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023-03-11郑娟萍

学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体育

郑娟萍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甘肃武威 733009)

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开展体育教学规划是有失偏颇的,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目标集中在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术上,制约学生身心素养的平衡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明晰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深化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思想,将体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驱动学生体育技能、心理健康、人格以及品德的多维度养成,下面我们就对此目标展开路径探索。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心理素质锻炼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借助科学的体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心理素养良性发展。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思想和心理层面存在不稳定因素,教师必须提早干预和防范,才能规避不良心理给学生终身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经过学情分析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概括总结为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心理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初中体育教学肩负着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艰巨责任。教师在体育教改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最突出的意义就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如教师通过策划有趣有味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开放自我、以饱满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与伙伴产生更多的互动,在运动和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和协助他人,消除学生轻体、自我封闭、自卑等不良心理因素,提高学生自我悦纳和接纳他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和谐人际关系中养成独立自尊,这些都是学生健全人格获得切实发展的表现。

第二,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抗压受挫能力。新时代初中生成长于优渥的生活条件,没有经历过较大的磨难,抗压受挫能力是较为薄弱的,部分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倾向,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就容易滋生沮丧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重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如教师结合体育课程适度提升训练难度和强度,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克服训练困难,体验突破和战胜自我的成就感,这些都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进而强化学生意志品格和心理素质。

第三,加强心理素质锻炼能够涵育学生乐观正向的积极心态。心理素质强大的人必然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是塑造学生积极心态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加强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能够涵育学生正向、阳光的情感态度。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体需求,采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化解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厌倦和畏难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精神和内涵,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找到快乐和激情,这些都有益于促进学生心理、情感、行为保持动态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学生滋生消极心态,从而驱动学生热爱体育、生活和学习,开辟美好、光明的发展之路。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一)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营建和谐的心理素质锻炼氛围

和谐氛围是培植学生心理素质的温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用正向、和煦的态度与学生沟通,可以从源头上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师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亲密友好的关系,有助于营建和谐的心理素质锻炼氛围,学生也更乐于参与教师组织实施的体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成长水平,基于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体育教学沟通途径如下:

第一,教师日常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需求。教师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过程中实施沟通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沟通频率,在沟通信息中提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需求。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课堂还是课下,教师都可以运用合适的话题融入学生群体,如教师日常聊天可以问学生:老师闲暇时间喜欢打排球和羽毛球,大家喜欢哪些球类运动呢?大部分学生都会踊跃阐述自身喜爱的球类运动,少数学生对球类运动话题探讨不积极,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继续问:这几名同学的运动爱好是什么呢?在教师沟通引导下,学生就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球类运动的态度,如不喜欢球类运动,对健美操、跨栏等项目更感兴趣,这样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和运动喜好就产生大致了解,获得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教学依据[1]。

第二,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心理相容、自主运动。教师借助沟通策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过程中,还应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锻炼主动性。如在动员学生参与体育课跳马训练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放心大胆地跳吧,这里可没有马别腿!在开展蹦床训练时,教师可以说:床可以用来睡觉,也可以用来争取名次,就看同学们怎样选择了!有趣的语言霎时博得学生的欢笑声,促进学生心理相容,使学生以快乐的情绪投入到身体和心理素质锻炼中。

(二)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个性化发展

鉴于学生成长环境、个体思想的差异性,学生体能水平和心理素质也高低有别。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时,应当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特征,着力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使各层学生更好地悦纳自我,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个性化发展,相关教学路径如下:

第一,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对体育教学指导方式分层。部分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领悟能力偏弱,教师整体指导后学生没有掌握,很容易产生自卑和轻体心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使各层学生顺利习得体育技术动作要领,增强学生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力。如在某项体育技术动作指导中,教师可以先采用整体演示法,向学生示范标准的技术动作,一般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跟做几遍就能有效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到训练场自主、合作练习。剩余学生此时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情绪稍显低落,教师对他们单独指导之前可以先用语言鼓劲:没关系,谁练得好还不一定呢,老师现在就给大家“开小灶”,争取赶超他们!接下来,教师采用分解动作指导法,放慢上下肢动作的演示速度,这样剩余学生也能迅速领会技术动作要领,加入其他学生的训练阵营,先前的心理负担一扫而光[2]。

第二,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对训练难度和强度分层。体育教学中想要强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训练强度和难度进行分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体能、心理耐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和强度,拿田径跑项目来说,教师对这类学生可以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或是延长赛程等等,使学生获得突破自我的优质心理体验。对于体能薄弱,心理上抵触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地调低训练难度和强度,拿跳绳训练来说,体育优势生的跳绳标准是100 个,基础层学生的标准可以设置为50、70 个,待学生训练兴致和信心提起后,教师再发动学生尝试向100 个努力,这样各层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强化[3]。

