究”的价值与魅力,这种“失败”正是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渗透给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其深刻感受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引领学生带着这种科学钻研的态度继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四、舞台搭建,确保展学生长

要展学,就必须给学生搭建展学的舞台,这种舞台的搭建不仅需要教师在常态化的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还需要不断引领学生去展学、去思考、去生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展学的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也能在展学的过程中真正提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所谓的给足时间,就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学,因为展学是需要语言表达的过程,要表达清楚和言之有理,就需要足够的时间。由于学生展学能力的差异,在展示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断断续续、边展学边思考的现象,需要足够的时间开展展学。而所谓的给足空间,就是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无论是全班展学还是小组展学,我们都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展学的积极性。组内展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组间展学,融合大家的智慧;全班展学,培养学生的展学能力。面对学生不会展学的现象,我们还应鼓励其他学生帮忙解答,用问题启发他们的深层思考,使学生自己发现展学中的问题或不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效果。

五、展学评价,激励展学开展

教、学、评的闭环管理是教学策略得以有效落地的关键,也是我们进阶展学策略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要巧妙科学地设置评价过程、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真正利用评价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展学。

1.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过程性的参与需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包括组内学习、合作、展学等过程,都可成为教师评价的对象,教师也要善于发现这些过程。比如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巡视班级各个小组的实验过程时,要善于评价、鼓励学生的过程性参与,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与启发。

2.注重分层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展学。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在评价过程中,分层性评价需要巧妙地隐藏在教师的评价之中,让隐性分层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展学。比如在基础性问题的展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基础薄弱学生创造展学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展学,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比如学习“磁体与磁场”的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总结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谁能判断这根钢棒是否具有磁性?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样的,在引导学生展学时,我们首先请基础薄弱的学生展学,然后随着方法要求的加深,再请基础扎实的学生回答,层层递进、全员激励。

3.注重启发式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启发式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横向和纵向思维的推进。在展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这种启发不仅能满足展学学生的思维推进,还可以激励倾听的学生进行同步思考和补充展学。比如在“电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导体接入如图3所示的鳄鱼夹两端时,学生展示接入不同材料时灯泡的明暗情况,教师结合实验现象追问学生如下问题:

图3

问题1:灯泡亮说明什么?灯泡不亮说明什么?

问题2:灯泡亮度不一样说明什么?

问题3:鳄鱼夹两端直接相接和接入铜线后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又说明什么?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不同材料有“能导电”和“不能导电”之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打下铺垫。也感受到导电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亮度”来区分,为后续探究电阻大小奠定基础。还可以发现不接铜丝时灯泡反而更亮,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导体对电流是有阻碍作用的,即电阻是真实存在的。类似的启发式评价让学生的展学一下子提升了一个层次,效果更是显而易见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进阶展学是提升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深入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初中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进阶落地。

猜你喜欢

进阶灯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灯泡创意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灯泡创意展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