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品种牡蛎助推烟台市贝类产业蓬勃发展

2023-03-10杨陆飞高雁陈伟李五

科学养鱼 2023年1期
关键词:贝类烟台市牡蛎

杨陆飞,高雁,陈伟,李五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 烟台264000)

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海、渤海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水质、丰富的矿物质及适宜的水温给牡蛎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14-2020年,烟台市牡蛎养殖产量由全市海水贝类养殖产量的不足5%上升到22.3%,占山东省牡蛎产量的18.7%,是烟台市贝类海水养殖的支柱品种之一。

一、烟台市新品种牡蛎养殖现状

烟台市牡蛎传统养殖品种为长牡蛎。多年累代养殖繁育,种质资源退化,严重影响牡蛎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起烟台市开始出现长牡蛎二倍体新品种、三倍体牡蛎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烟台市牡蛎养殖品种主要有长牡蛎、海大系列二倍体和青岛前沿、广东佰斯特、鲁益、海大系列三倍体等新品种。

1.育苗情况2022年烟台市贝类育苗水体约为36万米³,牡蛎育苗水体约为34.4万米3,是2016年的7.4倍,接近当年贝类育苗水体的最大生产量。2020年前海大系列二倍体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而青岛前沿公司的三倍体苗种处于垄断和营销控制阶段,全市育苗品种仍以传统长牡蛎为主。2020年后,随着牡蛎二倍体新品种推广范围的扩大和国内牡蛎四倍体技术的突破,烟台市新品种牡蛎育苗量由不足20%迅速增加到80%以上,成为市场主流。

通常情况下,育苗企业结束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育苗后,再开始进行牡蛎育苗和其他海珍品的育苗。2022年全市的贝类育苗企业几乎改为牡蛎苗种生产,甚至少数育苗企业放弃扇贝育苗,全年进行牡蛎育苗生产和改造大菱鲆养鱼池进行牡蛎育苗。

2.养殖情况烟台市12个临海区市中,养殖牡蛎的区市有8个,适养牡蛎的海区超过50%。全市贝类筏式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养殖品种主要为扇贝和牡蛎。在电商和新品种的双重推动下,近几年牡蛎养殖规模呈爆发性增长,由原本的养殖面积占比不足20%上升至30%,养殖品种主要是三倍体牡蛎。

二、烟台市新品种牡蛎养殖拉动作用

1.强化烟台市北方苗种供应基地功能为抢占市场先机,部分养殖户以提高育苗温度的方式,使苗种出库时间大大提前。2022年烟台市最早1批牡蛎苗种出库时间为3月中旬,比往年提前了1.5个月,大批量苗种出库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育苗时间呈愈来愈早的趋势。巨大的苗种数量满足了烟台、威海、大连等地的牡蛎养殖需求,进一步巩固了烟台市北方最大的海水贝类苗种供应基地的地位。

2.促进传统牡蛎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传统养殖方式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随着烟台市牡蛎养殖规模的扩大,相关配套产业也逐渐发展,牡蛎养殖方式发生了转变:育苗中使用刷帘机、洗卵机和半自动换水系统等;养殖中使用分苗机、装笼机、洗笼机、牡蛎清洗机等;养殖工船将牡蛎养殖的分苗、倒笼、收获、加工工序全部移至海上进行等。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设施化水平的提升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在陆地上是污染源的海泥和污损生物,在海上反而成为其他海洋生物良好的饵料,也减轻了环保压力。

3.推动牡蛎产业加工和流通领域发展烟台市牡蛎以鲜销为主,占产量的90%以上,产品多以“统货”(大小不分等)出售,价格较低。以粗加工生产为主,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用于饲料加工的牡蛎壳、半壳牡蛎、单冻牡蛎肉等,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牡蛎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一些企业研发出了清洗、分级、净化、加工冷链系统,生产出达到卫生标准的可生食单体牡蛎,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也带动了电商和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烟台市牡蛎产业发展问题

三倍体等新品种牡蛎养殖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养殖布局不合理 一方面,近年来牡蛎养殖收益稳定,渔民养殖积极性普遍较高。为获得高产量,很多渔民在养殖时往往忽略了牡蛎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养殖密度超过水环境的养殖容纳量,造成部分养殖海域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各地对牡蛎养殖缺乏规划,造成产业无序发展、用海矛盾等问题。

2.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牡蛎新品种的苗种销路和售价均比老品种有明显优势,市场上出现不少假冒产品,致使养殖阶段出现死亡率高或肥满度不高等问题。

3.产业化发展不充分 烟台市牡蛎养殖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和养殖散户,养殖主体多而分散、大而不强。产业整合程度低、链条不完善、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业价值链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在价值丰厚的两端——种业研发和市场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

四、烟台市牡蛎产业发展对策

1.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牡蛎的增养殖在牡蛎产业布局、规模、定位、养殖品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由渔业主管部门牵头编制牡蛎产业发展规划,对养殖海域进行科学合理划分,科学确定养殖容量,控制养殖强度和密度,合理利用水域,以达到绿色健康养殖的成效。

2.建立健全牡蛎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加强自身科技力量建设,以驻烟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借助山东省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力量,加大对牡蛎新品种的研发;鼓励养殖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健全牡蛎良种“保、育、测、繁、推”一体化机制,实现烟台市牡蛎产业从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3.积极推进牡蛎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大养殖技术及生产工具研发力度,着力提升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效率;探索建立苗种质量追溯体系,对贝类苗种企业进行质量监督,以促进牡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牡蛎加工、销售、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以牡蛎为原料的海洋药物、营养品、化妆品、化工品等高端产品,提升牡蛎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档次,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4.提升牡蛎产业抗风险水平一方面开展牡蛎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牡蛎重大病害快速检测及控制技术,同时积极研制开发抗风浪牡蛎养殖装备,提升牡蛎养殖抗灾减灾能力;另一方面以牡蛎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渔业保险产品研发及推广,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保证渔民收入稳定。

猜你喜欢

贝类烟台市牡蛎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吃扇贝要去肠腺