(三)策划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直面挑战的健康心态

竞赛是体育教学的常见形式之一,同时也适用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自我封闭现象,对于人际关系的建设表现出漠视、消极的态度,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畏惧挑战,心态不够积极向上。针对这些不良心理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策划体育竞赛活动的方式解决,借助竞赛提高学生人际、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敞开心扉融入集体,同时培育学生直面挑战的健康心态,达到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目的,相关教学措施如下:

首先,教师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必须做好规则讲解和赛前动员,如在足球对战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足球对战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运用规范的技术动作,两队运球中不能发生恶意的推搡,没上场的球员在场边要遵守观赛纪律,队友之间要协作配合、及时沟通战术,把团队荣誉放在第一位,大家有没有信心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学生齐答:有!在心理和情感被充分鼓舞的条件下,各队学生立即投入到比赛战术商议中,以开放的心理情态迎接比赛。再者,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跟紧心理疏导工作,如某队学生在竞赛半程时表现处于下风,队员的情绪和士气都比较低迷,教师在半场休息时可以对学生实施心理疏导,如对学生说:比赛的胜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大家要用平和的心态迎接挑战,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气势上绝不能输,只要全力以赴就没有遗憾!此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给学生鼓劲,如轻拍学生的肩膀,投以肯定、认同的目光,或是让学生伸出一只手叠在一起、响亮喊出比赛口号,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心态更加健康、昂扬[4]。

(四)开展体育抗挫教育,磨砺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品质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在人生成长中,势必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决定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为此,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时,应当科学开展体育抗挫教育,巧妙地给学生设置障碍和逆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助推学生突破障碍和逆境,磨砺学生耐心、意志力、自主应对挫折等心理品质,从而驱动学生高效塑造优良的心理素质,相关教学途径如下:

第一,利用恶劣天气制造体育训练逆境。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具备一定的逆境条件支撑,教师可以利用恶劣天气开展体育训练活动,通过人为制造逆境,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如在寒冷和炎热的天气,教师在做好抗寒、防暑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慢跑、跳台阶等耐力训练,学生此时心理上一般会产生压力,想要逃避恶劣天气下的体育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运动健儿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训练的视频,同时对学生说:大家看运动员挥汗如雨的训练场景有什么感触?如果天气条件不好运动员就不训练了,还会有在国际赛场赢得奖牌的荣耀时刻吗?有学生说运动健儿的日常训练太辛苦了,还有学生说运动员的每一块奖牌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艰辛和汗水……真实的榜样很容易唤醒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继续动员: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可以承袭和发扬运动健儿的意志品格、吃苦耐劳精神,所以大家应该怎么做?很多学生受到鼓舞并表示:和运动员相比,我们眼前小小的困境算得了什么呢!纷纷主动投入到教师策划的项目训练中,这样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和斗志就得到激发,从而培养学生无惧困难、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5]。

第二,在学生心理受挫时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步,教师需要关注和捕获学生的心理受挫时机,及时渗透心理和思想的引导教育。如学生在学习某个技术动作时,反复练习还是没有其他同学做得好,此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受打击,产生气馁、放弃等念头,这就是学生心理受挫的主要表现,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走到学生身边和蔼地发问:怎么了同学,老师看你情绪很低落呀?学生很自然地向教师表达心理感受:老师我是不是太笨了?别的同学能做好我却做不好,我们组的成绩都被我拉低了,不然我退出训练吧。教师适时开导:老师关注你的训练表现了,技术动作是很标准的,只是身体协调性稍弱,提高协调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强健体魄,老师并没有责备你,你的组员也没有嘲笑你,你自己更不应该自暴自弃呀!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的气馁和泄气情绪就会消散大半,教师再对其他学生说:这名同学练习动作身体不是很协调,大家愿意用镜面示范法帮帮他吗?其他学生自然是很乐意帮扶的,该生也会重拾信心、克服心理挫折,活力百倍地投入后续训练,这样学生就会懂得合理应对和处理困难及不良情绪,从而巧妙借助抗挫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不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还能涵育学生乐观正向的积极心态,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意义非凡。为此,教师应当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列为主要的体育教改任务,重视与学生沟通,营建和谐的心理素质锻炼氛围,着力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个性化发展,同时策划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体育抗挫教育,培养学生直面挑战的健康心态,磨砺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品质,从而收获理想的心理素质锻炼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