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指游戏融入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的应用研究

2023-03-11苏州市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苏晓雯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班手指游戏

■文/苏州市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 苏晓雯

手指游戏是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将手指游戏融入小班幼儿生活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小班幼儿手指操作的灵活性,帮助幼儿实现身体机能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一、手指游戏的相关概念与目标

(一)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一定的物品或材料,通过有关部位的身体运动和尚未成型的心智模式,反映并探索周边世界的一类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游戏源于情感的需要,游戏的主要目的在于幼儿自我的愉悦以及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二)幼儿手指游戏

所谓手指游戏,是指通过手部的动作和对应的言语情景,进行肢体表达的一种游戏活动。手指游戏实施形式轻松便捷,能刺激幼儿的大脑皮层细胞,对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身体机能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大脑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益。

(三)手指游戏目标

3—6 岁是幼儿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的奠基期,手指游戏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促进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的多样情境。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轻松有趣的手指游戏,促使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与手指灵活度提升的同时,增进幼儿手脑并用、边玩边学的切身体验,促进幼儿在身体素质、语言表达、艺术审美等多个方面获得长足发展。

二、手指游戏融入日常生活活动的实践案例与主要价值

(一)实践案例

我的小手也睡了

对象:小3 班幼儿,李老师

时间:2022 年4 月20 日

地点:小3 班活动室

游戏记录:

在带领幼儿餐后散步、准备组织幼儿午睡前,李老师发现部分幼儿仍然比较兴奋,于是决定组织幼儿开展手指游戏“我的小手也睡了”,意在帮助幼儿调节放松情绪,营造安静愉悦的氛围。李老师伸出双手,示意幼儿参与到手指游戏中来:“小朋友们,手指游戏动起来!小手小手想睡觉,我们一起帮帮它!”李老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手指操顺口溜,一边动手做手指操游戏:“老大睡了(大拇指向手心收缩),老二睡了(食指向手心收缩),老三睡了(中指向手心收缩),老四睡了(无名指向手心收缩),老五睡了(小拇指向手心收缩),大家都睡了(双手捏指成拳后揉揉眼睛)。”李老师带着幼儿做了三轮游戏,幼儿经历了手心朝上与朝下、手指向内收缩与向外抻平、紧握拳头与轻揉眼睛等动作变化,逐步进入了游戏情境。同时,李老师和幼儿吟唱手指操顺口溜的声音也压得越来越低,动作幅度也变得很轻、很小,生怕吵到快要进入梦乡的手指宝宝们。“小朋友们,手指宝宝睡觉了,我们也到午睡室安静睡觉吧!”小朋友们仍然沉浸在刚刚的游戏氛围中,自觉地放轻了脚步与声音,静悄悄地进入午睡室准备入睡。

活动反思:

一方面,幼儿午睡是生活活动中的常规环节,中午的睡眠质量既影响幼儿的身体状态,也将对下午的其他活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午睡准备环节结合小班幼儿好动、好奇的特点,通过组织多种手指游戏,帮助幼儿舒缓情绪,进入午睡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手指游戏“我的小手也睡了”动作简单且富有童趣,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以及易学易做的手指动作,伴随教师渐缓、渐低的语音语调引导,把幼儿带入到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当中。

活动评估: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之间的过渡阶段,幼儿的状态都较为放松,容易忽略平时渗透的规则意识,且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教师通过手指游戏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简单的行为习惯,收效较为明显,既有效减少了幼儿被动等待的时间,又能引导幼儿从小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二)主要价值

1.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3—4 岁的小班幼儿,语言往往缺乏一定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表达能力较为薄弱。手指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使用语言自我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有效拓展幼儿的词汇积累,规范幼儿的发音,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手指游戏不仅富有韵律感与节奏感,而且包含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能够丰厚幼儿的生活经验,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有助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

2.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比如,教师将手指儿歌迁移到“穿袜子真有趣”的游戏当中,带领小班幼儿一边唱手指儿歌,一边完成穿袜子的任务:“缩进小脖子(双手大拇指食指伸进袜筒到袜头),伸进小脚丫,拐过小弯弯(袜子从脚后跟拉上),一下两下穿好袜。”类似于这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手指游戏,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导、灵活应用。

3.培养幼儿的社交素养

小班幼儿刚步入幼儿园,在适应幼儿园生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加上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水平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个体往往难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幼儿彼此之间的合作。幼儿在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中能够发现、了解自我,同时也能产生更多的互动与合作,相互协商,彼此模仿,获得成长。

三、手指游戏融入生活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对手指游戏的认识深度不够

一些教师能意识到手指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组织手指游戏的动机停留在填补空余时段和放松幼儿心情,游戏目标设定不清晰、不准确,对于手指游戏在发展幼儿身体机能和心智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社交素养等方面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游戏而游戏的情形。

2.对手指游戏的选择组合不多

一些教师选择手指游戏缺乏新意,缺少变化,对于手指游戏及相匹配儿歌、顺口溜的改造创编和定期更换不够重视,形式、内容也是一成不变,手指操、手指画、手影游戏、手偶游戏等组合较少,使得游戏的趣味性、新颖性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幼儿会感到乏味、机械,提不起游戏的兴趣。

3.对手指游戏的反思总结不实

一些教师满足于手指游戏的任务完成,缺乏对于手指游戏适应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考量和评价,或者仅停留在手指游戏实施是否顺利、游戏规则是否落实层面,而对于幼儿欢迎程度、参与比例、收获成长等问题的思考相对比较肤浅,反复追问和深刻反思存在缺失。据统计,游戏之后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占比仅为40%左右,这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应指标距离较大。

(二)具体对策

1.加强手指游戏的专题培训

将手指游戏专题培训纳入幼儿园年度培训的重要内容,重点丰富教师对于幼儿手指动作训练、身体机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等理论知识。定期组织教师观摩交流,开发和使用“快乐小手印”“手影变变变”手指游戏培训教程,提高幼儿教师生活活动组织能力和生活课程转化能力,推动幼儿教师将所学游戏理论合理运用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实践当中,力求将复杂的手指游戏转化为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易操作的游戏内容。

2.重视创意手指游戏的拓展

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往往建立在自身所理解、织就的“意义之网”上。创意手指游戏的拓展,必须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利用幼儿自身的“意义之网”。教师应将游戏手型开发、创造、研讨的权利还给幼儿,将幼儿生活中的人、事、物都纳入手指游戏创作的参考范围,激发幼儿对于新事物、新游戏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儿园可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创意征集、创编比拼等活动,引导教师掌握不同类型手指游戏的创编办法,通过手指操、手指画、手影游戏、手偶游戏等带给幼儿更多愉快的游戏体验。

3.针对幼儿差异编制个性化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除了考虑新颖性、趣味性之外,还需考虑适合性和成长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身体机能与社交水平、语言表达与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尝试个性化手指游戏的编制工作,通过建立手指游戏的多样手型和自由组合,满足幼儿的游戏想象,真正把每位幼儿当作“具体个人”,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切实减少游戏前后的消极等待和观望。

将手指游戏融入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的应用研究是一项常议常新的课题,小班年级组的探索实践只是具有一定样本意义的阶段性总结,所呈现的观察案例也只是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园本化个案。想要更好地发挥手指游戏对于小班幼儿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分析手指游戏融入生活活动的应用策略,还需广大幼教同仁持久而深入的实践研究,以求最大程度实现游戏和生活对于幼儿成长的支撑价值。

猜你喜欢

小班手指游戏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手指操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笔穿手指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